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君 唐陸林 蔡云彩 陳春玲 姚琳琳 吳健興
(上海市青浦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201700)
田間學校作為農民培訓中教育實踐的重要場所,在農民培訓中具有直觀、學習形式多樣、貼近農業生產實際、授課方式主動靈活、農民易接受等優勢。同時,田間學校既能發揮出針對新型經營主體的教育培訓和現場實訓的作用,使農民在學中干、干中學,直面生產實際,又能解決當前農業生產中的一系列問題,發揮產業優勢,是一種應用性極強的農民教學模式。
上海市青浦區自2017年啟動新型職業農民田間學校建設以來,立足本區農業發展,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規劃,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至今已建成田間學校10所,且建成的田間學校通過規范管理、落實培訓環節、強化監督檢查等,確保了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質量。但在田間學校運行過程中也發現,其在教學、服務、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為此,筆者擬在闡述田間學校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礎上,對青浦區田間學校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進行總結分析,以期促進田間學校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田間學校是基層農民培訓體系的延伸,符合農民培訓的下沉培訓需求,具備生產場地、農業設施、實踐技術人員與操作能手等,且涉及糧食、水產、蔬菜、瓜果、農產品安全、農業機械、市場營銷等各農業專業和相關涉農行業,有利于全面了解和分析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需求。在青浦區近兩年的田間學校建設中發現,以下6種需求是新型職業農民關注和急需的:(1)解決當前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主要技術問題;(2)解決培肥地力、種養結合、連茬種植等方面存在的問題;(3)了解病蟲害發生情況及農藥安全使用方法;(4)掌握所生產農產品相應的市場動態、產銷情況等;(5)了解水產養殖中規模與效益、品質提升、標準化養殖、地區特色、地方品牌等情況;(6)了解各級政府部門對農業產業的各項政策信息、發展方向、營銷手段等。
青浦區于2017年建成技能型水產培訓田間學校“上海彰顯漁業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通過推行“合作社+專業大戶+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年產白對蝦種苗40億尾以上,產業優勢明顯。例如,在該田間學校推行的蝦類養殖班上,通過鎮農服中心前期的排摸和篩選,合理確定培訓對象,配備專門的班主任與輔導人員進行班級管理及其他工作,聘請水產領域杰出的技術人員和營銷人員為主講教師,針對蝦類病蟲害防治、養殖技術、市場前景等進行系統教學,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同時,在課程設計及講授過程中,通過引領學員把握產業前沿信息,把課堂延伸至合作社、村及養殖戶,并積極響應學員需求安排專門的生產實習與討論,有效促進了當地蝦類養殖產業的發展。
青浦區在建設田間學校過程中,結合產業特色和產業布局,以方便培訓對象為目的、以不耽誤生產為前提、以盡可能多的農民參與學習為目標,兩年共遴選認定田間學校10所,并按照青西、青中、青東均衡地理分布,力求“專業+特色+綜合”相結合,形成了相互聯動、匹配的田間學校布局形態,相關農民可就近就地學習,充分發揮了田間學校的實效作用。例如,田間學?!吧虾J丽问卟朔N植專業合作社”位于黃浦江上游水資源保護區內,屬于青西片區,遠離工業園區,四周無污染源,有多項農產品認證;“上海泖河水產品專業合作社”位于練塘茭白產出區,該片區在茭白生產銷售上具有一定優勢。
各田間學校結合自身優勢制定了一系列教學管理、后勤保障等制度,并配套了教學設施,這些都有利于保障參訓對象的學習效果。例如,田間學?!吧虾yo群種苗科技專業合作社”建設了教學場所、農資室及實驗實訓場地,并配備了多間教室,可容納50~200人參加培訓,且組建了由農技專家、農民師傅、教學管理人員等組成的師資團隊,有一套完善的培訓工作規范與管理制度,還制定了相關的教學管理制度、班主任(輔導員)規章制度、學員考勤制度、檔案管理制度等。
青浦區田間學校主要在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中產生,且各教師團隊由專業技術人員組成,這有利于提升培訓實效。例如,田間學校“上海彰顯漁業專業合作社”的教師團隊是由8名優秀的技術人員組成,可對生產各環節進行實地指導。
同時,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過程中,青浦區各田間學校還結合自身特點,開設了頗具特色的學習課程。例如,田間學?!吧虾J丽问卟朔N植專業合作社”開設的蔬菜班,常年以開展綠葉菜種植培訓為主,由多名技術人員講授種養結合、茬口安排、病蟲害識別與防治等課程,學員普遍反映課程通俗易懂、直觀生動;合作社理事長還就企業發展、對接市場、安排生產、關鍵生產技術、產品營銷等進行講解,引導學員結合本行業做好大都市郊區蔬菜生產,并提出了多項積極性建議,起到了信息共享、經驗分享的作用。
青浦區田間學校開展了集中培訓與現場指導、課堂講解與技能實訓相結合的培訓模式,為參訓對象創造了一個培訓專業齊全、培訓實效一流的教學環境,同時提供了一個“常學習,常受益”的平臺。同時,在課程設置安排上,重視加強田間實踐與“能工巧匠”的聯合,一方面聘請本地“土專家”深入田頭、現場指導講解,另一方面把教室深入村委及田間,發揮合作社專業人員的講解、領學作用,這種培訓模式直觀、易被接受,參訓對象受益匪淺。
目前青浦區已建成的10所田間學校,雖然大多數學校在辦學宗旨、教學理念、教學場所等方面配套完全,辦學主動性、積極性也均較高,但仍存在對農民培訓的認識不到位,對田間學校存在認識上的誤區,認為田間學校只是教室的延伸和基地的配套,沒有充分認識到田間學校的獨立作用,從而導致田間學校在教學管理、人員配套及實驗場所上的配備不足,班主任、輔導老師多由合作社生產管理、技術人員等兼任,不僅教學管理經驗不足,還在教學計劃實施、學員管理、后勤保障上均存在能力不足的問題。
青浦區大多數田間學校是以專業合作社為基礎而建成的,在培訓組織管理能力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田間學校沒有把培訓作為整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一個環節,只注重完成培訓中的教學與實踐工作,對后期的跟蹤服務不到位;另外,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主要從事農產品生產與銷售,雖然也是培訓實踐的重要內容,但作為農業專業領域的一個教學機構,在教學的組織管理等方面存在明顯不足。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不等同于以前的專業農民培訓,對農民的素質、專業知識、動手能力等方面均有較高的要求。這也對田間學校的教師提出了較高要求,其不僅要有廣泛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還要對企業營銷、市場信息把握等有所了解。但青浦區田間學?,F有的師資隊伍教學能力不足,存在學歷低、職稱低、年齡老化等問題;缺少吸收新事物、新觀念的欲望,學習主動性不強,缺乏種養結合、茬口安排、農產品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專業知識。
在青浦區田間學校的教學工作中,大多參訓對象是被動學習的,主要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學員提問少、被動接受課堂教育,學員間交流信息、相互學習操作技能的積極性不高,學員思考、拓展能力不強。而田間學校教師對課堂教學及交流的掌控能力不夠,缺乏啟發帶動學員進行交流和實踐的能力。
在辦學過程中,田間學校的負責人員需知曉產業發展趨勢及國家、地區的各項惠農政策,且在課程設置上要依據產業發展,針對性地解決實際生產問題。但目前青浦區很多田間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在對接和發現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存在許多不足,主要體現在與相關農業部門主動聯系不夠,對產業信息了解不夠深入,對辦學調研、農民需求分析、教材選擇等工作開展不夠深入,對學員綜合素質提升、信息交流、思路開拓和啟發式教育的推進等工作做得不夠細致。
田間學校建設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落實到實處的重要舉措,但目前青浦區很多田間學校在經營領域上不符合相關部門對培訓經營的要求,故青浦區田間學校的建設和運營規范,要從頂層設計上有所突破,從而使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更具實效。
教師隊伍的培養對青浦區完善田間學校建設至關重要,要組建一支技術過硬、理論過強的“匠人”教師隊伍。一方面,需聘請市區站各行業的專家、業務骨干對新型職業農民開展理論基礎教育;另一方面,要培育和壯大田間學校師資力量,如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優秀學員等。同時,要求教師在語言表達、教案設計等方面要加強學習,通過互相聽課等形式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和帶教能力。此外,要選送優秀的田間學校教師去周邊地區參加學習培訓,以提升教學質量。
在青浦區田間學校建設和運作過程中,要加強培訓制度建設,完善在結構搭建、人員管理、教師管理、實訓帶隊和檔案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同時,還要做到措施落實到位、管理有力,以切實在教學方案制訂與培訓過程中發揮出田間學校專業熟悉、業務熟練的優勢。
要注重提高教師的理論素質與專業教學能力,提高實習輔導老師的技能講解能力,要求能講好每個生產關鍵環節的操作技術。同時,要求教輔人員積極更新農業與大流通市場、農業與信息化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以不斷培育和提升田間學校教輔人員的綜合素質能力。
田間學校教師除了要學習必要的專業知識和掌握實習操作措施外,還要善于啟發學員的學習熱情,把田間學校的課堂作為參訓對象的學習交流平臺,在課堂交流討論中要有針對性的提問,引導學員深入思考,要善于把控教學節奏,總結學員的想法與建議,不能局限于自己以往的感性認識或任由學員自由發揮。
田間學校作為實訓的組織者,要增加田間學校實訓操作環節,需注意:(1)實訓操作時間安排和場所選擇要適應當前生產、農田操作等關鍵環節;(2)在實訓操作過程中,要明確重點學習內容,通過實訓老師的講解、介紹、觀察、操作、交流,引導學員發現自身不足,并學習他人所長,使學員能應用于今后的生產實踐中。
近年來,青浦區通過加強田間學校建設,培育出一支優秀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有利于發揮農業產業優勢,形成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場所,提升了農業從業者的綜合素質,從而促進了本區農業人才隊伍建設,這對實現鄉村振興,提升青浦區農業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