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共和縣中醫院 青海 海南州 813099)
祖國中醫在近些年發展迅速,其臨床應用范圍不斷擴大,但仍然存在藥方確定后中藥調劑質量達不到預期臨床效果的現象。要確保中藥臨床療效,就必須保證其調劑質量滿足規定要求[1]。中藥調劑管理是醫師為患者開具治療處方后、由中藥房為其調配中藥的過程,該過程包括審核處方、藥品調劑、核對、包裝、發放等幾個環節,其調劑質量直接關系到藥物療效及用藥安全,也直接影響患者的就醫服務信任度和滿意度[2]。我院在中藥房內實施中藥調劑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詳細論述如下。
分別選擇2017年中藥房收到的9256張中藥處方及2018年中藥房收到的3515張中藥處方作為實施前、后的研究資料進行研究,實施前9256張中藥處方涉及患者中男性4818例,女性4438例;年齡6~72歲,平均(40.8±0.2)歲。實施后3515張中藥處方涉及患者中男性1698例,女性1817例;年齡5~70歲,平均(40.2±0.5)歲。兩組處方所對應患者的基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①建立相關管理方法:建立中藥調劑質量管理小組,由院長擔任組長,7名中藥調劑人員、1名臨床醫生、1名護士長為組員,負責監管院內中藥房的所有中藥調劑,監管范圍覆蓋全院所有中藥調劑區域。質量監管小組主要任務是對中藥調劑相關人員進行培訓、職業道德教育、中藥調劑質量監管,要求中藥調劑師在依據中藥房內相關制度、藥品調劑規范不斷完善藥品調劑質量的同時還要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對已開出的處方嚴格審核,對不規范處方及不規范調劑人員追究責任,對中藥房衛生每天檢查,對藥物應用不合理或不良反應進行登記和處理、改進。②加強處方審查:處方作為中藥調劑工作的基礎及起始,嚴格審核處方是提高中藥調劑質量的關鍵。開具處方時要求統一規范使用中文通用名稱和正名書寫藥物名稱、規格、劑量、用量、用法等,前記、后記要完整,無配伍禁忌,藥物劑量及用量要合理,所選藥物種類要符合診斷結果,不允許重復開具處方。特殊藥品要嚴格管理并開具專用處方。③加強醫師與調劑人員溝通,提高大家對藥品的認識,并及時發現一些存在藥物用量錯誤、配伍不合理的情況。④規范藥品稱重:中藥飲片的準確稱量非常重要,直接關系到臨床療效。不規范的稱量操作、稱量儀器誤差等都會影響最終的服用療效,尤其是毒性藥品需要嚴格控制誤差。⑤提高藥材臨方炮制能力:某些特殊藥材(小籽實類、礦物類、芳香類)需使用之前臨時加工,調劑人員要在處方需求下臨方炮制,才能確保飲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⑥加強飲片質量管理:藥品質量直接關系臨床療效,中藥房內中藥飲片品種很多、成分復雜,在保存、加工過程中極易出現變色、發霉、潮解、風化、變質等現象,調劑過程中要嚴格把握其質量,變質飲片嚴禁調配,已保證臨床用藥安全。
比較中藥調劑管理實施前后藥房發放的中藥用藥不良事件發生率。
實施中藥調劑管理措施之后中藥臨床應用不良事件發生率0.06%(2/3515)低于實施前中藥臨床應用不良事件發生率0.23%(21/9256),差異顯著(χ2=4.0945,P<0.05)。
現階段我國各級醫院中藥房質量管理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中藥調劑管理要從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中藥質量,滿足臨床用藥需求。中藥房工作人員要具備豐富的中藥知識、藥品質量鑒別能力,確保在中藥調劑各個環節都能準確識別中藥的質量情況[3]。對中藥制劑、中藥飲片均要分類儲存,按照不同類型、不同性質進行區分,保證其儲存的環境條件符合規范要求。對日常中藥調劑操作均要先審核處方符合用藥要求、無配伍禁忌后方可調配,并嚴格按照中藥調劑流程和規范實施操作,準確稱量和炮制、準確分裝[4]。通過實施中藥調劑管理措施后,我院中藥房中藥用藥不良事件率為0.06%,明顯低于實施管理措施之前的不良事件率0.23%。所以說,在中藥質量管理中加強中藥調劑管理非常必要,對提高臨床療效、減少用藥不良率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