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 芳 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
我國的飲食風俗深深扎根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同地區的飲食風俗融合了當地的飲食文化精髓,而這正是現代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購、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美食旅游活動中最具誘惑力的地方。湖南是一座獨特的文化名城,作為湖湘首邑、湘菜“首府”,長沙擁有悠久的飲食傳統、豐富的飲食文化和繁榮的餐飲產業。獲評“國際美食之都”的長沙齊聚了三湘大地以湘菜為代表的各種美食。據馬王堆漢墓考古顯示,早在西漢時期,長沙地區的谷物栽培技術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當時使用的烹制方法和調味品,歷經2 000多年,至今大部分仍在沿用;百年老店“火宮殿”歷經440年經久不衰。美食已經深深熔鑄在這座城市的歷史脈絡和市民生活之中。
近年來,長沙大力實施“開放引領、創新崛起”發展戰略,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積極融入國際舞臺,先后榮膺“東亞文化之都”和世界“媒體藝術之都”。開放的長沙聚焦世界目光,也匯集國際美食。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為餐飲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和出路,政府和相關餐飲機構非常重視將湘菜推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湖湘文化對外傳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加快湘菜“走出去”的步伐,使其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融入國際社會。同時也為湖南帶來了開放發展的商機,更將湖湘文化推向了創新發展的前沿和中樞高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湘菜產業的發展,為湘菜的壯大創造了一個良好環境,湘菜呈現出“規模不斷擴張,素質不斷提高,影響不斷擴大”的良好發展態勢。推動“湘品出湘”“湘企出境”“萬商入湘”,為湖南的發展注入強勁的外援動力[1]。
1972年考古隊對馬王堆漢墓進行了發掘研究,馬王堆漢墓不僅有千年文物,還有塵封千年的食器、食材和食譜。據統計,出土的食器大大小小有500余件,其具有超越時空的魅力,領世人嘆為觀止。此外,馬王堆飲食文化中,另一個引以為傲的是食譜和食材,在當時出土的312枚竹簡中,一半以上都是記載食物的,其中主要有肉食類饌品、調味品、飲料、主食和小食等150多種飲食品,17類烹飪方法。向世人展現了當時的飲食習俗、飲食器具和烹飪技藝。這是一個地域、一段歷史的民俗、民情和民風的映射和傳承,帶著濃郁的湘地傳統文化內涵,集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于一體。如此豐富的食譜和食材,對今天的湘菜企業是很好的可借鑒的資源寶庫[2]。
長沙馬王堆出土的食譜成為行業研究熱點,湘菜大師張志君就曾對其中一些菜譜做過深入研究。很快市場也逐步嗅到了這一商機,這便是2009年左右長沙流行開來的“古漢養生雞”,這款菜肴在金太陽等酒樓暢銷一時,以黑色陶器盛放,內中一種澄黃的雞,湯汁少,味道香,充滿中藥味道,稱之為“藥膳雞”倒是恰如其分。另一種所謂“白羹”借助煙村高端豬肉,開始在長沙市場推廣,當時媒體稱此豬肉可當馬王堆太羹——即極品肉湯也!這菜也獲得了“清水芙蓉”的美譽。古漢養生雞和白羹,都是直接利用馬王堆飲食文化資源進行開發的菜肴,并且在當時取得良好的市場反響。
湖南先民的飲食生活相當豐富多彩,烹調技藝相當成熟,形成了以酸、咸、甜與苦等為主的南方風味。湘菜歷來重視原料的互相搭配,滋味互相滲透。現代湘菜繼承傳統優點并大膽創新,深得全國乃至全球人們的喜愛,連美國前總統布什也將長沙火宮殿的臭豆腐寫入了他的筆記本。與其他菜系相比,湘菜的口味適中,更加大眾化,具有易推廣、易傳播的特點。目前餐飲界的核心競爭主要集中在文化和品牌上。玉樓東是中華老字號,百年老店,是湘菜大本營,更需要不斷提煉文化,不斷提升品牌,以更好地代表湘菜,領軍湘菜業。中國烹飪大師許菊云說得好:做菜也就是做文化,品嘗一個地方的飲食也就是品味文化,玉樓東就是要“借曾左彭胡之名,興三湘四水之菜”[3]。
湘菜歷經千年積淀,演繹千年湖湘文化。是一種獨特的地域性文化。先秦、兩漢的楚文化對兩宋以后的湖湘文化有著重要的影響,是湖湘文化的源頭之一。湖湘文化在歷經先秦湘楚文化的孕育、宋明中原文化等的洗練之后,在近代榮獲了“湖南人材半國中”“中興將相,什九湖湘”“半部中國近代史由湘人寫就”“無湘不成軍”等盛譽。其經世致用、敢為人先、躬行實踐的文化要素,積淀著湘菜品牌的文化底蘊。湘軍文化巷子在太平街落地,辣椒文化催生出“辣椒樹”品牌,并讓一些湘菜企業打出“長沙更辣的湘菜館”的口號。而老長沙地域文化的不斷掘進,更讓湘菜文化資源拓展到民間[4]。
湖湘文化歷經千年積淀,涌現出了大批的名人。與此同時,來自全國各地的歷史名人流連駐足,留下許多佳話逸事,與湘菜結緣的歷史名人不計其數,比如屈原、柳宗元、韓愈、李白與杜甫等。自此,湖湘文化找到了生命的依托。湘菜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最早的湘菜可以追溯到漢朝。湘菜文化之所以經久不衰還是要得益于一位位名師的傳承。民國初期長沙湘菜名廚有肖榮華、柳三和、宋善齋與畢河清,號稱“長沙四大名廚”。建國后湘菜泰斗級的廚師是石蔭祥、許菊云、蔡海云等。石蔭祥是首位獲得“湘菜特級大師”稱號的大廚,素有“食神”之譽,湘菜界的泰斗。至今活躍在湘菜界最有名的廚師是歐陽爛陽、王墨泉、譚添三、周賽群、聶厚忠、張力行、曹秋泉與羅權等。正是有著這樣一代代優秀的湘菜大師將湘菜發揚光大,使得中國湘菜才能走得更遠、更具競爭力[5]。
“一帶一路”是以人文交流為紐帶,夯實互聯互通的社會根基,創新合作發展模式,形成區域大合作。將長沙建設成東亞文化之都,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堅持文化自信、文化先行,開展全方位的文化交流合作,傳播湖湘文化精髓,打造絲路文化品牌,展現國際深遠影響。推進湘菜產業供給側改革,將湖湘文化注入全新湘菜品牌,同時與時俱進,利用互聯網推動品牌走出去,促進湘菜朝著精致化、健康化的可持續方向發展,帶動湘菜產業做大做強,讓湘菜品牌成為長沙城市的一張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