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慧君 唐文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北屯醫院 新疆 阿勒泰 836099)
肝細胞癌簡稱肝癌,屬于我國最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在全部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二,具有起病隱匿、病情發展迅速、惡性程度高、術后易復發轉移等諸多特點,故早期早期診治對提高肝癌治愈率與生存質量及術后復發率有著重要意義[1]。有研究資料表示,HBXIP是早期診斷肝細胞癌的重要標志物之一,對早期確診疾病、評估預后有著重要意義[2]。本研究,主要以感染科收治的98例肝細胞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HBXIP在肝細胞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1月—12月醫院感染科收治的98例肝細胞癌患者進行研究,包括52例男性(53.06%)、46例女性(46.94%);年齡最大74歲,最小37歲,平均(50.42±8.52)歲。全部肝癌患者未接受化療及其他輔助治療,均采取手術手段進行治療,并經病理證實為肝癌。
手術切除肝癌組織、癌旁組織及正常肝組織,均制作成標本。選擇美國CST公司提供的HBXIP兔抗人單克隆抗體,福州邁新生物技術公司提供的EDTA修復液及DAB顯色劑。應用免疫組織化學檢測法,嚴格按照試劑盒的說明書操作。
統計分析98例肝細胞癌患者的HBXIP檢測結果,對比分析肝癌組織、癌旁組織及正常肝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
將本次研究數據均納入SPSS21.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HBXIP檢測結果顯示:肝癌組織中的HBXIP陽性表達率為73.47%(72/98),癌旁組織中的HBXIP陽性表達率為47.96%(47/98),正常肝組織中的HBXIP陽性表達率為32.65%(32/98),故肝癌組織中的HBXIP陽性表達率顯著高于癌旁組織、正常肝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P<0.05。癌旁組織與正常肝組織中的HBXIP陽性表達率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肝癌是由多基因、多因素共同所致的一種疾病,是指癌基因被激活、抑癌基因缺失的一個過程。目前,臨床讓仍未明確HBXIP在肝癌形成過程中的實際作用機制,需進一步研究其分子水平。HBXIP最早由Melegari提出,是一種具有多功能性的細胞組成型蛋白,由173個氨基酸構成,且分子量為18kD,屬于一種調節蛋白,可與survivin蛋白、HBX蛋白相結合,最終形成一種復合物,可對細胞凋亡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資料顯示,HBXIP在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及胃癌等惡性腫瘤中均呈高表達狀態,故HBXIP可作為早期診治肝癌的重要標志物,對評估腫瘤的生長、復發、轉移、浸潤、預后均有著重要意義[3]。
HBXIP激活P13/蛋白激酶B的信號通路,對小鼠雙微體基因進行調控,既可調節腫瘤細胞的實際糖代謝與脂代謝,繼而促進細胞增殖。該標志物還對Akt/內皮型一氧化碳合酶信號通路及FGF8、VEGF有著較強的激活作用,其表達水平升高,可增加腫瘤血管形成的幾率。本研究表明,肝癌組織中的HBXIP陽性表達率為73.47%(72/98),癌旁組織中的HBXIP陽性表達率為47.96%(47/98),正常肝組織中的HBXIP陽性表達率為32.65%(32/98),故肝癌組織中的HBXIP陽性表達率顯著高于癌旁組織、正常肝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P<0.05。癌旁組織與正常肝組織中的HBXIP陽性表達率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肝癌組織中的HBXIP呈高表達狀態,對早期診治肝細胞癌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HBXIP在肝癌形成的過程中是一種極為重要的調節因子,其表達與肝癌的轉移、分化及臨床進展密切相關,可視為肝癌早期確診、預后評估的重要分子標志物。
綜上所述,HBXIP呈高表達時,可提示HBXIP參與了肝細胞癌的發展過程,可將其作為早期確診肝癌、評估預后的一個重要標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