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
天津鴻騰水產科技公司
無土養殖泥鰍是近幾年來新興的一種養殖技術,由于使用稻田等有土養殖方式進行養殖,泥鰍的成活率無法控制,品質不佳。所以無土養殖泥鰍成為優先選擇的方式,文章主要介紹無土泥鰍養殖技術供養殖戶參考。
將養殖池建立在水源充足、干凈無污染的地方,根據泥鰍養殖數量確定泥鰍養殖池的面積與數量,通常一個養殖池的長、寬、深比例為14∶11∶1.2 m左右。設置好正確的進出水口,進水口的位置不能太低,將進水口管放置在池塘上方,最好離池塘10 cm左右,防止泥鰍通過進水管逃跑。出水口設在池塘底部,出水口要使用紗網封住。在池塘中央堆放適量的石頭、細沙等,為泥鰍提供休息的地方。
可以在田間捕捉野生泥鰍作為種苗,種苗的重量不能過重。因為種苗的重量跟隨生長進程而變化,越重說明生長時間越長。種苗的生長能力要強,保證身上無傷口、無病害。種苗的好壞與后期的生長質量及成活率有很大關系,選擇好的種苗可以讓養殖事半功倍。所以不管是外購還是自留甚至是野生品種都要保證種苗有良好的生長能力,為養殖提供一定的保障。
選擇好種苗后在放養前1周左右要對養殖池進行消毒,消毒要注意全面徹底。消毒時在池塘中注入25~35 cm的水,撒入適量的石灰粉,3~4 d后再注水,用于培養浮游生物作為泥鰍的食物,為泥鰍提供天然的餌料。然后再將種苗放入食鹽水中,挑選出無病、身體強壯的種苗放養。淘汰體質弱、受傷的泥鰍,控制好泥鰍的養殖密度,密度是關于能否養殖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水質是無土養殖的關鍵,養殖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水質清澈有肥力,不可產生異味異色。特別是在夏季,因為溫度較高,水容易變質,要定時更換注入新水,最好讓池塘的水保持在微流狀態。在池塘中放置規格相同的多孔塑料塊或者石塊,每個塑料塊間的距離相同,塑料塊要做好固定措施,防止浮出水面。水面上可以放入適量的水草,不僅可以為泥鰍提供遮陽場所,防止夏季陽光直射威脅泥鰍的生長,還能有效地調整池水溫度,凈化水質,為泥鰍的生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泥鰍患病的因素可歸納為兩大因素:一是外因,包括養殖用水的理化性狀、生物性狀及人為作用等;二是內因,即泥鰍本身免疫功能降低,抗病力下降,受病原體侵襲而發病。
發病原因:由池水惡化、營養不當及魚體受傷引起。癥狀為病鰍的鰭、腹部皮膚及肛門周圍有充血現象。
防治方法:避免魚體受傷,魚苗放池前應用5 mg/L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泡15 min,用3%食鹽水溶液浸泡10 min,10 mg/L 的四環素浸泡一晝夜,或在飼料中混合氯霉素投喂。
發病原因:泥鰍腸炎病也叫爛腸瘟、烏頭瘟。患病后行動緩慢,停止攝食,鰍體發烏變青腹部出現紅斑,腸管充血發炎,肛門紅腫,輕者腹部有血和黃色黏液流出,重者發紫,很快死亡。
防治方法:每50 kg泥鰍用磺胺咪5 g,加抗壞血酸鹽0.5 g拌飼料投喂,連喂3 d即可。也可用呋喃西林代替,每50 kg泥鰍用2 g拌料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