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波
云南省盈江縣安祥石蛙養殖基地
石蛙是一種蛙類動物,又叫作山雞等,石蛙在我國多個地區都有廣泛的養殖,主要分布在云南、貴州、湖南等地區,在別的國家也有分布,石蛙是食用蛙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它的生長速度非常快,而且肉質鮮美,深受人們喜愛,文章主要介紹了石蛙的養殖技術供養殖戶參考。
養殖石蛙的場地最好選擇在一些比較偏僻的山區,一般來說山區有著冬暖夏涼的氣候特點,所以對于石蛙的生長條件來說非常有利,此外山區有水源優勢,山區里的水資源是天然的,一般為地下水和溪水,水質非常好。
人工養殖大部分都采用集約化的養殖模式,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節約養殖成本,蛙池的設計采用1 m×2 m 的規模進行建池,池內壁一定要光滑,這樣能夠避免一些凸起對其造成傷害,而且蝌蚪喜歡沿著池壁攀爬逃逸,這樣能夠減少此種情況的出現,水的深度保持在3 ~10 m。
幼苗期就是蝌蚪形態期,這一時期是石蛙發育的重要時期,在這期間飼養好壞決定了它以后的長勢,在前期可以采用投食雞蛋黃的方式喂養,將雞蛋黃揉碎后撒在水里即可,一天喂食兩次。等蝌蚪過了發育期后即可換用活體小昆蟲喂食,比如蚯蚓等。等到后期可以換作魚肉進行喂養,也可以使用多種飼料混合配制喂食,如果水質變差要及時換水,保證水質衛生干凈。
對于蝌蚪的養殖必須要細心,必須時刻檢測,平時要多巡查,每天都要檢查水質情況,保證每次投食后蝌蚪吃完后的水質要干凈,對糞便等雜質要進行清理,勤于換水,正常情況下3~4 h換一次水,并且每天都要檢查養殖器械和設施是否正常運行,有沒有損壞的情況等。定期對養殖池進行消毒以及殺菌處理,后期還要將不同大小的個體進行分離,避免其出現以大吃小的情況發生。
每年因為各種病害而導致石蛙死亡造成養殖場虧本的現象非常多,并且其出現了病害很難發現,一旦發病死亡率非常高,尤其是在一些養殖密度非常大的養殖場,其損失會更大。要定期對養殖池進行消毒殺菌,防止病菌進行侵害,保證養殖池和水質的優良,減少病害發生,另外還要保證水質的含氧量要高。
紅腿病主要為害幼蛙與成蛙,癥狀表現為患病蛙后肢無力、發抖,腹部和腿部皮膚發紅,肌肉呈點狀充血,頭部伏地,不吃不動,3~5 d內死亡,此病危害大、傳染快可造成大批死亡,常在養殖密度大、水質條件差的池中發生。
防治方法:定期對水池進行消毒,改善水質條件,能有效預防。病蛙用10%~15%的食鹽水抹擦患部可取得較好的效果。
爛皮病主要危害幼蛙與成蛙,癥狀是初期蛙頭、背、四肢等處皮膚失去光澤,同時出現白斑,后表皮脫落、腐爛,3 ~4 d后現白色內皮,7 d左右內皮脫落露出紅色肌肉,此病蔓延極快,10 d左右池中大部分蛙可同時發病,死亡率極高。
防治方法:飼料要多樣化,加強營養,可投喂維生素A 膠囊或魚肝油,或水產用或禽用多種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