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農村專業合作社在各地蓬勃發展,在帶動村社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散而小的問題。農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方向應是規模化和產業化,而實現這一發展目標則需要根據當前農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制定策略。
大部分農民思想意識薄弱,把專業化農民合作社這種新型的發展模式概念模糊化,認為只要參加就能享有國家政府補貼,把專業合作社當成享受補貼和項目支持的工具。
發展農業專業化的根本目的就是實現以農業家庭經營為單位,結合統分經營的雙層機制,實現生產經營的產業化。但是,這樣的一個目標,需要一批高精尖人才作為技術后盾 。
農村專業合作社能夠長期健康穩定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幫助。但是,往往在發展過程中,政府由于財力所限,會選擇一些在發展過程中較為突出且能夠顯著帶動農民發展的一些項目來扶持。因此,大多數農村專業合作社在技術、生產、財力、管理等方面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
眾所周知,農村專業合作社的產品類型,在生成過程中廣泛受到自然力的作用,這就意味著產品生成周期具有其內在規律性,農業科技無法隨意調節產品的上市節奏,由此,“谷賤傷農”的現象便會因產品的集中投放上市而出現。例如,沈丘縣有傳統種植山藥的習慣,“槐山藥”是沈丘縣的一大特色產品,帶動周圍2~3個縣市集中種植,當小規模種植時,經濟效益可觀。但隨著種植規模越來越大,加上集中上市、信息不暢,經濟效益就大打折扣,“谷賤傷農”的現象就會發生。
農村專業合作社所組織生產的農業產品,大多瞄準了城市人口的消費偏好,如綠色健康、鄉村特色等。但如何將這些產品及時、準確地投放到城市市場是個難題。不難理解,農產品的保鮮因存在物流體系短板將在貨損率、時效性上影響到集體經濟的收益。
當前農村電商發展嚴重受困于農村物流體系的短板,所以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還需要從建立和完善供應鏈系統入手。
農村專業合作社的領導者不僅要有很強的溝通能力和領導能力,還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水平,能夠有效指導農民的生產和經營,但是,這樣綜合性的人才目前比較短缺。首先,應對合作社內部成員進行培訓,培訓的內容應當包括合作社的整體目標和具體實施的細節,可以在優秀的成員中選取領頭人,以爭取農民支持。其次,可以通過社會上的人才招聘來選拔優秀的帶頭人,幫助農村合作社不斷壯大,并提供一些技術支持,主要還應當承擔培訓當地人的目標,最終在農民群眾中選出優秀的領導者。
從目前農村電商發展的現狀可知,農村電商運營主體多以農戶為單位,但并不排除農村專業合作社設置的網上營銷崗位。但從電商專業化的要求出發,則需要充分整合以農戶為單位的電商資源。本著村民自治的原則,村委會應協調合作社與電商運營主體之間的關系,在雙贏的基礎上實施契約化管理
隨著農村電商與農村集體經濟逐步進入深度合作階段,合作社需要在生產領域提升標準化能力和意識。這里的標準化主要從環保、食品安全、銷售包裝等環節得到體現。結合城市消費者最為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農村專業合作社應在完備質量內控的基礎上,與第三方科研機構合作,不斷提升食品安全系數。
縣級政府應在財政專項撥款上為農村供應鏈系統的打造提供資金支持。作為鄉鎮政府而言,則需承擔具體的場地規劃任務。
農村專業合作社的壯大,離不開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扶持,進一步加強和落實各項補貼政策,能夠更有效地開展合作社的工作。從宏觀調控的角度來看,必須對合作社進行科學、規范、合理的治理,積極出臺與農村專業合作社相匹配的財政、稅收、產業、信貸等方面的政策,進一步加強政策的實施,更有效地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 , 要充分認識和理解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就是有效支持農業和農民,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強農村專業合作社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