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訊員 劉 帥
“如果沒有這家企業,我們去哪打工掙錢?孩子又小,正需要照顧呢。”近日,在永川區五間鎮景圣村的重慶蕊福農食用菌種植有限公司補網(雙孢菇床)的殘疾婦女、建卡貧困戶孫天英,充滿了感激之情地說。
這一切可喜變化,均因重慶蕊福農食用菌種植有限公司負責人辛良群對鄉村振興的堅守和執著。
在圣水湖現代農業園區,10年來辛良群專注一件事——種好食用菌。
辛良群1975年出生在三教鎮農村,父親與人合伙辦過廠,但卻因病早逝。1996年辛良群中專畢業后分配到一家企業工作。
2000年是辛良群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她失去了工作也失去了家庭。可她沒有沉淪,2001年進入保險公司,半年時間帶出了一個優秀團隊,成為公司最年輕的高管。200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央電視臺農廣天地的創業故事對她觸動很大,加上中央一號文件持續聚焦“三農”,讓辛良群埋藏已久的創業夢想萌芽了:我要回農村去。
2009年,辛良群來到仙龍鎮粉店村,在水稻收割后的稻田里搭建簡易大棚栽種雙孢菇、大球蓋菇。由村民提供土地、人工,辛良群提供技術、種子,保證產品回收。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當年豐產實現了雙贏。有了成功的嘗試,2010年,辛良群到仙龍鎮牛門口村租地7hm2,探索出了“菇—菜”輪作模式,每667m2效益增加了1/3,實現以地養地的初衷。
2010年9 月的一天,菌種剛播進地里,新建的鋼架篷布還沒搭好,露地里還堆著原料,不料大雨突至,辛良群緊張萬分:“這大雨沖走的可是投入的血汗錢??!”她不顧一切沖向雨中,在場的姐妹見此情景也沒退縮,紛紛沖入雨中幫著搭棚蓋膜。突擊之后,菌種保住了,堆料場也蓋好了,20多個老大姐淋得像落湯雞。農民的純樸讓辛良群深受感動,她想,一定要盡自己所能,帶領姐妹們增收致富,改變落后面貌。
2012年,永川區設立圣水湖現代農業園區,食用菌產業迎來發展新機遇。辛良群到園區核心區流轉土地33hm2,組建重慶蕊福農食用菌種植有限公司,探索食用菌工廠化、標準化生產。
當時,重慶食用菌市場幾乎被福建等地產品壟斷。在新基地建設時,辛良群確定了以種植雙孢蘑菇為主導產品,探索食用菌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模式。采取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銷售,分戶管理的“三統一分”模式,發展企業,帶動農戶。
其間,公司采取了諸多舉措。一是開展免費培訓,提升職業技能。凡到基地打工的婦女,基地免費培訓技術,還提供免費午餐。企業每年吸納農民工上百人,人均月收入2000~3500元。二是開展技能競賽,提高生產積極性。每年“三八”婦女節,公司聯合區鎮兩級婦聯舉辦生產技能比賽、采菇比賽,讓員工們在快樂中生產,在比賽中成長。三是產業集群形成,帶動效益明顯。目前,公司已成功帶動10余個家庭農場發展食用菌,每個家庭農場年產值達10萬元,已成功帶動數十農戶種植食用菌,戶均年增收3萬余元。
辛良群還十分關愛弱勢群體,助力精準扶貧。企業員工孫天英,身有殘疾,丈夫因病去世,女兒就讀于當地一所中學,家庭生活拮據。了解到她的實際情況后,辛良群不僅給她送去慰問金、慰問品,還主動讓她到基地工作。近年來,公司先后為當地敬老院的老人以及附近的貧困家庭送去愛心物資價值數萬元。
十年風雨路,公司在市場浪潮的洗禮下更加從容?,F在,公司年產雙孢蘑菇1200t、草菇380t,幾乎占據重慶市場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