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梅 (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老竹農業技術服務站 323007)
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級區,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近年來,蓮都區傳統三熟制種植模式(麥-稻-稻或油-稻-稻)因效益低下,已改為二熟制種植,一般春季種植玉米(或春大豆),再種植一季水稻,全年每667 m2產值在6 000元左右。因此,為提高當地農業種植效益,蓮都區自實施“十三五”農業規劃以來,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了提高糧食產量、提高農業種植效益的耕作制度創新摸索[1-3],在摸索中,研究推廣了西瓜/春玉米-水稻-蘿卜四熟種植模式。該種植模式在西瓜田間作玉米,利用玉米高大的莖稈在高溫季節給西瓜遮擋陽光、防止暴曬,不僅減輕了西瓜病蟲害的發生程度,還實現了西瓜玉米雙豐收;而玉米和西瓜收獲后,秸稈可切碎直接還田,具有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的效果,為水稻高產奠定了基礎;水稻收獲后在秋冬閑田種植蘿卜,不僅提高了復種指數,解決了冬季拋荒問題,還增加了農業效益。據調查,該種植模式在老竹鎮、碧湖鎮、麗新鄉和大港頭鎮等平原地區的種植面積已達533.33 hm2,每667 m2產值可達9 000元,顯著提升了農業種植效益,實現了鄉村振興和產業振興。為促進西瓜/春玉米-水稻-蘿卜四熟種植模式的進一步推廣應用,筆者現將該模式的地域選擇、茬口安排、相關栽培管理技術等總結介紹如下。
經過多點試種研究,西瓜/春玉米-水稻-蘿卜四熟種植模式較適宜在蓮都區碧湖、老竹、麗新和大港頭等平原地區推廣應用,這是因為海拔超過300 m,西瓜會延遲成熟,加上高度海拔地區秋季氣溫回落快,水稻安全成熟有風險;而平原地區春季氣溫回升早,西瓜能提早上市,進而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具體茬口安排:西瓜于3月中旬播種,6月下旬成熟采收;玉米于3月下旬播種育苗移栽,6月上旬即可采收鮮食嫩玉米,當玉米采收完畢西瓜也已成熟上市;考慮到水稻要安全成熟,一般在5月下旬播種,采用二段育秧和旱育秧技術,于9月底至10上旬即可收割;水稻收割結束后即可播種蘿卜,于翌年2月—3月即可收獲蘿卜。
2.1.1 品種選擇
一般選用耐運輸、果形大、口感好的“浙蜜3號”“浙蜜5號”等西瓜品種。
2.1.2 育苗管理
蓮都區西瓜栽培一般采用薄膜小棚育苗、地膜覆蓋移栽。播種時間宜掌握在3月15日—20日,播種前要精選種子,并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種1 h,洗凈后用55 ℃溫水浸種4~6 h,然后洗凈催芽。催芽一般用干凈的棉布將西瓜種子包裹好,放 置于人的上衣內袋或放置在被窩里,催芽1 d后,挑出發芽種子進行播種,尚未發芽的種子繼續催芽。苗床選擇避風向陽、排水方便的田塊。在沒有種過瓜類的地塊挖土,拌上適量的鈣鎂磷肥、焦泥灰制作營養土,營養土干濕程度以手捏成團、松手散開為宜。將營養土裝入缽中后,每缽播種1粒已催芽的西瓜種子,然后插上竹架,蓋上農膜。西瓜育苗前期要注意防寒,后期注意打開棚膜通風,以防高溫灼苗,移栽前1周揭膜煉苗。
2.1.3 田間管理
西瓜地翻耕時,每667 m2施45%硫酸鉀復合肥20 kg、碳酸氫銨35 kg作基肥,翻耕后將地塊做成東西方向的畦。蓮都區有在畦單側栽植西瓜的習慣(另一側則可用來栽植玉米),為便于生產管理,一般將畦做成畦寬1.8 m、溝寬30 cm,并在畦南側50 cm左右處開深溝,將有機肥施入溝中后覆土(每667 m2有機肥用量為1 000 kg),覆土后再用50%乙草胺乳油噴霧于畦面進行化學除草,然后蓋上2 m寬的地膜即可等待西瓜苗移栽。
西瓜苗移栽宜選在冷空氣過后的晴天下午進行,將西瓜苗栽于靠近施用有機肥的那側畦邊,每畦栽1行,株距50 cm,每667 m2栽600株左右。移栽后需及時澆稀薄糞水滴根,并將栽植孔用土壓實,以防地膜被風吹起。
當西瓜苗長至具有5~6張真葉時,每667 m2用碳酸氫銨30 kg兌水300 kg灌根,以促進西瓜藤蔓生長。為促進西瓜有效座果,需及時修剪藤蔓,除留1根主蔓外,在主蔓兩側各留1條側枝輔助促進藤蔓營養生長。若遇陰雨天氣,還需加強人工輔助授粉,以提高座果率。留瓜后,每隔4~5 d檢查1次,摘去多余幼瓜。在幼瓜長至雞蛋大小時施壯果肥,每667 m2用尿素10 kg、氯化鉀10 kg,兌水施入。
西瓜生長期間應注意清溝排水,做到雨停田干。同時要加強病蟲害防治,發現枯萎病和炭疽病,可用22.5%啶氧菌酯懸浮劑防治;發現白粉病,可用29%吡萘·嘧菌酯懸浮劑防治;發現蚜蟲可用20%呋蟲胺可溶粒劑防治。
2.1.4 及時收獲
在蓮都區,西瓜一般在授粉后28~35 d(即6月下旬至7月初)成熟,成熟后需及時采收。
西瓜田間作玉米,即利用西瓜畦的另一側空閑處間作1行玉米,不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種植效益,還能利用玉米高大的莖稈在高溫季節給西瓜遮擋陽光,防止暴曬,減輕西瓜病蟲害發生程度。
2.2.1 適時育苗
因每畦只種植1行玉米,選擇糯玉米或甜玉米種植均可,但在蓮都區一般以鮮食玉米種植為主。玉米育苗技術和西瓜育苗技術類似,但因玉米生長周期較快,為使玉米和西瓜同時采收,一般育苗播種時間宜掌握在3月下旬至4月初。育苗田的玉米種植株間距掌握在45 cm左右。移栽時要注意玉米葉片的朝向和畦同行,以利于管理。
2.2.2 田間管理
因玉米是輔助種植,生長空間較大,故玉米在移栽后基本沒有病蟲害發生,只需注意大田玉米喇叭口期對玉米螟和蚜蟲的防治。田間管理主要做好施肥和除副穗工作,施肥主要有3次,第1次施肥掌握在玉米幼苗具5~6張葉片時進行,以促進根系生長;第2次施肥在玉米幼苗具9~10張葉片時進行;第3次施肥于大喇叭口期進行。在玉米須呈老黑狀時及時采收。
在玉米和西瓜采收后要及時清除地膜殘留物,將西瓜莖蔓和玉米稈等用切碎機切碎還田。
目前,蓮都區水稻種植主要以“甬優”系列和“中浙優”系列品種為主。
2.3.1 播種育秧
根據蓮都區氣候條件、前茬收獲時間、種植水稻的品種特性和移栽時的秧齡,以及確保水稻安全齊穗期在9月20日前后,水稻播種期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初。播種前,為防止惡苗病的發生,用強氯精消毒種子。播種時,每667 m2大田用種量為0.5~0.6 kg,每667 m2秧田播種量為7.5~10 kg。在水稻秧苗達5~5.5葉時進行移栽,提倡二段育秧和旱育秧,單本稀植,每667 m2栽插1萬叢左右。
2.3.2 田間管理
因玉米和西瓜秸稈切碎行直接還田,大田的基肥要適當多施,以加快秸稈分解腐爛,一般每667 m2用碳酸氫銨35 kg、過磷酸鈣25 kg;秧苗移栽后5~7 d,結合化學除草施追肥,一般每667 m2施尿素7.5 kg、氯化鉀7.5 kg;破口到齊穗期看苗施壯粒肥,每667 m2施尿素2 kg、氯化鉀2 kg;水稻齊穗后如有早衰現象,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加0.5%尿素溶液。
做好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特別是水稻破口期要做好對螟蟲、稻飛虱、水稻紋枯病和穗頸瘟的綜合防治工作。
結合施肥、病蟲害防治,做好淺水分蘗、多露輕擱、擱實擱硬、活水孕穗、間歇灌溉的田間水分管理工作。
在9月底至10上旬即可適時收割水稻。
2.4.1 播前準備
蘿卜對土壤的總體要求不高,只需田塊土層稍厚、排灌方便即可。該模式因要在秋冬季節種植蘿卜,因此,以種植生育期稍短的蘿卜品種為宜。
在蘿卜播種前10 d進行翻耕、整地、施基肥,每667 m2撒施硼肥1 kg、商品有機肥200 kg、復合肥(15-15-15)50 kg。結合整地做高畦,連溝在內畦寬1.5 m、溝寬0.3 m。
每畦種植4行,行距25~30 cm,每667 m2播種7 000穴左右,每穴播1~2粒。
2.4.2 田間管理
因蓮都區秋冬季節氣溫較低,一般播種7~10 d后蘿卜即可出苗。當幼苗長至蘿卜2~3葉時,進行中耕除草、間苗,間苗時每叢留1棵。
當蘿卜長到手指粗細時,選擇在陰天雨前每667 m2用復合肥(15-15-15)30 kg埋施于蘿卜根部進行追肥,施肥后進行培土;當蘿卜快速生長時,結合灌水每667 m2用高鉀復合肥30 kg撒施于根際周圍再次進行追肥;為提高蘿卜品質,防止蘿卜脫肥早衰,在蘿卜長至手指粗細時,可噴施0.2%硼砂加0.5%磷酸二氫鉀溶液,每隔10 d噴1次,連噴2次。
蘿卜生長期間要注意地老虎、蚜蟲、霜霉病、炭疽病、根腫病和黑腐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翌年2月—3月即可適時采收蘿卜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