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正英 夏勝超(通訊作者)
(重慶永榮礦業有限公司總醫院 重慶 402460)
醫院的供應室是對醫療用具進行清洗,消毒供應以及儲存醫療器械的部門,是醫院中需要嚴格消毒滅菌控制管理的。該部門與患者的院內感染率和醫院的醫療質量直接相關。醫療用品的消毒不徹底會直接影響臨床治療效果和醫院的形象,有可能對患者產生不同程度的傷害。因此,對供應室的管理應當嚴格控制,保障患者的權益。為了對醫院供應室管理質量控制的效果有進一步了解,我們對在醫院供應室進行質量控制對于降低患者院內感染的可行性和應用效果進行了探究,發現管理實施后,確實對降低住院患者的院內感染率產生了一定的效果。我們將探究分析的過程和結果匯報如下。
于2017年7月—2018年2月期間對我院的供應室進行質量管理控制,在實施控制前后,分別選取25例住院部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控制前為對照組,控制后為管控組。對照組有男15例,女10例,平均(38.7±6.5)歲。管控組有男14例,女11例,平均(38.2±7.1)歲。將管控組和對照組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
1.2.1 加強對供應室的消毒滅菌監測 對滅菌消毒的控制應當從多環節入手,要加強對滅菌儲藏柜的監測和清洗,以及對供應室工作人員的手部、操作臺和接觸的物品進行細菌培養測驗,控制微生物數量。供應室要定期組織人員徹底清潔,降低空氣中的微生物含量。
1.2.2 對高壓滅菌的質量管理 嚴格按照操作要求規范進行高壓滅菌,金屬器械在下,敷料在上。各層之間留置一定空間,控制滅菌用品的外包裝,不易過緊。根據不同的需要滅菌的用具,要調試到合適的滅菌壓力,溫度和時間,保證最好的滅菌效果。定期清理高壓滅菌儀器,使用過程中如果有問題要及時解決,注意工作狀態下儀表盤的指示,保證滅菌過程的順利。
1.2.3 對消毒過程的管理控制 大型醫療器械和紗布等需要進行物理消毒,首先要注意物品的清洗。用清洗劑對器械進行維護,精密器械需要手工認真的清洗。嚴格劃分出供應室的消毒滅菌區域和未消毒區。按照消毒操作規范進行,在使用前要檢查器械是否配件齊全,物品包裝是否完整。為患者進行生物監測(細菌培養檢測),掌握我院供應消毒滅菌物品的質量。
1.2.4 完善供應室消毒隔離制度 不斷改進醫院供應室的消毒隔離制度,細化操作規范。建立起完善的消毒隔離制度,核查和質量控制制度,給工作人員一個詳細的操作規范,保證消毒滅菌工作的效率,從根本上減少患者在醫院內的感染。要求工作人員嚴格履行相關制度,提高其對醫院消毒滅菌工作的責任意識。
對我院進行供應室質量管理控制前后住院患者的院內感染率情況來評價管理的可行性和實施效果。
本次研究我們借助統計學軟件SPSS17.0對記錄的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統計學差異顯著性的體現。
在25例對照組住院患者中,發生院內感染的人數7例,占比28.0%。25例管控組住院患者中,院內感染1例,占比4.0%。進行供應室對照質量控制后,患者的院內感染率顯著降低(P<0.05)。
對醫院供應室的消毒滅菌質量嚴格控制可以降低患者在醫院內感染的風險,提高醫院的服務水平,對于患者的治療效果也具有一定保障。管理控制可以從提高供應室工作人員的安全護理意識,強化責任觀念以及規范操作等多環節入手。合理安排供應室格局,將待滅菌處理區和已消毒滅菌區嚴格劃分開,加強對工作人員手部、操作臺和接觸物品微生物含量的監測和控制。定期清洗高壓滅菌儀器,清潔供應室,保證環境衛生。定期對使用醫療物品護理的患者進行生物檢驗(細菌培養等),掌握我院供應室提供物品的消毒滅菌效果,從多方面規避院內感染的風險,保證治療效果和醫院的護理質量,提高醫院的整體形象。
我們在對醫院供應室進行質量控制對于降低患者院內感染的可行性和應用效果的探究中發現,管理前對照組患者的院內感染率為28.0%,管理后管控組的感染率為4.0%,進行供應室質量控制后,患者的院內感染率顯著降低(P<0.05)。對醫院的供應室進行嚴格的管理和科學的質量控制可以保證消毒的效果,降低患者在醫院內發生感染的幾率,提高醫院的服務質量。
綜上所述,對供應室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質量控制意義重大,且實施效果顯著,降低了感染率同時還提升了醫院的護理質量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