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雪鋒 王海強 錢 曦 俞財峰 吳曉華 吳家聰 蔡春芳
(1上海青浦現代農業園區,上海市青浦區 201717;2上海藍海園藝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市青浦區 201717)
束花山茶(Camellia japonicaL.)屬山茶科山茶屬,是重要的觀賞類灌木花卉,廣泛應用于園林造景、綠化工程中。最新培育的“玫玉”等系列束花山茶品種因具有開花繁密、花期長、春季色葉期長、耐堿性土等優勢,成為了山茶科綠化樹種的重要補充。但這些品種采用傳統繁育方法(主要有扦插及壓條等)的繁殖速度較慢,限制了其有效推廣[1-2]。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育苗不僅可實現苗木的快速繁育,而且育出的苗木成苗整齊、商品性高,更可連續生產,不受季節限制。但目前組培快繁的研究對象多集中在茶樹和油茶[3],前人雖對不同茶科植物的組培技術開展了研究,但研究結果各有差異,且尚未對“玫玉”等束花山茶新品種的組培成功案例進行報道[4-8]。鑒于此,筆者以“玫玉”等束花山茶新品種為組培研究對象,開展了束花山茶組培快繁技術的研究,最終形成了一套技術體系。現將研究出的“玫玉”等束花山茶新品種組培快繁技術總結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束花山茶品種選用“玫玉”。選擇健壯的母株,截取頂端約10 cm長的頂枝,用自來水沖洗0.5 h后,在超凈臺上進行滅菌處理,用70%酒精表面處理10 s,用無菌水沖洗2次,然后用0.1%升汞處理8~10 min,最后用無菌水沖洗4次,將枝條剪切成至少帶1個腋芽的莖段,接種于誘導培養基上。
誘導培養基以MS為基礎,添加6-BA 3 mg/L、NAA 0.1 mg/L、瓊脂6 g/L、蔗糖30 g/L,pH為5.6~5.8,用高壓鍋在121 ℃下滅菌21 min,冷凝后待用。將帶腋芽的莖段接種于誘導培養基后,移至培養室內進行誘導培養,培養條件為光照2 000 Lux、16 h/d,溫度25±1 ℃。據培養30 d后統計,外植體芽誘導率可達62%,芽畸變率為0。
將誘導分化產生的健壯小苗進行分割,分割開的小苗接種到增殖培養基(增殖培養基以MS為基礎,添加6-BA 2.0 mg/L、NAA 0.1 mg/L、瓊脂6 g/L、蔗糖30 g/L,pH為5.6~5.8,高壓鍋121 ℃下滅菌21 min,冷凝后待用)上,培養條件同誘導培養,增殖培養的繼代周期為1個月。據培養30 d后統計,增殖系數可達2.5,同時芽生長勢強、顏色發紅、木質化程度高等,有利于芽的持續增殖。
待瓶苗增殖到一定數量后,將瓶苗置于溫室中進行遮陽處理并煉苗。1 d后,將經煉苗后的叢生芽分割成獨立芽苗,蘸生根液后扦插入草炭與珍珠巖的混合基質中,再用小拱棚覆蓋,以保障生根過程中有足夠的濕度,同時需不定期補水,且每周噴施殺菌劑進行消毒滅菌[9],最終束花山茶的生根成活率可達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