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星
江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茶園養雞是近幾年來一種新型的生態養殖模式,對于養殖戶來說,在茶園里養雞,能夠節省成本,還能夠讓雞長得更好,獲得更高的效益。文章主要介紹了茶園養雞的技術供養殖戶參考。
在養殖前,要根據茶園的地形、人行道路等各方面將茶園規劃成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間用防護網將其圍好,便于養殖時分區飼養。可以將其分成雛雞、幼雞及成雞等各種不同的放養區。不過需要注意茶園的年齡,如果茶樹樹齡在3年以下,由于茶樹不夠成熟,所以不可以放養。在茶園要做好搭棚工作,用作雞群的擋雨遮陽,在里面放入一些水食槽,讓雞進食飲水。
茶園養雞品種的選擇非常關鍵,要根據當地的消費及市場等因素來合理選擇。如果家庭消費較多,那么雞的規格保持在800 g左右即可,以小型品種為主。如果市場大則要飼養體形大的品種。最重要的是要保證雞苗的質量,以生長能力強、進食正常、活力大的品種為主。
購買雞苗后要在保溫房中飼養一段時間,保溫房面積根據仔雞的數量合理控制。一般每m2養殖30 只仔雞左右,如果茶園在房屋附近,那么可以在原地搭建保溫房。如距離茶園較遠,那么要在背風向陽、干燥的地方建保溫房。一個月內的仔雞抵抗能力比較差,所以要在保溫房內飼養至脫溫才可放入茶園中放養。
如果溫度過低,雞舍內外的溫差過大,則不宜放養。因為幼雞的抵抗能力不強,各項生理機能都還沒有發育成熟。所以要在溫度適中的晴天進行放養,在放養前5 d,每天放養3 h左右。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增加時間。促使幼雞適應茶園環境,在放養前一星期,每667 m2茶園放養400只左右。然后再逐步減小密度,保持在100只/667 m2左右。
在春季春茶生產高峰期,為了保證春茶的質量及產量,要適當降低雞的密度,保持在70 ~80 只/667 m2。并且要在茶園中規劃好雞群的活動范圍,進行分區飼養。茶園放養的周期一般在4 ~5 周,既能夠為茶園提供營養,蚯蚓等各種蟲子還能為雞提供餌料,保證在第二批幼雞放入前有充分的天然餌料,然后如此循環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鏈,一舉兩得。
患病的雞,會出現精神萎蔫、食欲不振、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的可能會因吃不到料、飲不到水或窒息死亡。
防治方法:7 ~12 日齡時接種雞痘疫苗。病雞內服抗病毒藥,外用生理鹽水小心浸濕痘痂,緩慢剝下。如在皮膚處,剝下痘痂后可涂紅霉素藥膏消炎。如在咽喉部,剝下痘痂后涂以碘甘油,一日兩次,用至痊愈為止。
病雞精神沉郁、毛松、怕冷、打堆、體溫升高、步態不穩、臥地,常見兩翅下垂,頭頸貼地。食欲不振或廢絕,飲水增加。黃白色或淺白色水樣稀便,脹嗉。發病后很快出現死亡。
防治方法:注射法氏囊抗體,小雞1 ~1.2 mL,中雞1.2 ~2.5 mL。連飲4 ~5 d 肝腎康顆粒及抗病毒藥呼獨康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