李方顯
(蚌埠科技工程學校,安徽 蚌埠 233000)
為了進一步解放生產力,推動國家工業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對于數控技術的研究不斷深入,數控車床的應用也日益廣泛。對機床性能加以開發,將數控技術融入傳統加工工藝中,對于我國制造業的發展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數控技術以數字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智能控制技術為基礎,對構件加工過程實現精確的自動化控制,從而提高加工質量和加工效率。
目前,在數控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當中,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在數控技術下,車削金屬零件的加工工藝過程復雜程度將進一步提高,不但需要對相關程序進行編寫,還必須對加工精確度進行保障。這些傳統的數控車床,雖然在工作中也能夠對一些加工問題進行解決,但是對于企業加工制造的現代化發展,仍無法提供有力的支持[1]。為此,企業要想取得更大的競爭力,應當注重對數控車床加以改進,對金屬零件加工程序進行簡化。
在當前制造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車削金屬件加工也擁有了更好的發展機遇,同時有著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通過利用計算機操控加工過程,節省了大量的人力資源。由于當前社會中加工人才數量較少,高水平、高技術的專業人才更是十分缺乏,因而很多企業對于數控技術更加傾向于對數控技術的引入,應用數控車床完成加工作業,利用機器加工替代人工加工,在人力成本方面實現了有效的降低。另外,數控車床加工效率更快,能增加金屬零件產量,同時也可提高配件質量,對數控車床行業發展也有促進作用[2]。
數控車削金屬件加工中,需要遵循精細化、耐用性等原則。對配合件的制作,必須滿足精細的原則,加工配合件之前,就需要對配合件基本情況加以了解,在粗略知曉的基礎上,進行系統化的詳細分析,進而在此基礎上,對詳細的計劃加以制定,做好各個方面的分工配合。例如,對金屬零件進行加工之前,要先對配合件大概形狀加以構想,然后繪制圖紙,對配合件外形進一步明確。使用測量尺精確測量,明確配合件各方面參數,進而對相應的數控加工程序加以編制。利用數控車床完成精細加工,進一步提高配合件的精準度。再進行相應的設計,將相關程序輸入計算機,數控車床自動切割打磨,進而得到需要的配合件加工成品[3]。為保證耐用性,中調要關注材料的選擇,保證所選材料質量性能優異。材料強度將會直接影響配合件的耐用性,不過由于耐用原則相對比較容易實現,所以對于加工工藝方面并沒有太高的要求。
數控加工的工藝流程方面,數控車削金屬零件加工中,首要的流程就是總體分析,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綜合分析材料、精度、尺寸等工件各個方面的要求,進而對切削、刀具、步驟等主要的要素加以確定,明確工具量具應用情況,以實際情況為基礎,選擇最為合適的數控車床。然后進行詳細的工藝分析,主要針對被加工金屬零件土樣的分析,對加工內容、技術要求等加以明確,在此基礎上,確定方案,完成凌家加工,制定工藝路線,完成數控加工。具體內容主要是對工序的劃分,對加工順序的安排,以及和傳統工序的銜接等。設計數控加工的工序,劃分工步,選擇夾具,定位零件,對刀具和切削量加以確定。調整數控加工的程序,對相應刀點準確確定,路線和補償也要清楚。
以典型數控車削金屬件為例,其包括了兩個部分,分別稱為工件1和工件2。在工件1和工件2的配合中,可采取兩種不同的配合方法,一種方法是采取M30×1.5的內外螺紋配合方式;另一種方法是采取工件1的φ22、R20內孔和工件2的φ22、R20外圓相配合的方式,并且對φ22孔軸配合采取的是間隙配合方式。對于加工精度具有比較高的要求,并且在兩種配合方式中,對于總長都有一定的規定。工件1左端的構成,包括了φ48的外圓、橢圓、拋物線,對外圓有很高的精度要求。加工中采用35°外圓菱形刀,粗加工S800、F150,精加工S1500、F100。使用R2球頭道,加工拋物線、橢圓等,注意將不良的影響消除。右端40°梯形槽,以及槽底均使用R3圓弧連接,加工中使用切槽刀,確保尺寸合格。加工工件2外輪廓的過程中,對M30×1.5的內外螺紋配合現行加工,將兩個加工好的工件旋在一起,然后加工外輪廓,確保尺寸合格。
加工中,對卡盤使用三爪夾緊,同時完成定位,使用的是毛坯棒料,將工件零點,在工件中選取位置,是右側軸心,并在相應點位置,設置安全點及換刀點。加工當中,先進行粗加工,然后進行精加工,加工順序是先完成內部加工,再進行內部加工。明確具體的應用場合,摸索出具體的加工實踐,進而確定合適的加工工藝方案,完成典型金屬件的加工。具體的加工工藝過程中,均使用數控車FANUC系統,加工順序為,利用外圓車刀,裝夾毛坯,伸出長60mm,車平面光出加工工件2;使用φ20麻花鉆鉆孔φ20×26;使用內孔車刀,粗精車φ36螺紋內孔;使用內溝槽車刀,車5×1.5內溝槽;使用內螺紋車刀,車M30×1.5內螺紋;使用切斷車刀,切斷工件2,總長留0.5mm余量;使用外圓車刀,裝夾毛坯,伸出長70mm,車平面光出加工工件1,并粗精車螺紋外圓φ36、R22、φ48;使用外切槽車刀,車5×1.5及40°槽;使用外螺紋車刀,車M30×1.5外螺紋;使用外圓車刀,裝配工件1和工件2,車平面總長取50±0.05,同時粗精車工件2φ22、R20、R44.5外輪廓;使用端面車刀,卸下工件并掉頭夾持工件1φ36外圓,車平面控制總長;使用φ20麻花鉆,鉆孔φ20×25;使用內孔車刀,粗精車R20、φ22內輪廓;使用外圓車刀,粗精車φ48外圓;使用φ2球頭刀,粗精車橢圓機拋物線,最后進行復檢,并卸工件送檢。
以車削金屬零件加工要求為基礎,對刀具確定,為金屬件加工精度提升奠定基礎。具體作業中,對工件會流出一些余量,主要滿足后續的精加工需求,通常在直徑方向有0.4mm到0.5mm。粗加工當中,切削深度一般為1mm到1.5mm,進給量每分鐘100mm,主軸轉速每分鐘800r。精加工中,通常進給量為每分鐘50mm,主軸轉速每分鐘200r。具體的刀具選擇及參數為,粗加工斷面使用80°偏刀,進給速度每分鐘150mm,主軸轉速每分鐘800r;精加工外圓使用35°菱形刀,進給速度每分鐘100r,主軸轉速每分鐘1500r;粗加工內孔使用φ16鏜孔刀,進給速度每分鐘150mm,主軸轉速每分鐘800r;精加工內孔使用φ16鏜孔刀,進給速度每分鐘100mm,主軸轉速每分鐘1000r;切槽及切斷加工使用外切槽及切斷車刀,進給速度每分鐘150mm,主軸轉速每分鐘800r;內溝槽加工使用內溝槽車刀,主要參數是100mm每分鐘,600轉每分鐘;內外螺紋加工使用內外螺紋車刀,主軸轉速每分鐘1000r;圓弧加工使用φ2球頭刀,主要參數是100mm每分鐘,100轉每分鐘。
完成所有加工流程之后,需要對加工工作進行檢查和總結。根據車削金屬件的具體要求,檢查其質量和精度是否滿足,判斷加工工藝是否合格。
在現代化生產加工當中,數控車床已經成為了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為了提高數控車床性能,強化數控技術應用,對數控車削金屬零件加工工藝設計進行研究,明確加工工藝具體流程,針對不同金屬零部件,應用不同數控車床,從而使車削金屬件加工質量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