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金
江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螺螄在中國是非常常見的,并且也是我國特有的螺類。市場需求非常大,是一種養殖前景比較好的養殖項目。也是比較適合農村養殖的種類之一,螺螄養殖雖然廣泛,但并不簡單。
池塘的面積按照個人的條件來建造,池塘的深度要在1~1.5 m,坡度要傾斜30°左右,池塘底部要有淤泥,但是淤泥不能太厚。還有池塘的周圍不能有污染的水源,不然進水口和排水口就不好建造了。
挑選好池塘以后,要進行池塘的清理工作,先把池埂做好,然后清理多余的淤泥。條件好的可以使用專門的吸泥設備來清理淤泥。
在深度30~50 cm的池塘里,每667 m2地需要使用100~150 kg生石灰,沒有水的池塘里,每667 m2使用50~75 kg的生石灰。這樣可以有效殺菌,還能增加池塘里的鈣含量。
池塘要定期換水,保證水質適合螺螄生長,在螺螄繁殖期盡量保證水是流動的狀態。在夏季高溫季節保證水體流動能夠有效降溫,螺螄池的水不宜過深,最深不能超過40 cm。適當調節水體pH值,可以使用生石灰中和酸堿度,根據水體情況決定調節頻率,通常是半個月一次,pH值在7左右是最適宜螺螄生長的范圍。
在放養前先在池塘投施適量的農家肥,培養浮游生物,因為浮游生物可作為螺螄的餌料。具體的用量根據池塘養殖數量以及水質而定。放養后可以投放一些菜餅、動物內臟等作為飼養餌料,要注意將餌料切碎,不能整個全部投放進去。投喂多少根據螺螄進食以及重量決定,投喂頻率控制在2 d左右一次即可。當周圍溫度超過15~30℃范圍時,螺螄停止進食,也可以停止投喂餌料。
螺螄的疾病防治是以預防為主,并且螺螄一般與草食性魚類混養。所以在對螺螄進行疾病防治的同時還要注意魚病的發生。大多數在防治魚病的時候會向池中投放硫酸銅,其實硫酸銅對螺螄是有危害的,所以要控制硫酸銅的使用。生石灰是螺螄防病比較重要的物質,在養殖過程中定期潑灑生石灰可以有效預防疾病。還能增加水體中的鈣元素,促進螺螄生長,每次潑灑的間隔時間在半個月左右。
螺螄是需要冬眠的,當水溫低于10℃時,螺螄便會開始鉆入淤泥中進行冬眠,在淤泥表面留出小孔用于呼吸。在越冬時螺螄不會進食,雖然不用投喂餌料,但要保持池塘的水深,定期換水,保證水中溶氧量充足。越冬后就到了捕收的時候,螺螄的繁殖能力比較強,捕收時只需保留適量母螺和還未成熟的幼螺,就能做到補種工作,不需要再購苗補種。
采收的時候要注意,不能將所有螺螄捕撈,想要提高產量就需要保留一部分螺螄進行產卵。先將較大的捕撈后,根據捕撈的標準再分別捕撈,一般是半個月一次。捕撈的時候要注意防止螺螄受傷,以免影響商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