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畜牧工作站 張艷娟
焦作市農業技術推廣站 董希磊 侯立霞 黨英喆
“強筋不高產,高產不強筋”這一問題成為制約我國優質強筋小麥產業發展的關鍵。優質小麥品種的抗寒性沒有普通小麥強,無法應對突發性惡劣天氣條件,難以滿足種植需求。2018年,中原地區的小麥打苞期突遇倒春寒來襲,優質小麥普遍出現空穗或白穗現象造成大減產,而普通小麥受影響不大。對種植優質小麥的農民而言,出現凍害等天氣時,收益甚至還不如普通小麥,從而影響優質小麥的規模化。
優質小麥要求規模化、區域化連片種植,并要求單收、單打、單儲。在以家庭為單位的土地使用權的影響下,焦作市優質小麥多以戶為單位分散種植,一個鄉鎮種植幾個乃至十幾個優質品種,品種多雜,導致品質嚴重下降。相當一部分優質小麥達不到國家品質標準。另外,散戶種植的優質小麥,沒有企業收購,銷路缺乏,而有些企業急需優質專用小麥,卻找不到合適的貨源,出現嚴重的產銷脫節。
在栽培管理上優質小麥的要求比普通小麥嚴格,澆水時間、施肥種類及數量都有規范化的操作流程,再加上小麥優質不優價,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并不高,對優質小麥管理也缺乏重視。農民種植優質糧的附加收益并不高,并沒有取得省力與多賺并行的效果,影響了農民自身種植的積極性。
我國優質強筋小麥市場需求增長較快,優質小麥剛性需求增強,但優質小麥市場供不應求矛盾突出。據相關市場機構測算,當前國產優質強筋小麥的總量在350萬~450萬t,市場需求量則在600萬~800萬t,多年來一直存在供不應求,市場缺口依賴進口這一現象。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勢必要進一步擴大,加大我國優質小麥的供給。
有“全國大糧倉”之稱的河南,在糧食生產面積穩中有增的背景下,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一,小麥的優質化率不斷提高。據統計,2018年全省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達347.2萬hm2,占小麥種植總面積的66.5%,比2017年增加20.53萬hm2。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土地類型多屬黏土,地理條件的優勢使得種植的優質小麥容質量高、顆粒飽滿。全市常年種植小麥16.67萬hm2左右,優質小麥占比不到20%,發展空間更大。
河南省政府出臺優惠政策或資金扶持,以國家、省聯合體試驗工作為平臺,鼓勵種子企業和農業科研機構加大對優質抗凍品種的選育,表彰并獎勵有突出貢獻的育種家。品種審定委員會要更加嚴格地把好優質品種的抗凍關,確保品種經得起生產檢驗,能夠災年不減產,保證農民效益不受損。河南省農技站、種子站等相關單位要發揮“走出去,引進來”的領頭作用,做好優質品種的考察和示范工作,為省政府當好參謀,為農民收益保駕護航。
規模化種植應從土地整合流轉開始,以經營主體為切入點,引導種植優質小麥,不斷擴大種植優質小麥的隊伍。在河南省政府的支持下,依托國家項目,逐步實現規模化、區域化種植,努力做到單收、單打、單儲,以確保小麥的優良品質。
對訂單型農業來講,最主要的是穩定性、穩產性。把產品的品質、產量都提高了,農戶種植的效益才會體現出來。全省各縣(市)應設立優質強筋小麥高產創建示范樣板田,并聘請省市專家成立生產專家指導組,依托“萬名科技人員包萬村”活動,制定各項技術方案,深入生產一線,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開展農業技術培訓,以“說給群眾聽,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的方式,實現良種良法配套。
焦作市實行整建制推進優質強筋小麥種子基地建設,樹立好樣板,做好展示工作。2018年,焦作市將武陟縣、修武縣2個縣列為優質專用小麥示范龍頭縣,通過展示,帶動全市優質小麥種植面積逐年增加。
以市場為導向,以銷定產,通過產銷結合,把農業部門、糧食部門與加工企業結合起來,鼓勵加工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建立合作,形成“龍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農戶”的訂單式產銷模式,以優先優價收購,現款現貨交易,實現農企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