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訊員 瞿 勇
蟾蜍俗稱癩蛤蟆,蟾蜍的蟾衣有抗癌物質,在市場上極為緊缺,價格也較為高昂。蟾蜍一身是寶,蛻皮留下的蟾衣是極好的抗癌原材料,而它的毒液也是重要的藥材原料,這兩種是市場上緊缺的藥材,所以蟾蜍的養殖前景極好。因此,養殖戶將目光鎖定在蟾蜍身上,但蟾蜍又該怎么養殖呢?
蟾蜍全身是寶,蟾酥是蟾蜍的頭部耳后腺和皮膚腺分泌的白色乳漿,是我國傳統的名貴藥材。據《本草綱目》記載,蟾蜍具有退熱、祛濕、殺蟲之功效。據醫學分析,蟾蜍含有蟾蜍毒素、精氨酸等物質,以及有強心作用的甾體類,臨床應用非常廣泛,有強心、利尿、興奮呼吸、消腫開竅、解毒攻堅、麻醉止痛等功效。
以蟾酥為原料制作的中成藥在我國已達數十種,在國外醫藥市場也備受青睞。近幾年,國內外對蟾酥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價格一路飚升,已由2005年的800元/kg升至2006年的1800元/kg。而現在國內蟾酥的收購量僅能達到市場需求量的一半,蟾酥價格仍有上漲趨勢。
蟾蜍身上的表皮稱蟾皮、蟾蛻,據《中草藥大辭典》記載,蟾皮是一種能治惡瘤等疑難雜癥的藥物,主要用于瘡瘍腫素及小兒疳積,現在常用它治腫瘤。在野外的蟾蜍每年要脫數十次蟾衣,可惜往往被蟾蜍自己吃掉,人們很少有機會采集到,除非蟾蜍生病時脫下后留在草叢中或亂石堆中,否則極難見到。雖然蟾蜍遍布全國各地,但目前掌握蟾衣采集技術的人還比較少,加上蟾衣獨特的醫療效果,因此在各大藥材市場十分搶手。
據有關資料介紹,蟾蜍用兩種天然元素激發后每隔7d左右自然脫衣一次,產量很高,而且碎衣少,整衣率高,取下的蟾衣屬天然產物。
目前,由于大量使用農藥及化肥,致使環境受污染,生態受破壞,蟾蜍數量急劇減少,人工養殖蟾蜍已成趨勢。蟾蜍對棲息環境要求不高,養殖技術簡單,飼養場內掛上電燈引誘昆蟲讓其自食即可。蟾蜍繁殖率高,一對蟾蜍一年可產卵3000粒左右。如果能實現規模化養殖,再掌握蟾酥提取、蟾衣采集及加工等技術,其經濟效益較大。
蟾蜍喜歡隱蔽于泥穴、潮濕石下、草叢內,而且在白天潛伏,晚上才出來活動,所以場地建設盡量靠近這些地方,還要隱蔽供其白天潛伏。另外為防止它們逃跑,在養殖場要建立圍墻或網,還要建養殖池、產卵池和孵化池,在里面設照明設備,晚上打開吸引蛾蟲類供其捕食。
蟾蜍是卵生動物,繁殖力極強,將卵放置在溫度在10~30℃水中,約3~4d即可孵化。在開始養殖時,可捕捉野生健壯、無病傷的蟾蜍做種,也可將蟾蜍卵帶回自行孵化。
蟾蜍主要以甲蟲、蛾類、蝸牛、蠅蛆等為食,剛孵化的蟾蜍蝌蚪前2d靠卵殘存營養生活,在第3d才開始外界攝食,這時可喂食熟蛋黃、水蚤等餌料,幼蟾蜍可喂食蠅蛆、蚯蚓、黃粉蟲,而成年蟾蜍的食量較大,喂食蠅蛆、蚯蚓、黃粉蟲成本較大,可采用豆餅、面粉、魚粉等調配喂食,再讓其自行捕食蚊蟲。
在孵化后要注意蝌蚪的飼養密度,開始時每m2飼養蝌蚪4000只以內,到半月后變為每m2飼養蝌蚪1000只以內,而幼蟾蜍在30~40只左右。按不同生長階段分群飼養,蝌蚪池水深20~40cm,水溫18~28℃。
蟾蜍體表有許多疙瘩,且含有毒素,但是近幾年來發現蟾衣和蟾酥有極好的抗癌作用,是極為重要的藥材。那么它在人工養殖時要注意些什么呢?
在人工養殖時區分蟾蜍公母很重要,也是每個養殖戶必須掌握的基本常識,這關系到蟾蜍的繁育。母蟾蜍比公蟾蜍的個頭大,而且母蟾蜍的表皮較為平整,而公蟾蜍的表皮較為粗糙。此外,公蟾蜍的腳趾部位有一個小肉墊,而母蟾蜍沒有。
養殖時要注意預防蟾蜍的天敵,蟾蜍主要天敵有鼠、蛇以及鳥類,這些都會對蟾蜍進行攻擊,針對蛇、鼠等敵害,可在養殖場周圍修建護欄進行防護,平時注意觀察,人工捕捉。而飛禽類敵害,可用噪聲驚嚇,比如放鞭炮,也可以用稻草人恐嚇。
取蟾衣需要特別注意,野生蟾蜍往往將自己蛻掉的皮吃掉,人工養殖就要注意這點。有些養殖戶為了加快蟾蜍蛻皮,使用暴力手段強行蛻皮,這樣往往導致蟾蜍受傷死亡。蛻皮最好使用水蛻法,水蛻法可避免蟾蜍吃掉皮衣,而且退下的皮既美觀又平整,不像其他蛻皮法,縮成一團,賣相不好,水蛻法的蟾衣比正常蟾衣價格高出1000~3000元。
在取蟾酥時可對蟾蜍喂食白酒、大蒜刺激蟾蜍,加快耳后腺和皮腺白色漿液的分泌,在這種情況下蟾蜍分泌毒液的劑量比正常分泌多1/3。一般一只成蟾蜍可取0.06g蟾酥,而且取下的蟾酥要經過處理制干才能售賣,一般3kg鮮蟾酥能制作1kg干蟾酥,而1kg干蟾酥價格在1.5萬元以上。
蟾蜍外觀丑陋,但肉質卻比青蛙更為細膩鮮美,在沿海城市極受歡迎,加上近年發現它的蟾衣和毒液對于癌癥、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市場需求急劇上升。所以很多地區都在人工養殖蟾蜍,但蟾蜍會在冬季休眠,甚至會在休眠中死亡,損失較大,所以使蟾蜍安全越冬極為重要。
蟾蜍是變溫動物,氣候寒冷時就會進入冬眠期,所以養殖戶要在它進入冬眠前加強營養,否則到冬眠結束時,會因營養跟不上而死亡。蟾蜍和青蛙一樣,它們只能看見活動的生物,看不見靜止的東西,所以要喂食活物。可用豆腐渣混合豬血裝入容器,放置在場地內,讓其自行發酵,吸引蠅蟲來產卵再孵化成蛆蟲,讓蟾蜍自行攝食。另外在晚上打開照明設備吸引蚊蟲,供蟾蜍捕食,也可購買黃粉蟲、蝸牛喂食。
蟾蜍養殖分為室外和室內養殖,但不管室內還是室外,都要做好越冬前的準備工作,首先要檢查養殖場地是否漏水。如果發現漏水要及時堵漏。還需查看水質情況,水質較差要及時換水。在蟾蜍入水越冬時,要用漂白粉稀釋后噴灑消毒,防治蟾蜍冬眠時遭受病菌侵擾。
室外越冬時需在養殖場周邊開溝,水溝盡量寬大,在溝內蓄水0.3~1m,蓄水量視溫度而定,稍溫暖地區可少蓄水,而較寒冷地區蓄水較深。如果溫度較低,水面結冰,要及時將冰層砸開,這樣可讓氧氣融入水中,防止蟾蜍因缺氧而死亡。
室內越冬比室外越冬更方便,將養殖池的水位加深20cm左右,然后放入蟾蜍越冬。因為室內溫度比室外高,所以一般不會出現水面結冰現象。如果溫度較高,蟾蜍的冬眠不足,不利于后期飼養,保持水溫在0℃以上,10℃以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