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宋超 汪云
爆發性1型糖尿病(FT1DM)發病特點為起病急、血清胰酶升高、缺乏胰島相關自身抗體,屬于1型糖尿病的新型亞型[1]。懷孕期間或分娩后2周內出現的FT1DM被定義為妊娠相關性爆發性1型糖尿病(PF),與非妊娠相關性爆發性1型糖尿病(NPF)患者相比,PF患者表現為更嚴重的酸中毒和更高的血清淀粉酶,胎兒預后極差[2]。我院近期收治了1例孕晚期PF患者,結合其臨床特點、診治與轉歸,復習相關文獻。
患者,女,35歲,因“停經29周,口干2天,惡心、嘔吐1天”于2019年3月17日入住我院產科重癥監護室。2018年9月11日在外院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在我院按期產檢,孕24+3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正常。2019年3月15日出現口干、多飲、多尿,3月16日下午進食西瓜后出現惡心、嘔吐胃內容物1次,3月17日凌晨再次出現惡心、嘔吐,伴胸悶、氣急,自覺胎動顯著減少,未就診。3月17日上午至我院門診,B超提示宮內死胎,即刻末梢血糖高,遂收入院。否認既往糖尿病史,其母親有糖尿病史。查體:身高161cm,體重66.7kg,體溫35.6℃,脈搏85次/min,呼吸26次/min,血壓148/76mmHg,神志清,呼吸急促,呼氣有爛蘋果味,心肺聽診無異常,腹隆軟,全腹無壓痛及反跳痛,四肢末梢紫紺。專科情況:宮高27cm,腹 圍 98cm,胎 心 率 0次/分。查血氣:pH 6.923,PCO213.4mmHg,PO258mmHg,HCO-32.8mmol/L,乳酸2.91mmol/L。尿常規:尿糖+++,尿酮體+++。生化:淀粉酶 276U/L,即刻血糖 >34.69mmol/L,鉀6.78mmol/L,鈉 126.2mmol/L,氯 91.4mmol/L。胰腺B超、CT均正常。當時考慮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予以補液擴容、小劑量胰島素持續靜脈泵入降糖、維持酸堿及電解質平衡等處理,后行引產術,產后血糖波動大且不易調整,轉入我院內分泌科。查空腹C 肽 <0.01ng/ml,餐后 0.5h、1h、2h、3h C 肽分別為0.08ng/ml、0.1ng/ml、0.12ng/ml、0.11ng/ml。糖化血紅蛋白6.0%。胰島相關自身抗體(ICA、GAD-Ab、IAA、IA2-Ab)陰性。予以胰島素泵強化降糖治療,病情好轉出院,隨訪空腹及餐后C肽水平仍顯著降低,胰島功能無恢復,現長期使用胰島素泵治療。
1型糖尿病以胰島β細胞破壞導致胰島素分泌缺乏為特征,可進一步區分為自身免疫性(1A型)和特發性(1B型)兩類。根據ADA和WHO的病因學分型,FT1DM極少存在自身免疫性抗體,歸類于1B型糖尿病。FT1DM 90%以上為成年起病,發病率男女相當,黃種人高于白種人,其中日本人發病率最高,占以酮癥起病的1型糖尿病的19.4%,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尚無統一定論,臨床表明可能與遺傳、病毒感染、免疫、妊娠等有關[3]。本病例符合2012年日本糖尿病學會重新修訂的FT1DM的診斷標準[4]。符合以下三點:①高血糖癥狀出現后(首診尿液和/或血清酮體升高)迅速(約7d)發生糖尿病酮癥或酮癥酸中毒;②首診血漿葡萄糖水平≥16.0mmol/L(≥288mg/dl),糖化血紅蛋白水平<8.7%(NGSP值);③尿C肽排泄<10μg/d或空腹血清C肽水平<0.3ng/ml(<0.10nmol/L)和靜脈注射胰高血糖素后(或餐后)血清C肽水平<0.5ng/ml(<0.17nmol/L)。FT1DM的其他特點有:①胰島相關自身抗體通常陰性;②開始胰島素治療前的疾病持續時間為1~2周;③98%的患者血清胰酶水平升高;④70%的患者出現流感樣或胃腸道前驅癥狀;⑤可發生在妊娠期或分娩后;⑥有報道與人白細胞抗原HLA DRB1*04:05-DQB1*04:01 基因型相關。值得關注的是,本病例為采用輔助生殖技術受孕,而采用輔助生殖技術是發生妊娠期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5],此類患者是否較自然受孕者更易發生FT1DM,有待進一步研究。
病理學發現FT1DM的β細胞、α細胞均顯著減少[6],高血糖和酮癥酸中毒迅速發生;胰腺外分泌組織有淋巴細胞浸潤,但沒有多形核白細胞大量浸潤、水腫或出血,解釋了患者胰酶升高但不存在急性胰腺炎[7]。
日本的一項全國性調查發現,14例妊娠期或分娩后2周出現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僅1例為1A型糖尿病,其余13例均為FT1DM,13~49歲女性FT1DM患者中,妊娠期占21%[3],提示妊娠期或剛分娩后女性是FT1DM的高危人群,與妊娠期間免疫環境的顯著變化有關。妊娠相關性爆發性1型糖尿病(PF)易迅速發生酮癥或酮癥酸中毒(DKA),是產科的急危重癥,嚴重威脅母兒生命安全,影響妊娠結局。日本PF人群中胎兒死亡率達67%[2]。因此,如何加強預防并及時診斷、治療PF,是我們在臨床工作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首先對于妊娠期女性,應重視規范的產前檢查,即使是既往血糖或糖耐量正常的孕婦,一旦出現流感樣或胃腸道前驅癥狀、“三多一少”等糖尿病癥狀、異常高血糖、尿糖或尿酮體陽性、胰酶升高等,需高度懷疑糖尿病并加強母兒監測,一旦高度懷疑或診斷為PF,必須立即開始治療。對于單純高血糖患者,可根據血糖情況皮下或靜脈使用胰島素、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保護胰腺功能,同時加強胎兒宮內情況監測;對于已發生DKA的患者,按照DKA搶救方案,予以補液、靜滴胰島素降糖、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對癥及支持治療,由于妊娠期母體心肺負荷的增加,需注意評估補液量和速度,由于妊娠期激素變化增強胰島素抵抗、胎盤產生胰島素酶破壞胰島素,較非妊娠患者需要更大劑量的胰島素降糖;若伴有意識障礙、休克等危重情況,需聯合重癥醫學科醫師共同進行呼吸循環功能支持。FT1DM患者胰島β細胞幾乎沒有分泌功能[3],血糖控制難度大,胰島素治療一般需終身維持,可采用每日4次胰島素(速效或超短效胰島素聯合中長效胰島素)皮下注射,若經濟條件允許可使用胰島素泵強化降糖治療,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其次對于胎兒,因母體酸中毒易引起胎兒酸中毒,母體脫水引起子宮胎盤的灌注不足[8],死胎率高,若處于妊娠晚期或預計胎兒可存活,應及時行剖宮產終止妊娠,若孕周較小,需嚴密監測胎心、胎兒超聲,一旦發現死胎應及時引產。
總之,妊娠期或分娩后2周女性是FT1DM的高危人群,極易出現酮癥酸中毒,起病急、病情重、預后差,死胎率高,婦產科、急診科、內科醫師在臨床工作中要警惕這種特殊類型的糖尿病。孕產婦發病前可無糖尿病病史,常規檢查血糖、尿糖、OGTT均可正常,一旦出現流感樣或胃腸道前驅癥狀、“三多一少”等糖尿病癥狀、異常高血糖、尿糖或尿酮體陽性、胰酶升高,胎動減少、胎兒窘迫、先兆早產等情況,應早識別、早診斷、早治療,避免漏診和誤診,同時加強對孕產婦,特別是采用輔助生殖技術受孕者的宣傳教育,如有上述異常情況盡早就診,最大程度上保障母兒生命安全、改善妊娠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