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 娟 平邑縣市場監督管理局
食品安全是人們生活的基礎,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加強基層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是保持國家穩定發展的重中之重。當前,在基層流通領域,各種問題更是層出不窮,如何加強基層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是當前我國需要加強重視的問題。
食品安全是關乎人民生計的大問題。在當前我國的新形勢下,國家也加強了對基層食品的監管,尤其是食品流通領域,涉及面廣,影響力也更為突出,無論是更接地氣的農貿市場,還是品類齊全、品質更優的商超,與人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中央領導把食品安全的目標定為“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這就要求市場監管部門加強監督和調查,充分發揮基層監管部門的作用。在基層流通領域,食品安全這一方面存在大量的問題,因此,加強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保障食品安全,可有效維護市場秩序,維護國家食品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
在基層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過程中,存在著最嚴重的問題便是基層執法的重心偏移,發展不均衡。由于國家體制改革,市場監管部門由原來的省級垂直管理變為地方政府管轄,既要執行上一級市場監管部門分發的各項工作任務,還要完成當地各個領導部門的本職外的工作分配,如棚戶拆遷任務、各類城市創建任務等等,工作人員的精力被各項工作任務瓜分,而食品安全的監管要求日益加重,食品安全監管很難達到期許的高度,這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阻礙了基層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的有效發展。
從基層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的發展狀況來看,食品安全監管的力量是非常薄弱的,在很多方面需要加強力量。尤其是市場監管部門合并之后,各種權利職能下放,雖然人數增加了,但是面對的監管群體更多了,相較而言食品監管力量更加薄弱了,有的基層監管部門甚至是一兩名工作人員對應上級四五個科室的工作任務,基層監管所僅有四五個人面對局機關二三十個科室的工作任務,幾千家監管對象,工作負荷可想而知。
在當前基層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中還存在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便是基層執法工作人員的能力問題。當前,監管人員的工作能力遠遠不能滿足食品安全監管的發展需要。合并之后,一名基層執法人員需要掌握400余部法律法規,對于絕大多數執法人員來說相當困難,這對于基層流通領域的食品安全監管來說是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
由于基層地區食品經營者入門檻較低,從業人員文化水平不高,人們對于食品安全方面的關注度不夠,缺乏相關的食品安全意識,加大了食品安全監管的難度。流通領域尤其是鄉鎮農貿市場及集貿市場,很多食用農產品的經營者由于文化水平低,不了解《食品安全法》的責任和權益,可能會無意識的觸犯法律。對于食品經營的規范模式普及難度高。
在基層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中,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提高基層工作人員的思想意識,加強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及各項法律的學習。基層執法人員首先應當從思想上充分的意識到對基層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的監管是自身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才能更好的維護民生,促進食品經濟的健康發展。
加強基層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首先要保證基層工作人員的執法素質和執法能力。加強基層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執法人員的執法能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對于基層執法者,首先也保證每位工作人員都能熟知我國各項食品安全規定,特別是對于國家新規定的食品安全法律。其次,要學習優秀標桿的先進經驗,取別家之長補自家所短,彌補自身不足之處。最后,可適當增加基層的經費,提升基層食品監管部門配備的設施設備。總之,要嚴格自我要求,保證食品流通每一個環節的有效進行。
現在食品流通監管領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監管措施浮于表面,如何更深層次、更透徹的監管,做到監管行業標桿。以食用農產品的監管為例,監管對象大部分文化水平低,采取教育加處罰的方式,讓業戶明白索證索票實為取證的自我保護,建立進貨查驗記錄制度雖然較為麻煩,但是證票齊全的業戶在銷售渠道上往往更受歡迎,體會到切實利益的業戶也會認真執行,這就形成了良性循環,不懼麻煩,切實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尋找解決辦法,促進以教育為主,處罰為輔的良性監管環境的形成。
加強基層食品流通監管是一項長期且復雜的問題,基層監管部門作為基層食品安全監管的主要部門,需要不斷加強監督、提高執行力,不斷探索新的監管模式,積極承擔監管責任,為創造一個安全的食品消費環境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