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煥謙
江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養殖生態豬在飼料的飼喂上要求綠色無公害,沒有添加劑和重金屬等污染,盡可能不接種任何疫苗,在和自然盡可能貼近的環境下養豬。生態豬養殖技術能夠滿足人們對優質健康食品的要求,逐漸得到推廣和應用。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和人文經濟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生態豬從養殖到出欄的過程中受到的污染較少,豬肉品質相對較好,符合消費者對高品質生活中食物材料的要求。生態豬在養殖過程中科學健康的養殖技術使豬肉的高品質無污染成為了生態豬肉市場價格較高的原因。農民養殖生態豬可以獲得較高收入,同時也可以使養殖企業提升企業競爭力。在養殖技術方面,可以朝著專業化、規范化的生態豬養殖產業發展,有利于助推地方經濟。
傳統生豬的飼養是以飼料為主,飼料內摻雜的抗生素或是含有金屬元素的藥物是影響傳統生豬豬肉品質的原因。傳統生豬養殖場注重出欄時間和瘦肉率,對生豬的生長速度要求較為嚴格,以至于生產出來的豬肉,品質與使用口感都非常一般。與傳統生豬不同的是,生態養殖技術下出欄的生豬,飼料以青草、谷物、玉米之類的純天然植物為主,減少了對飼料攝入的同時,也減少了豬肉中存在的金屬元素等有害物質,豬肉的品質得到明顯提升。
生豬養殖過程中會有大量的垃圾產生,例如養殖過程中存在的動物糞便,對這些糞便處理不當會導致當地環境被污染,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甚至發生疫病,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與人員傷亡。生態豬養殖技術可有效規避此類事件的發生,綜合利用率高以及之后整體性強便是生態養殖技術的優點。可以利用當地的沼氣池進行生豬養殖過程中排泄物的發酵,為當地的人民提供生活燃料;生豬的排泄物還可以經過漚制之后變成有利于農作物生長的農用肥。利用這種無公害、無污染的農用肥進行有機農作物或是蔬菜的種植,不僅減少了成本投入,解決了生豬養殖過程中可能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還可以充分進行資源利用,真正使生態農業實現良性循環與發展。
生態豬種的養殖受到人們的青睞,但長勢比較慢,有較低的瘦肉率。我國養殖的生態豬基本上都是地方品種的土豬,一般養殖戶對于豬種的選育不是特別重視,而偏重養殖過程和養殖技術。
生態豬養殖發展的好壞,受氣候條件、養殖環境的影響較大,要想提高豬肉的品質,最關鍵的工作就是對養殖環境進行改善。所以,最好在適合的草地或坡地實施放養管理。與此同時,要依據階段不同,采取生態養殖模式,保證生態養殖效益。生態豬養殖場地要使用綠色材料建設場地地面,在選擇構建地面材料時,優先選擇有較好透水性和吸水性的材質,確保養殖環境干燥,方便空氣流通。另外,還要注意周圍環境安全性,定時清理養殖場地。
豬對環境的敏感度比較高,很容易受到不良刺激影響,對豬的生命造成影響,也會影響到豬肉品質。為了對豬場進行更好地監測,使豬群不受干擾,有條件的養豬場最好安裝上自動監測器。自動監測器能夠每10 min 傳輸一次監測數據到遠端數據庫中。管理飼喂的人員依據上傳數據,適時監控養豬環境,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保證生態豬的生長環境適宜。另外,應用遠程監測技術有助于科學防病,和豬種、健康、免疫情況相結合,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降低疾病造成的損失。
在生態豬養殖中,可以充分應用沼氣,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首要工作是將生態養殖場、沼氣池位置確定下來,生態豬的污物會排進沼氣池中,因此沼氣池的位置要相對較低。生態養殖場則要在較高位置,從而方便通風。沼氣池中污物在發酵后,就能產生沼氣,用來生火做飯。另外,沼液也可以用來對莊稼進行灌溉,在提高農村經濟效益的同時,大幅度改善環境,在保護環境的同時養殖豬。
在養殖生態豬的過程中,飼料的來源主要是農田,所以和飼料生產場地的關聯比較密切,比如草地環境、種植場地等。在養殖生態豬時,主要是喂養青菜、粗糧和環保類食物。同時,將生態豬的糞便當作養料,為飼料場地施肥,從而良好地互相作用。在喂養生態豬飼料上,要注意不能飼喂精飼料,提高生態豬的體質,防治發生疾病,從而使豬肉的肉質更加鮮嫩。
在飼養生態豬的過程中,水源是必需物質。在養殖生態豬的活動中,供給的水資源要確保綠色、健康,確保沒有化學物質、工業活動污染,保證生態豬健康生長。同時要重視飲用水源安全,對水源進行定時清理,避免被外來因素影響。為了保持生態豬健康,在飲用水中也可以適量添加礦物質和鹽。
在養殖生態豬的過程中,要有效預防易感染的疾病,并及時管理和治療患病生態豬,降低生態豬的患病概率,降低養殖戶的經濟損失。在飼養生態豬的過程中,養殖人員應該建立一套科學的管理體系,從而有效管理和預防疾病。假如生態豬群體患病,要及時治療,并將患病豬和健康豬進行隔離。同時要全面清理養殖環境,包括水槽、飼料槽等設備,并及時對養殖場所消毒,降低疾病傳染率,實現綠色養殖和健康養殖。
豬肺炎支原體通常被叫作豬哮喘,是一種常見的豬傳染病,臨床表現主要是咳嗽和氣喘,豬的肺部和胸腔被感染,嚴重時會有肺水腫和肺氣腫出現。假如飼喂豬的飼料質量較差,在進食后就很容易感染肺部導致疾病發生。豬肺炎支原體的傳染性較強,發病后會傳染很多豬,盡管不會致死,但會對豬的進食和生長造成嚴重影響,影響到生態豬的品質,造成養殖戶的損失。
在治療豬肺炎支原體上,首先要隔離病豬,防止大范圍污染,用卡娜霉素、土霉素注射液實施有效治療。生態豬養殖戶要做好平時的飼喂工作,保證飼料的健康和衛生,從而有效預防豬肺炎支原體。同時,將潔霉藥渣干粉按一定比例加入到飼料中,從而對豬肺炎支原體進行有效預防。
在生態豬養殖中,一個常見疾病是紅皮病,患病表現為豬皮膚表現為紫紅色,在按壓時也不會褪色。紅皮病在夏季比較多發,病豬體溫42℃左右,在豬的四肢內側、腹下、胸前、頸下、耳等位置出現紫紅色。在紅皮病確定之后,可采用三氮脒注射治療。在注射時注意注射量要依據病豬體重而定,一般是5~7 mg/kg的藥量,配成5%的生理鹽水,1 d一次,連續注射3 d。
豬口蹄疫的癥狀表現為蹄部有水皰出現,蹄叉、蹄冠等位置會發紅,最終水皰潰爛,出現繼發性感染,導致蹄殼脫落。該病主要靠預防注射疫苗防治,每年春秋兩季要注射3~4 次以上,效果會更好。對豬舍每周進行兩次噴霧消毒,同時夏季做好防暑降溫,冬季做好仔豬保暖措施來提高豬的抵抗力,使豬盡可能不發病,個別豬一旦發病要進行無害化處理,以達到防止蔓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