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巧紅 李秋紅 (上海市青浦區練塘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201715)
上海市青浦區練塘鎮的茭白種植歷史悠久,且由于練塘茭白個大、肉白、鮮嫩、味美,故練塘鎮素有華東茭白第一鎮之稱。長期以來,練塘茭白因能有效滿足上海蔬菜淡季供應,而深受市民歡迎。為了能使練塘茭白成為上海市民菜籃中的???,科技人員和有經驗的茭農經多年努力,不斷探索創新,改進栽培技術,以延長茭白供應周期,最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再生茭”栽培即是其中之一。
“再生茭”,即利用原有“青練茭一號”品種,改變其移植時間和栽培方式,從而改變其孕茭時間和采摘上市時間,其收獲時間恰為“青練茭一號”春季供應結束后的空白期,謂之“青練茭一號”的“再生茭”,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收益。筆者現將“再生茭”栽培技術介紹如下,以期促進該技術的進一步推廣應用。
選擇“青練茭一號”的優質茭墩作為“再生茭”種苗。“青練茭一號”屬雙季茭,一般先在9月中下旬茭白第2 次采收時進行初選,在所選茭墩邊插上選種標志,然后再經過不斷觀察和淘汰,進行復選、定選,最終在定選留下的茭墩中選擇“再生茭”種苗。選擇標準為植株生長中等、整齊、苔管粗壯,分蘗性強,孕茭率高和結茭整齊,個體大而白嫩,無灰茭,無病蟲害,無雄茭。由于“再生茭”栽培中取消了育苗環節,故可直接移植種苗至大田。
選擇前茬作物為水稻的田塊進行“再生茭”種植。11 月水稻收獲后,及時翻耕,耕深以20 cm 左右為宜。翌年1 月加固大田四周田埂,田埂高度為30~40 cm、寬為55~65 cm,以利于深水灌溉。大田上水后及時平整,在機械平整的基礎上,對高低不一的田塊進行人工平整,不留高墩和水坑,保持水層深3~4 cm,并每667 m2施有機肥1 000 kg、復合肥100 kg 作基肥。
選好“再生茭”種苗后,挖時割除地上部枯枝、枯葉,挖起地下根莖,隨后分墩,將大的種墩分成小墩,每個小墩具有2 根苔管。一般每667 m2大田需大墩80~100個,每個大墩可分成小墩10個左右,分墩時必須垂直切開,不能隨意切,以防弄斷苔管。
“再生茭”打破了茭白冬季育苗、春季移植的習慣,一般定植時間為1月10日前,行距90~100 cm,株距80~90 cm,每667 m2定植850 墩左右,每667 m2留苔管1 600~1 700 根。定植時宜淺栽,保證栽后苔管露出地面2 cm左右,原老墩基部基本上與大田泥土持平。定植后保持水層1~2 cm,以防凍保苗,水層一直保持至2 月中旬開春氣溫回升。
開春時節氣溫回升,茭苗苔管現青,基部開始發芽分蘗,此時應根據苗情進行肥水管理。當茭白田現青時,應保持淺水層3~4 cm,并結合田間換水適當追施分蘗肥,每667 m2施碳酸氫銨35~45 kg。第1 次追肥后15 d 左右,隨著茭苗的生長,應增加田間水層至5~6 cm,以保持田間溫度,同時進行2 次追肥,每667 m2施碳酸氫銨60 kg 左右。待氣溫持續上升,由于“再生茭”是將茭墩直接移植到大田進行定植,減少了原有的育苗環節,故茭苗發芽分蘗的速度很快,此時應隨著茭白的生長逐漸加深水層,在每墩分蘗達15~20 枝時,用10~12 cm大水層控制無效分蘗。5月氣溫已升高至適宜茭白孕茭的溫度,孕茭是茭白生長過程中最重要的生育階段,要及時觀察茭白生長情況,當假莖發扁開始膨大時,施足、施好孕茭肥(此次追肥的技術性較強,應掌握在茭白外觀能察覺假莖膨大時追施,若追肥時間過早,會造成茭白營養生長過旺,只長植株不孕茭;追肥時間恰當,能使茭白加快孕茭,茭白個體大而嫩白,外觀美,味道鮮),一般在6月初至上旬,每667 m2施碳酸氫氨100 kg或尿素35~40 kg。孕茭階段的水層應在追肥時降低,2~3 d后再增加至15 cm左右,以確保肥料不流失和茭白不變青。6月20日左右茭白即可開始收獲,采摘階段應降低水層以便于操作,在第1次采摘結束后、第2次采摘前應加深水層,以水層不越過茭白葉枕部位為宜,以確保茭白個體大白且鮮嫩。7 月20日左右茭白采摘結束,可直接去除地上部的枯枝、枯葉,降低水層、翻耕大田,種植水稻。
“再生茭”苗期生長處于春暖時節,氣溫回升,空氣濕潤,各種雜草生長迅速,因此前期需進行中耕除草2次。一般在降低水層施苗肥時進行第1次中耕,清除田間雜草,將雜草繞團壓進泥土,以提高土壤通透性;在追施分蘗肥時進行第2次中耕,清理田間四周和田中的雜草,清理出的雜草可用腳踏進泥土深處,并用泥土覆蓋,以防雜草死而復生。同時,通過中耕除草,能使追肥快速溶解入土,減少肥料流失。
“再生茭”從移植至收獲的整個生育階段處于冬春至初夏,且在7月20日以后基本換茬種植水稻,在做好農業防治的基礎上,“再生茭”的病蟲害發生較輕,因此,“再生茭”病蟲害的防治原則宜為“以防為主,重視農業防治,合理使用藥劑防治”。
農業防治包括中耕除草、清潔田園、疏苗、合理施肥等措施,可有效減少田間病蟲發生基數。
“再生茭”的主要病害有紋枯病、銹病,其發生嚴重程度與溫度、濕度和氮肥施用量有很大關系,高溫、高濕、氮肥用量偏多時,茭白植株營養生長旺盛,容易發病,故在茭白生長前期應增施復合肥,氮磷鉀肥合理配施,對抑制紋枯病、銹病有一定作用;藥劑防治可選用井岡霉素、多菌靈噴霧防治。“再生茭”的主要蟲害有二化螟、大螟、長綠飛虱、蚜蟲、薊馬等,可根據科技推廣部門的預測、預報及時用藥,藥劑防治可選用甲維鹽、氯蟲苯甲酰胺和乙基多殺菌素噴霧防治。
值得注意的是,要在茭白采收前20~25 d停止用藥,以確保食用安全。
6 月中旬,當茭白心葉短縮、肉質莖顯著膨大、葉鞘略開裂、茭肉略外露時,即可及時采摘上市,以避免茭肉發青過老,影響品質。采收時應降低水位以便于操作,采收完畢應立即加深水層,以保護茭白植株恢復,至下次采摘時再降低水位。茭白采摘后要立即削去苔管,除去老黃葉,切除上部葉片,包裝整理后上市。
“再生茭”栽培,一般每667 m2產量為2 200 kg左右,且上市時間正處于常規茭白上市“斷檔”之際,經濟效益較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