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井水
金秋十月,稻谷飄香。在楊集鎮金燦燦的稻田里,廣大農民滿懷豐收的喜悅,利用收割機械,突擊搶收水稻,確保顆粒歸倉,豐產豐收。該鎮種植的4666.7公頃水稻喜獲豐收,經有關部門測算,預計667平方米產量達600千克以上,總產量將突破4200萬千克。
楊集鎮地處郯城縣最南端,是山東省稻米重點產區之一,素有“稻米之鄉”之美譽。近年來,鎮黨委、政府把抓好稻米生產作為鞏固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頭戲,采取發放明白紙、組織宣講團、出動宣傳車等形式,向農戶逐條宣講和解讀中央1號文件精神和具體措施,把促進稻米生產和農民增收的各項政策送到千家萬戶,積極營造稻米生產的良好輿論氛圍。與此同時,該鎮從強化保障措施入手,通過“一卡通”的形式,及時兌現良種、化肥、柴油等農資綜合補貼資金,并以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為重點,通過向上爭取、鎮財政補貼、村集體自籌等渠道,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500余萬元,開發改造中低產田333.3公頃,新打機井160多眼,修建大小橋涵110座,疏浚溝渠6.5萬米,整修、拓寬農田生產路15千米,開發建設各類防滲渠道50千米,提高了農業生產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和水平。
按照統一規劃、集中連片開發、規模種植的思路,楊集鎮打造了萬畝優質水稻生產基地,引進推廣了蘇秀867、陽光600等優良品種,示范推廣了以水稻肥床旱育稀播、塑料托盤育秧、拋秧為主的輕型栽培技術,以化學除草、節水灌溉為主的節本增效技術,并成立了由農業科技、農機等部門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農業科技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采取辦班培訓,現場指揮、科技示范和觀摩等形式,向農民群眾傳播先進的水稻種植技術,推廣使用先進的農業機械,幫助農民抓好以土、肥、水防病治蟲為主的農田管理,從而為奪取稻米的豐產豐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