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艷 陸春慧
急診科是醫院的窗口單位,患者多為急危重癥,對急診科護士的應急反應能力和業務技術要求較高,工作繁重,護士有較大精神及心理壓力,影響健康。急診科護理工作與患者生命安全關系較大,部分家屬對護理工作不理解、對醫護人員不尊重等現狀均可能增加護士心理壓力[1,2]。我們調查我院急診科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現狀,分析查找主要原因,及時采取措施,提高護士工作效率,緩解其心理壓力,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采用問卷星電子調查問卷方法,對我院急診科27 名護理人員心理壓力情況進行調查,男3 名、女24 名,年齡20~40 歲,平均(26.5±2.1)歲;工作時間1~13年,平均(5.5±2.1)年;已婚者11 名、未婚者16 名;大專10 名、本科及以上17 名;護士10 名、護師13 名、主管護士4 名。
1.2 調查方法科室自制調查問卷,由護士長在微信群中發送二維碼, 科室護士識別二維碼自行填寫,填完立即提交,統計急診科室護士存在的心理壓力源,表格內容包括日常工作量、工作環境、職業晉升壓力、人際關系、社會地位[3]。
調查并分析心理壓力源統計結果顯示,急診科護士產生心理壓力分布占比如下:社會環境壓力較大20 名,占74.07%;家庭成員相處15 名,占55.56%;科室日常工作量23 名,占85.19%;科室排班制度22 名,占81.48%;工作環境14 名,占51.85%;職業晉升壓力12 名,占44.44%;人際關系16 名,占59.26%;社會地位25 名,占92.59%。
導致急診科護士產生心理壓力主要與社會地位、排班制度及日常工作量等原因密切相關,科室應積極針對護士心理壓力原因改進護理管理制度,實施對策如下:
科室護士長定期帶領所有護士參加心理壓力緩解培訓,正確對待工作壓力,學習緩解壓力的方法,加強理論知識學習及行為糾正,提高自身護理技能水平同時保證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重視對護士宣傳醫療相關法律條例,重視對護士進行法律知識培養,提高護士自我保護意識;護士長應堅持親民管理理念,主動融入到科室護理工作中,主動關心科室護士,加強領導與員工之間的溝通,體諒護士,化解人際相處矛盾,營造舒適工作氛圍。
根據搶救室的物品、藥品和搶救儀器的管理要求,規范各物品擺放在合理的位置,便于搶救工作時護理人員能夠及時找到,避免出現醫療用品擺放混雜的情況,為搶救患者爭取寶貴的時間。指導急診科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盡最大努力去幫助他們,避免與患者和家屬產生矛盾,并且避免激化矛盾。急診二十四小時全程都要有保安值守,避免發生醫療糾紛和醫鬧,對情緒激動的患者及有過激行為的家屬進行有效制止,確保醫護人員的人身安全,防止出現醫療事故。
醫院應建立公平公正職稱晉升制度,科室每季度評選優秀員工,發放獎金鼓勵,提高科室護士工作積極性,提高護士社會地位。科室應合理制定排班計劃,護士長應掌握科室所有護士的家庭情況,對特殊情況的護士調整排班,護士長應根據科室護士的年齡、學歷、性格特點及工作能力等合理分配每班次值班人員,協調業務能力,緩解工作壓力,同時要保證護士得到充分休息,提高工作效率[4,5]。護士長應對急診科工作年限較長的護士給予人性化照顧,應多關心理解護士,充分應用人性化溝通技巧了解護士內心需求,定期組織科室護士進行戶外團體活動,提高醫護協作能力,緩解工作壓力[6]。
護士長應定期組織科室護士學習急診科各種常見疾病理論知識,學習基礎急救技能,要求所有護士熟練掌握,提高應急情況處理能力和自身搶救能力,提高工作信心。科室設置獎勵機制:提高急診科護士夜班補助,每月發放獎金應與護士業績掛勾,對有護理投訴事件的護士適當懲處,對表現優秀護士及時獎勵,提高護士自身行為約束能力,科室合理安排節假日放假制度,保障護士自身權益。
綜上所述,急診科護士心理壓力主要與社會地位、排班制度和日常工作量等有關,科室應根據上述因素積極制定管理對策,緩解護士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