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農
日前,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扶貧辦、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2018年網絡扶貧工作要點》,明確了2018年網絡扶貧工作的總要求,部署了5個方面21項重點任務,深入實施《網絡扶貧行動計劃》,進一步發揮互聯網、大數據等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
2015年10月國務院決定,完善農村以及偏遠地區的寬帶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大力促進農村電商的發展,并確立了發展快遞行業的相關措施。
這些重要舉措,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統計,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普及率達到55.8%,超過全球平均水平(51.7%)4.1個百分點。
其中,農村網民規模超2億人,農村互聯網普及率上升至34.5%,農村網店達965.8萬家,農村地區實現網絡零售額12 448.8億元,同比增長39.1%,帶動就業人數超過2 800萬人;全國淘寶村突破1 000家,淘寶鎮超過100家。
2018年中央針對農村電商提出了七點具體要求,重點解決農產品銷售中的突出問題,鼓勵支持人民群眾利用互聯網創新農業產業模式,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加快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等。
這次四部門聯合印發《2018年網絡扶貧工作要點》,是對中央一號文件的具體化,進一步明確了要深入推進網絡扶貧,實施拓展網絡覆蓋、網絡扶智、農村電商、實施網絡公益、推進信息服務等五大工程,創新“互聯網+科技精準扶貧”新模式。
從2016年10月《網絡扶貧計劃》到2018年《關于推進網絡扶貧的實施方案(2018—2020年)》,網絡扶貧的體制機制建設、內容形式、成果效果定標等更加精細、更加具體、更加實在。
今年提前完成“寬帶網絡覆蓋90%以上的貧困村”的目標;到2020年,全國12.29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寬帶網絡覆蓋比例超過98%。目標已明確,要求很具體,關鍵是落實。
互聯網時代,網絡是繡出扶貧工作新藍圖的一根重要“繡花針”。《2018年網絡扶貧工作要點》無疑是網絡“繡花針”上的又一根彩線,必將在推進“互聯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藍圖上,繡出一幅美麗的新農村致富新畫卷。
早在2003年7月8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網絡扶貧”工程有關問題的通知》已經明確,利用近幾年快速發展的網絡信息技術,帶動貧困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這是重慶市農村扶貧開發的重要舉措。
在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的五年,重慶在扶貧開發方面成效顯著,累計完成1 823個貧困村整村脫貧,貧困人口減少194萬人。
截至2017年10月,重慶市共創建17個電子商務進農村項目的綜合示范縣,擁有超過2.5萬戶的涉農網商,并且電商帶動了14.3萬農村青壯年、貧困人口和殘疾人就業創業;2016年,全市利用互聯網為農村貧困人口創收達5.6億元,并且2.9萬戶貧困戶實現了增收。
2018年初,網絡扶貧試點縣奉節傳來捷報,2014年奉節縣貧困發生率還在13%以上,經過幾年的努力,這一數據已經降到3.6%。
資料顯示,2016年奉節臍橙總產值達到20億元,較2015年增長33.3%。
2017年,奉節臍橙總種植面積達213.3 km2,種植戶7萬余戶,產量達30萬t,目前授權經銷商53家,電商網絡銷路遍布全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