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勝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文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91)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全稱為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發病的主要原因為患者的冠狀動脈較為窄,因此而發生心臟供血不足,最終使得患者的心肌功能損傷甚至最終誘發病變。冠心病的發病率在近幾年更是大大提高,這是因為人民生活質量改善,多數人群的不正常作息及生活飲食習慣以及我國近些年來老齡人口增多,冠心病一旦發病如果不加以及時治療就會引發其他并發癥甚至致死。我社區將近一年內所診治的冠心病患者分為兩組進行不同的治療,然后選取最優治療方案,具體情況見下列報告。
本次研究主要選取2018年1月—9月該段時間內在我社區接受診斷治療的60例冠心病患者案例。我社區將所有病人分為兩組,分別是常規組和觀察組,其中在觀察組中,性別為男有20例,性別為女有10例;患者年齡最小為30歲,最大為61歲;患病時間最長為19年,最短為5個月。常規組中性別為男有18例,性別為女有12例;患者年齡最小為25歲,最大為66歲;患病時長最長為21年,最短為4個月。治療組與觀察組在各方面對比上差異不顯著,對比起來較為科學。
征得患者本人及家屬同意后,我社區將所接收的60例冠心病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常規組,觀察組治療按照社區指導,而常規組則是根據醫囑自行服藥,三個月之后進行再次檢查,根據數據的變化進行判定,以下主要闡述觀察組的治療方法。
觀察組與常規組都是采取藥物治療的方法治療,并且兩組所服用的藥物相同,常規組是根據醫囑自行服藥,而觀察組則是進行社區指導。觀察組的治療方法主要為以下幾方面。第一,定期在社區內舉辦冠心病防治講座,周期為15天,講座內容為所服用藥物的方法、相關注意事項、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藥物的服用時間、發病時的自救方法,不按時按規定服藥的后果,對患者的問題進行全面系統耐心細致的解答,全面普及冠心病的相關知識。第二,定期對冠心病患者進行知識檢測,將講座所涉及到的知識進行問卷或提問考察,確保患者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第三,提高對患者病情的追蹤度,為社區冠心病患者建立檔案,記錄患者的具體信息,將患者服藥后的不良反應,過敏史及體檢結果也收集在內,定期致電詢問患者身體狀況,服藥情況,有特殊情況的可當面指導,使患者改正錯誤用藥行為與生活行為。
最終的判斷指標為,若患者的發病次數減少為原先的90%及以上,則判定為具有顯著效果,若減少為原先的50%及以上,則判定為有效,若減少為原先的50%以下則視為無效。對藥物依從性的判斷標準可按患者按時按量服藥的次數進行判定。
最終結果顯示,在為期3個月治療之后,觀察組中30位患者顯效率高達76.67%,共為23人;有效率為20%,共6人;無效率為0.03%,共1人。這與常規組形成了鮮明對比,常規組顯效率為60%,共18人;有效率為16.67%,共5人;無效率為23.34%,共7人。觀察組中的總體有效率為96.67%,而觀察組中的總體有效率只有76.67%,兩者具有較大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

表 兩組有效率對比[n(%)]
對藥物的依從性即按時按量服用藥物,觀察組在經過社區指導與監督后,情況顯著好于常規組。
經過臨床觀察,觀察組在通過社區指導用藥進行冠心病患者治療時,并無嚴重不良反應,患者產生不良反應后得到了社區的及時指導與改正,對后續治療無影響。
冠心病的治療時間長,療效顯示慢,難以被徹底治療,能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遏制并逐漸好轉是治療的主要目的。該疾病的發病的早期表現為,當患者為緊張或疲勞疲勞狀況時會產生胸悶甚至心疼產生類似緊縮的疼痛感,同時也伴隨著頭痛、氣息短等情況,如果處于運動狀態可能會發生牙疼、腿疼的情況。后期發病的具體癥狀表現是多樣的,患者可能產生胸部疼痛難忍、胸部具有明顯的壓迫感、左肩疼痛、腹痛。有些患者甚至出現呼吸不暢、咳嗽出血,經常盜汗等情況,此時,如果患者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就會猝死或者發作心梗等疾病。
據統計數據顯示,社區藥物指導對治療冠心病效果顯著,可以在有效減輕冠心病各種癥狀的基礎上幫助患者好轉,不僅如此,社區的監督與指導大大提高了患者對藥物治療的依從性,提高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與積極性,節約了公共醫療資源,提高了冠心病治療的有效率,切實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