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忠巖 哈爾濱市食品藥品行政執法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人民對物質文化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人們越來越喜歡樣式新穎、風味獨特的食物,食品加工企業會使用食品添加劑制造出精美的食品來調動人們的購買欲望。但是,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頻繁爆出,嚴重影響我國人民的身心健康,這些問題很多情況下是違規添加或超量、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引起的。本文就食品添加劑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和解決方法進行了分析。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問題關系到我國人民的生命安全,關系到社會的發展。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質,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在食品中適量添加食品添加劑能讓食品的風味更好、延長保質期。如果企業按照國家標準嚴格執行,就不會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五十條對食品添加劑的規定為:“食品添加劑,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包括營養強化劑。”目前,我國食品添加劑主要分為23個大類,共2 000多個品種。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導致的食品不合格率,雖然由2014年的1.8%下降到2018年的1.0%,但在抽檢不合格樣品總量中的占比仍然達25.0%。
一些企業為了讓食品的風味更好、保質期更長,就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添加過量的添加劑。出現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一些企業缺乏食品安全意識,為了利潤忽視用量問題,或者企業憑經驗,計量器具不精確等導致食品添加劑的用量超標;另一方面是一些食品行業的從業人員,如現場制作人員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規定不了解,不知道食品添加劑應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使用。
每種食品添加劑都有自己的使用范圍,必須嚴格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規定執行。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對每一種食品添加劑都明確了適用范圍、規定了最大使用量,該標準或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告中未列入的物質不得在食品中添加。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有些企業把非食用物質違規添加到食品中,如蘇丹紅、三聚氰胺等,嚴重危害了人體健康。
過期的食品添加劑,性狀已經發生了改變,可能已經滋生致病菌或者產生了危害人體健康的毒素;劣質的食品添加劑可能重金屬超標,如果使用在食品中,長期食用必然引起健康問題。
食品在流入市場之前經過了種植、運輸、加工、包裝、貯藏和銷售等環節。從原料購進到流入市場經歷了太多的環節,就很容易出現問題。企業一旦無誠信和責任感,為了利潤不顧一切,違法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就會擾亂食品生產行業。近幾年來的食品安全問題頻發,折射出我國食品行業的道德與法治觀念的缺失問題。
很多企業之所以敢違規使用這些添加劑,抓住了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和維權意識淡薄的空子,有的消費者對于出現的安全問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對企業過于容忍。有的企業就是看中這一點才敢鋌而走險,牟取非法利潤。所以消費者要多了解食品添加劑的知識,對于企業違法違規問題要加強自身維權。
要加大政府監管力度,建立規范的食品安全管理機制,對于企業的違法、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要零容忍并嚴肅處理。由政府主導,讓相關部門合理分工協作。同時,市場監管部門也要加強對食品生產企業的管理,監督企業根據規定和國家標準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劑。加大對食品添加劑使用的檢測范圍,也包括提高對餐飲行業的監督管理力度。依法依規,按照“四個最嚴”的要求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處。
抓住食品添加劑使用的源頭,一些企業對于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標準并不清楚,食品安全意識也不高。所以政府要加強對食品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培訓力度,大力宣傳講解《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等;定期對食品質量管理人員進行考核,讓食品從業者了解到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帶來的危害,以及違法使用食品添加劑和非食用物質的違法成本。
目前,我國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和維權意識相對淡薄,這就給企業的違法行為以可乘之機。政府部門可以利用網絡、傳媒等手段,提高消費者的知識,向消費者輸入食品安全意識和維權意識。讓政府、企業、消費者和新聞媒體一起努力,全社會齊抓共治,人民共享食品安全,促進食品加工行業的健康發展。
食品安全問題關系到我國人民的健康,關系到我國社會的健康穩定和發展。近些年來的地溝油事件、瘦肉精事件等是無良企業為了利益昧著良心違法生產、違法使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嚴重影響了我國食品加工行業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因此,要在全社會形成食品安全意識的良好氛圍,正視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深入分析原因,切實制訂解決方案,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從而使我國的食品加工行業良性發展,讓我國的人民安全、滿意地進行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