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入侵害蟲研究團隊金濤副研究員、龔治博士等一行6 人,會同品資所、海南大學應用科技學院相關專家,在海南省儋州市品資所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測試中心開展利用寄生蜂赤眼蜂與黑卵蜂防治草地貪夜蛾的示范工作。
草地貪夜蛾是一種重大的危險性害蟲,2019年1月入侵我國,4月傳入海南省,目前已在海南省18 個縣市屢見發生為害。鑒于溫潤的氣候環境和作物種植特點,草地貪夜蛾在海南省將呈周年發生繁殖為害的趨勢。中國熱科院品資所植物新品種測試中心是農業農村部在我院設置的植物新品種測試機構,承擔著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創新我國種業科技資源的任務。此次草地貪夜蛾發生為害嚴重影響了玉米的形狀測試指標,開展該蟲的防治工作至關重要。
本次釋放2 種寄生蜂分別是短管赤眼蜂和夜蛾黑卵蜂,據國外美洲地區等報道,這兩種寄生蜂對草地貪夜蛾卵具有較好的控制效果,夜蛾黑卵蜂在7.5 萬頭/hm2的釋放量條件下,可以顯著降低草地貪夜蛾在田間發生種群。當前研究表明,短管赤眼蜂和夜蛾黑卵蜂對草地貪夜蛾卵寄生效果較好,且夜蛾黑卵蜂對疊層的草地貪夜蛾卵具有更高的寄生率。鑒于測試中心對保護玉米植株完整性的試驗要求,以及草地貪夜蛾成蟲持續遷入為害的特點,本次采用高頻次持續放蜂的方法,計劃初期在玉米種植基地釋放赤眼蜂200 萬頭,黑卵蜂5 萬頭,有效防治草地貪夜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