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訊員 宋 燕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提出了數字鄉村發展的戰略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等,為今后數字鄉村的建設和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進入新時代,我國農業現代化取得巨大成就,但也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努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實現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需要信息技術的保駕護航。從國家層面謀劃數字鄉村的發展藍圖,大力推進數字鄉村的建設和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的“智慧動力”。
提升網絡設施水平,筑牢數字鄉村之基。農村信息基礎設施是農村數字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是鄉村振興的強力支撐。“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為更好地建設數字鄉村、助力鄉村振興,應繼續大力提升農村地區的數字基礎設施水平,加快移動互聯網和下一代互聯網在農村落地,加快鄉村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為智慧農業等創造發展平臺。
發展鄉村數字經濟,激發農村市場活力。截至2018 年12 月底,中國農村網民規模為2.22 億,年增長率為6.2%。農業農村被視為數字經濟下一片“藍海”。要加快推廣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運用,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領域的全面深度融合,打造科技農業、智慧農業、品牌農業,全面激發農村市場活力,讓更多農民共享數字經濟發展成果。
深化信息惠民服務,縮小城鄉數字鴻溝。當下,互聯網的進村入山為越來越多的農民帶來了便利,但物流基礎設施網絡有待完善、有關公共服務設施不夠健全等城鄉數字鴻溝仍然制約著農村經濟發展。因此,在推進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也要深化信息惠民服務,不斷縮小城鄉數字鴻溝。一方面,要深入推動鄉村教育信息化,完善民生保障信息服務;另一方面,推動網絡扶貧向縱深發展,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和提升網絡扶貧成效。
互聯網推動農村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現在的生活早已離不開互聯網,從工作學習、購物娛樂、聊天交友到衣食住行,一切都與互聯網息息相關,很難想象沒有了互聯網,我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互聯網既可以讓城市的生活更便捷、更美好、質量更高,也可以讓農村實現跨越式發展,加速脫貧攻堅進程,助力鄉村振興早日實現。
在農村,一個個新農人站上了互聯網的風口,不但享受到互聯網經濟的大波紅利,而且還帶動整個村落的發展,實現共同致富。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隴上莊園”淘寶網店負責人梁倩娟說,剛開始做電商時,村民對這個新鮮事物充滿不解和疑惑。但現在,就連村子里的老人都知道,原來通過網絡真的可以把農特產品賣出去。借助電子商務,過去幾年間,梁倩娟已經帶動了300多戶農戶增收,其中包括100多戶貧困戶。可見,在農村,互聯網經濟還有巨大的潛力可挖。
與此同時,在一些邊遠農村和貧困地區,或因為經濟條件所限,或因為技術技能缺乏,或因為文化程度有限,許多人還沒有享受互聯網的便利。因此,加快推動網絡信號在農村邊遠山區的覆蓋,讓互聯網時代的“高速公路”能一路通到山村,為偏遠山區鋪就信息致富路,從而實現鄉村振興。
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加快推進寬帶網絡向村莊延伸”“實施數字鄉村戰略”“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等內容振奮人心,但是補齊“無網”“差網”短板的任務仍舊非常重,且更加緊迫,各級政府應該加大投入、加快推進。
鄉村振興,未來可期。我們要充分發揮信息化在鄉村振興中的先導力量作用,通過數字鄉村的建設和發展,為“希望的田野”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不斷催生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切實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