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報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9.108815),來自西班牙穆爾西亞諾德研究與發展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大冀橙突變體砧木的耐鹽性。提高耐鹽性是柑桔育種計劃的主要目標。通過傳統的育種方法提高耐鹽性比較困難,因此引發了替代技術,例如通過γ射線誘變。在先前的工作中,研究人員通過將種子暴露于γ射線中而獲得了大冀橙的5個突變體(MM3B,MM4B,MM5B,MM2A和MM3A),體外試驗表明其具有較強的適應鹽脅迫的能力。在本實驗中,將選定的突變體以及作為對照的大冀橙枝條分別置于含 60 μmM NaCl(MM3B,MM4B 和 MM5B 突變體)及 80 μmM NaCl(MM2A 和 MM3A)的培養基中。8周后,記錄增殖速率、枝條長度和葉片受損情況,以評估培養基中鹽分產生的影響。同時,將完整的外植體儲存起來以進行進一步的生理分析。研究人員對葉綠素、可溶性糖、淀粉、脯氨酸和營養成分進行了定量分析。結果表明,在所有的供試鹽濃度下,所有突變體均顯示出比對照更好的生長力。此外,與對照大冀橙相比,MM5B在鹽脅迫條件下顯示出較低的葉片損傷程度和較高的脯氨酸水平。盡管根據生產率和對損傷的觀察,鹽脅迫下突變體的毒性離子數量有所增加,但突變體對毒性離子作用的敏感性較低。此外,在鹽脅迫下,突變體中NO3-的累積量比對照中的高,這為抗逆提供了額外的優勢。
(周 洲/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