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芳
(大慶龍南醫院 黑龍江 大慶 163453)
急性心肌梗死屬于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由于冠狀動脈內粥樣斑塊出現破裂的現象,造成冠狀動脈內的血小板出現活化聚集的情況,導致血小板血栓,冠狀動脈閉塞,血流受阻。因此治療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將抗血小板聚集當做是主要治療方法。因為常見的治療方法存在非常高的支架內血栓出現率,所以文中具體針對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分析,為其中的25例患者提供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聯合心血管介入治療,探究其臨床治療效果,具體分析如下。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5例。其中,觀察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43~77歲,平均年齡(60.76±3.08)歲;對照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42~77歲,平均年齡(60.56±3.18)歲。對兩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護理人員為兩組患者提供常規治療,包含指導患者臥床休息,提供鎮靜、鎮痛藥物,為患者提供呼吸機吸氧輔助呼吸等。對照組提供心血管介入治療的方法:手術前要為患者提供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按照檢查的結果,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全部的治療過程由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生來進行,術中利用70U/kg的普通肝素鞘管內動脈推注給藥。手術之后為患者提供5000U低分子肝素鈣實現皮下注射,手術之后一共注射5天。觀察組在心血管介入治療的前提基礎上提供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進行治療。心血管介入治療的方法與對照組相同,加入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進行治療,初始的劑量是10μg/kg,經過導管進行引導冠狀動脈內推注治療,在三分鐘里將推注完成,之后持續靜脈推注36小時,推注的劑量為每分鐘0.15μg/kg。
針對患者的TIMI血流分級與不良心臟事件出現率進行分析。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TIMI血流分級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出現1例慢血流、1例心衰,不良心臟事件出現率為8.00%;對照組出現3例慢血流、1例心衰、2例無復流、2例再梗塞、1例死亡,不良心臟事件出現率為36.00%,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臨床上的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存質量,引起醫務工作者的廣泛關注。臨床上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介入治療的方法十分普遍,治療之后能夠快速的使梗死的血管開通,恢復前向性血流,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以及缺氧的狀態。值得注意的是,心血管介入治療當中,易出現新鮮血栓脫落、破裂以及遠端血管阻塞的情況,嚴重時會出現再灌注血流緩慢的情況,影響治療效果。單純利用心血管介入治療可產生炎癥反應,增大不良事件出現率,治療安全性不高。證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但要進行心血管介入治療,而且要完成介入治療后,提供藥物治療,保證血小板聚集的完全,提高治療效率,預后良好。
根據文中研究表示,針對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觀察組利用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聯合心血管介入治療的方法,對照組單純利用心血管介入治療,觀察組的TIMI灌注血流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是因為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可以有效抑制血管物質收縮,降低炎癥因子的釋放,從而有效改善動脈血流以及心肌微循環。心血管介入治療,粥樣硬化斑塊當中血小板產生暴露激活的作用,產生不良反應事件增多,因而替羅非班的聯合應用可以顯著改善不良反應,實現良好預后的效果。文中對比兩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出現率,觀察組的不良心臟事件出現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應用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聯合心血管介入治療,有效改善了血流灌注情況,降低了不良心臟事件出現率,提高患者預后效果,應用價值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