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如青
通過“擁線發展”推進“擁江發展”,走出讓“擁線發展”融于“擁江發展”的實踐之路,發揮好杭黃鐵路開通對杭州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推動作用

圖/沈國強
杭黃鐵路具有與錢塘江水道走向高度吻合的重要特點。這一鐵路東起杭州東站,向西經過蕭山、富陽、建德、淳安而與安徽相連,即將通車運行。按照杭州鐵路樞紐發展規劃,隨著高鐵機場站和高鐵江東站與大江東鐵路通道的規劃建設,杭黃鐵路向東延伸,經過蕭山機場和大江東產業集聚區,過江而與嘉興相連。正是軌道線路和江河水道兩者之間的這種高度吻合,使得基于錢塘江規劃視角的“擁江發展”和基于杭黃鐵路規劃視角的“擁線發展”兩者之間互為補充,相互促進,融為一體:“擁江發展”帶動“擁線發展”,“擁線發展”促進“擁江發展”,“擁線發展”和“擁江發展”之間良性互動成為不可分離的整體,達到“擁線發展”和“擁江發展”相互疊加和倍增的乘數效應。為此,杭州實施“擁江發展”戰略需要借助乃至依托杭黃鐵路,通過“擁線發展”推進“擁江發展”,走出讓“擁線發展”融于“擁江發展”的實踐之路,發揮好杭黃鐵路開通對杭州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推動作用。
空間拓展的支撐作用。一是構筑起“擁江發展”的交通帶。隨著杭黃鐵路的開通和運營,杭州市域東西方向將會形成包括鐵路、公路和水運在內的綜合交通網絡,可以緩解錢塘江流域的運力約束,有效縮短杭州西部地區與主城乃至上海的時空距離,降低經濟運行成本,促進要素流動與產業發展。二是構筑起“擁江發展”的產業帶。杭黃鐵路作為滬浙地區與中西部地區聯系的快速通道,架構了杭州西湖—黃山的“名城、名江、名湖、名山”風光旅游線,有利于區域之間優質資源的有效整合,提高人才、資金和科技資源的吸引能力。三是構筑起“擁江發展”的城市帶。通過杭黃鐵路串起錢江新城、蕭山城區、臨空經濟示范區、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富陽江南新城、桐廬高鐵新城、建德高鐵新區和淳安高鐵新區,促進“擁江發展”經濟帶和城市帶的形成。并且,隨著杭黃鐵路的開通,杭州城市發展的腹地將會重新擴展到皖南地區,彌補原先新安江水庫建設之于錢塘江流域水道運輸的人為切割,這種廣闊的腹地支撐再次獲得將會提高杭州城市競爭力。
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一是旅游休閑業獲得發展。杭黃鐵路的開通,將為杭州西部地區旅游資源優勢轉化成為旅游經濟優勢提供難得契機,形成一條世界級黃金旅游通道,有利于整合旅游資源、加強長三角經濟輻射,使其可能面臨一個長時期的旅游人數快速增長階段,迎來旅游業發展的黃金期。二是交通服務業獲得發展。杭黃高鐵可與蕭山機場、杭千高速、杭徽高速和錢塘江水上運輸形成系統整合,提升整個區域的綜合交通能力,交通出行更便捷、更經濟,運輸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環境。三是商貿服務業獲得發展。依托杭黃鐵路,杭州主城區高端市場客戶群將進一步擴大到皖南地區,杭州主城區的商貿行業發展將會迎來更好的前景。四是農業綜合功能進一步增強。依托杭黃鐵路,都市農業的生產功能、生態功能、生活功能和文化功能將會得到綜合展現,將有助于“民宿產業”在內的新型旅游業態“做大、做強、做精、做優”。
城鄉整合的協調作用。通過杭黃鐵路的聯通與匯聚作用,加快構建縱貫上下游、暢通左右岸的綜合交通體系,依托交通西進推動科技、人才、現代服務業、文創、旅游西進,推進杭州主城區與富陽、桐廬、建德、淳安更加緊密地連成一體,帶動沿線土地利用、城鎮建設,推動沿線地區農村人口向城鎮集聚、農業勞動力向工業、服務業轉移,形成西部地區與杭州主城的“同城效應”,形成“以東帶西”、融合發展的城鄉一體共富共美格局,讓杭州西部地區獲得跨越發展的機遇。
抓好高鐵樞紐的新城建設。一是高水平推進高鐵樞紐新城發展規劃。按照高鐵發展的經驗分析,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交匯的城鎮區域集聚人口的能力較強,也是當地經濟增長的核心。杭黃鐵路樞紐地區的新城規劃方向應是集聚人口和發展產業的中心,通過提升樞紐規劃水平,促進樞紐地區人口集聚和產業發展。二是高水平推進高鐵樞紐新城功能建設。需要針對高鐵車站的特點,著重引進大型博覽會、科學園區、貿易中心和會議展示中心、學術研究和行政中心、大型企業的總部以及高質量的教育醫療機構,加速樞紐地區的產業開發及其配套服務能力的培育。正確定位高鐵樞紐區塊的綜合體建設運營,合理定位,突出特色,形成集聚,建設若干個城市綜合體,打造具有文化氣息的新城架構。堅持“擁江”與“擁線”相互結合,堅持規劃優先、水岸聯動,積極推進高鐵新區站前廣場建設,努力打造成為錢塘江旅游休閑的新亮點,不斷優化人民群眾出行方式的同時為其提供精致、便捷、美觀、舒適的公共休閑新空間。三是盡快成立高鐵樞紐區域管理委員會。除了征地拆遷之外,管理委員會還應負責高鐵樞紐區塊的長遠規劃和建設發展,最為關鍵的是規劃和整合各項交通運輸系統:以高鐵樞紐為中心,結合高速公路互通口的公路運輸,輔以公共交通網絡提供較為密集的網絡式聯系,加強高鐵樞紐的轉運系統建設,構建高鐵、城市鐵路、地鐵、公共汽車、出租車、水上巴士、共享單車之間的有效換乘服務體系。
提升杭黃鐵路的運行效率。一是依托杭黃鐵路的部分線路,打造杭州都市圈鐵路客運環線。例如,東京JR山手線是東京最早建成的軌道交通環線,將包括東京中心、銀座、丸內、新宿、涉谷和池袋在內的東京城市中心串聯起來,通過環線之上的大型換乘樞紐可與日本所有的地鐵線路、私營鐵路和JR線形成換乘。杭州鐵路繞城環線的規劃、建設和運營可以借鑒東京JR山手線的成功經驗。例如,錢塘江南岸的鐵路線路可以杭黃鐵路為主,錢塘江北岸的鐵路線路可以滬乍杭鐵路為主,同時充分利用鐵路西通道和大江東鐵路通道的兩個過江鐵路通道連通,形成以錢塘江為中軸的杭州都市圈鐵路客運環線。二是研究杭黃鐵路市域段作為杭州城市地鐵的可行性。杭黃高鐵的開通,使得淳安、建德、桐廬和富陽到杭州東站分別不到1小時、40分鐘、半小時和20分鐘。部分人群可能會選擇住在杭州主城區以外、工作則在杭州主城區的“鐘擺式”生活就業模式。為此,杭州東站和杭州南站可以專門開設服務杭黃高鐵的通道,服務人們“鐘擺式”的通勤需要。
做強三種產業的競爭能力。旅游行業:一是讓旅客住在當地。首先,發展“夜旅游”業態。深度開發“名城、名山、名江和明湖”的夜旅景點,主要包括“夜運河、夜錢塘、夜富春江”在內的重要夜旅游品牌。二是提升農村休閑旅游業。加快建設體現地方特色、集山水風光和現代農業文明于一體的新農村,充分利用西部地區優美的自然風光,吸引“度假游”“體驗游”,抓住“異地養老”契機,完善配套服務功能,積極發展“銀發產業”,吸引大都市老年人來此安享晚年。運輸行業:一是引導公路客運企業與高鐵展開差異化競爭,形成固定服務的客戶群體。二是充分利用杭州對皖南地區的經濟輻射能力,調整運輸結構,轉型公路物流,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三是充分挖掘蕭山機場對于皖南地區的輻射能力,打造具有較強輻射力和競爭力的區域性物流體系。商貿行業:一是推動杭州主城區打造成為“覆蓋全浙江、輻射長三角”、具有中國影響的“購物天堂”。二是凸顯西部地區特色產品的原產地優勢。與杭州主城區以集聚世界級品牌產品不同,西部地區則要凸顯特色產品的原產地優勢。尤其是發展特色精品農業,做大做精包括山核桃、竹業、板栗、白蓮、鐵皮石斛在內的特色農產品,吸引外地人前來消費購物。
增強西部地區的發展后勁。一是以環境為資源吸引人才。杭黃高速開通之后,可以利用來往便利的優勢和生態環境的優勢,吸引包括上海和杭州在內的高學歷人才、管理人才、離退休專業技術人才到杭州西部地區安家置業,打響“人居環境”品牌。二是以產業為支撐培育人才。立足西部地區資源稟賦,充分利用杭黃高鐵新增的交通優勢和同城效應,大力發展新興產業,以發展新興產業培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