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云霞 凌燕
(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東方肝膽外科醫院 上海 201800)
為尋找更多緩解癌痛的護理方法,減輕癌癥患者的痛苦,本次研究以肺癌患者為例,抽取68例予以不同類型的臨床護理方法,現將具體內容匯報如下。
選擇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68例肺癌晚期伴隨中重度癌痛患者為研究對象,并根據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占34例,觀察組患者接受系統性護理干預措施,其中男性24例,女性10例,年齡40~80歲,平均年齡(60.5±4.5)歲,中度癌痛18例,重度癌痛16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基礎護理干預方式,其中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齡41~81歲,平均年齡(61.5±4.5)歲,中度癌痛19例,重度癌痛15例;兩組患者均已通過臨床病理學確診病情,排除其他惡性腫瘤疾病及精神障礙類疾病,且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一般資料對比未見明顯差異,P>0.05,臨床資料完整,可對比。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措施,包括健康宣教與護理干預,護理人員接受基礎護理培訓,給予患者常規護理內容,持續時間為30d。觀察組接受系統性護理干預措施,具體方法如下。
(1)優先給予所有患者心理干預,因肺癌晚期的病情危重,患者生命質量普遍較低,在此情況下受到強烈的疼痛反應,勢必會對患者對疾病的抗衡心理產生影響,嚴重情況下甚至產生輕生等念頭,故首先需引導患者了解病情,講解發生癌痛的病理機制,使其明確病情并非不可戰勝,通過積極的心理引導,促使其建立面臨疾病的信心[1]。(2)同時聯合家屬,共同參與對患者的護理之中,培訓家屬內容包括癌痛知識講解、鎮痛藥物普及等等,促使能夠掌握基礎的藥物應用,避免患者癌痛病發造成的突發狀況。(3)給予三個階梯不同藥物止痛干預方式,根據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分級,依次遞增鎮痛藥物的鎮痛強度,同時根據該藥物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狀況,予以針對性監測,并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同時可在一定程度上聯合其他醫學理論進行治療,如中醫中的針灸療法,1次/周,在不同治療護理階段根據其心理真實狀態,積極與其進行溝通,引導其釋放內心情緒,積極滿足患者需求,從而獲得鎮痛止痛的高效能,避免嚴重負面情緒干擾[2]。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評分(患者+家屬)等指標之間的差異,其中護理滿意度包括非常滿意(90~100分)、滿意(60~89分)、與不滿意(0~59分)[3]。
本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以百分比()進行描述數據,χ2檢驗計數資料,t檢驗計量資料,P<0.05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中非常滿意18(52.9%)例、滿意14(41.1%)例、不滿意2(5.8%)例,護理滿意度為94.1%;對照組患者中非常滿意15(44.1%)例、滿意12(35.3%)例、不滿意7(20.5%)例,護理滿意度為79.4%;組間對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954,P<0.05)。
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為(123.48±0.35)分,患者家屬評分為(125.84±0.68)分,對照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為(102.39±0.62)分,患者家屬為(112.39±0.98)分,組間對比,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及家屬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社會發展,大眾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同時社會節奏不斷加快,多種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均有一定上升的趨勢,大多數癌癥晚期存在較高的治療難度,因臨床醫療技術的局限性,目前針對大多數晚期惡性腫瘤仍舊缺乏針對性的治愈方案,而晚期癌癥患者最典型的臨床癥狀以疼痛為主,因癌細胞在患者機體內的擴散效果,將直接影響其骨組織健康,針對骨膜表面產生強烈的刺激效果,從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疼痛反應,影響患者及家屬的正常生活。本次研究發現,通過系統性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癌痛癥狀,其能夠從生理、心理;兩方面入手,普及癌痛的病理機制,使其明確自身疾病的真實情況,同時加強用藥干預,避免錯誤用藥帶來的負面影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藥物大劑量造成的不良反應,抑制炎癥因子的表達水平;同時可協助其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強并發癥早期監控,聯合中醫療法進行輔助治療,綜合改善其生活質量,降低患者家屬的壓力,具有較為積極的臨床研究價值。
綜上所述,系統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中重度癌痛患者負面情緒,協助患者進行用藥選擇,提升患者及家屬的生活質量,值得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