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市是農業大市,是原農業部規劃的糧、棉、油、菜優勢種植區域,是全國優質小麥生產基地市、河南省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農產品資源豐富。近年來,安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農業生產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取得了新突破;農村事業健康發展,鄉村發展顯現新面貌;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農民群眾安居樂業,鄉村振興開局良好。2018年,安陽市增加產值195.1億元,增幅3.2%(按可比價計算),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4 834元,同比增長8.3%。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業生產力得到了解放。安陽市糧食單產和總產實現大幅度提高,不僅解決了全市人民的溫飽問題,成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還成為一個重要的糧食調出地。特別是2002年以來,全市通過落實國家扶持糧食生產的各項惠農政策,實施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推廣先進適用的種糧技術,引導糧食規模經營和推進糧食生產機械化等措施,夯實了安陽市糧食發展的基礎,使全市糧食生產進入了一個穩步提升、持續發展的階段,用實際行動創造了安陽市糧食生產十三連增的輝煌成績。 2018年,全市糧食總產達到375.2萬t,糧食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9%。
自2009年以來,安陽市不斷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扶持,并把農業產業化發展列為全市五大重點工程之一,使安陽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得到快速發展。全市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由原來的不足100家發展到現在的408家,固定資產總額也達到71億元,銷售收入達到145億元。全市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28家,市級重點龍頭企業達到150家。隨著農業產業化由鼓勵龍頭企業發展向培育龍頭企業進行強強聯合的集群化發展,安陽市農業產業化邁上了一個新臺階,農業產業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
安陽市在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的基礎上,調優農業種植業結構,穩定小麥面積,大力發展優質強筋小麥。安陽縣瓦店鄉廣源農業種植合作社,以示范為引領、以訂單為核心,在安陽市及其周邊種植優質強筋小麥4.67萬hm2,平均每667 m2增收150元,形成了“糧食企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科研與技術推廣+農戶”的生產模式,實行專種、專收、專儲、專用,實現了優質小麥訂單規模化生產。
安陽市堅持高標準規劃,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都市生態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確立了“兩圈、兩嶺、三區、三帶”的空間布局,明確了以現代農業園區為載體大力發展都市生態農業的思路,不斷拓展園區功能,實現了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全市現代農業園區累計達到165個,面積5.9萬hm2,園區年接待游客36萬人次,收入5000多萬元。安陽市創建國家級蔬菜標準園13個,位居全省前列。
創新以航空植保為代表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積極開展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在全市建立了5個國家級、省級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區。2013—2015年,汪洋副總理先后3次到河南視察時現場觀摩了植保無人機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作業,并給予了充分肯定。2016年5月8日,《人民日報》以《綠色農業,節本增效咋實現?——來自河南安陽的調查》為題,專題報道了安陽市利用植保無人機進行專業化統防統治和開展綠色防控等以促進節本增效,成為河南省小麥病蟲害防控的一大亮點。
安陽市已建成大中型沼氣工程1164座,形成了多元化投入、市場化運作、物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的發展機制,被原農業部譽為“安陽模式”。安陽縣永和鎮全國生態農業示范基地是全國5個基地之一,而且是唯一整鎮推進的示范基地。同時,全市以沼氣建設為紐帶,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生態循環面積累計達到2.67萬hm2。
農村房屋大量閑置,農村家庭空巢率持續上升,一些傳統村落凋敝甚至走向消亡,鄉村記憶消失,文化流失嚴重。
許多農村地區支撐農業生產活動的主體是50歲以上的老年人和婦女,是“386199”部隊,“誰來種地”的矛盾突出。
雖然近年來現代農業不斷加快發展,但這仍只是存在于一些區位條件好、資源優勢突出的局部空間和點位,大量面積的則是小規模、一家一戶的傳統農業、兼業農業、老人農業。
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低,鄉村治理落后,農民的法制意識比較薄弱,現代文明程度低。
不少地方的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現象突出,農膜、農藥、化肥超量施用,農村面源污染較為嚴重。總體而言,農業現代化已成為“四化”同步最大的短板,農村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制約。
安陽市農業農村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2014年5月總書記在河南視察時的講話精神、2019年3月8日總書記參加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河南省代表團審議的講話精神和對做好“三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工作必須完成的硬任務,積極探索具有安陽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為實現一個重返、六個重大目標任務,建設新時代區域性中心強市作出新的貢獻。
1.確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實現。2019年,安陽市要實現2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33個貧困村退出,確保不出現返貧、不出現新的貧困戶。
2.強化脫貧攻堅措施落實。深入實施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打好產業扶貧、就業創業扶貧、生態扶貧、金融扶貧四場硬仗,開展健康扶貧、教育扶貧、扶貧助殘、易地扶貧搬遷、危房改造清零、扶貧扶志六大行動,實施交通扶貧、水利扶貧、電網升級和網絡扶貧、環境整治四項工程,形成脫貧攻堅強大合力。
1.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堅持產量和產能、增產和增收、生態和生產“三統一”,全面落實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不斷完善扶持糧食生產政策措施,確保全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
2.走高質量特色化的路子。加快發展優質專用小麥、優質花生、優質草畜、優質林果,促進糧經飼統籌、農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推動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增值。堅持質量興農,完善鄉村產業標準體系,加強質量安全監管和品牌建設,加快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
3.堅持產業融合發展方向。突出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和鄉村生活性服務業,完善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搭建農村流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促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
4.以農民增收為導向。建立健全鄉村產業體系,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讓農民分享更多的產業發展增值收益。
1.堅持規劃引領,完成縣域鄉村建設規劃編制或修編。
2.加強鄉村振興示范村試點建設,全市200個示范村確定試點、逐步推進,充分發揮好示范引領的作用。
3.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精準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75-85示范村工程”,即重點打造75個省級示范村和85個市級示范村。通過一年的努力,安陽市150個村要達到環境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的建設標準,引領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向縱深發展;完成所有縣(市、區) 市場化運作省級達標驗收;高質量完成農戶無害化改廁任務50萬戶;新開工建設模塊化集中污水處理站90個。全市90%的村莊要基本達到美化、亮化、綠化、硬化、文化“五化”標準,綠化覆蓋率達到25%。
4.加快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和公共服務下鄉。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推進農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推進健康鄉村建設,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以及殘疾人的關愛服務。
1.以土地制度改革為牽引。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有序推進農村承包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加快推進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積極盤活農村建設用地,為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和返鄉下鄉創業提供有力支持。
2.創新農業經營方式。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小農戶小規模生產與現代大市場的有效對接。
3.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持續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成安陽市省級農村產權交易試點縣(市)建設任務。著力發展新型集體經濟,形成穩定的村集體經濟收入。
1.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建立鄉村振興包鄉包村長效工作機制,從市直及縣(市、區)機關選派優秀科級干部掛任鄉村振興示范鄉鎮專職書記,向200個鄉村振興示范村派駐第一書記,實行市、縣(市、區)領導分包示范鄉鎮、示范(試點)村工作機制,凝聚發展合力,打造工作亮點。
2.健全以財政投入為主的經費保障制度,確保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來源穩定。
3.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打造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