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峰 劉克龍
201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當前盡管中美貿易摩擦進入休戰階段,但此次貿易戰涉及面之廣、影響之深,都已經遠遠超出年初的預期。從美國公布的2500億美元關稅清單來看,22大類商品目錄中“機電、音像設備及其零件、附件”金額占比50.2%,“雜項制品”金額占比為12.0%,其它依次是“賤金屬及其制品”(6.9%)、“車輛、航空器、船舶及運輸設備”(6.2%)、“塑料及其制品、橡膠及其制品”(4.9%)、“化學工業及其相關工業的產品”(4.1%)。從商品分布來看,主要在電話通信設備(9.8%)、計算機及自動數據處理等設備零附件(6.3%)、車輛及零附件(5.7%)、家具(4.3%)、坐具及零件(4.0%)、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數據記錄機器等(3.8%)、塑料及制品(3.5%)、鋼鐵制品(3.5%)、皮革制品(3.0%)等。也就是說,目前中美貿易戰中,對中國方面的影響主要集中在通信、電子、機械設備、汽車、家具等產品領域。
數輪關稅清單的陸續執行對中國出口貿易至少造成了如下影響:一是沖擊區域差異大,沿海13個出口省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2018年前三季度,廣東出口增速僅為0.4%,上海為2.9%,山東為5.6%。二是波及范圍廣,數額上,累計2500億美元加征關稅覆蓋總額,已涵蓋2017年中國對美貨物出口5056億美元的近50%。種類上,中國對美全部出口的HS一級口徑22大類商品,覆蓋率已達到100%,且加征關稅集中在機電、音像設備及其零件、附件。三是雖然短期沖擊有限(據國泰君安宏觀團隊測算,340、2000、4300億美元清單對中國GDP的總影響分別為0.2%、0.55%、0.8%),但是長期影響仍需看中美對摩擦的溝通和管控程度,若貿易摩擦進一步失控,則貿易戰可能全面爆發,并延伸至能源、金融、匯率、地緣等非貿易領域。

圖1 浙江省2018年1-10月主要出口產業出口量及增速狀況

表1 截至2018年9月主要影響出口產品

圖2 浙江省各市2018年1-10月利用外資增速
市場立省、對外依存度較高的浙江在此次中美貿易戰中受到的影響不可小視。隨著關稅清單的落地執行,浙江省對美出口產品的品類近乎完全被覆蓋,同時疊加傳統增長動力減弱、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資源要素供應緊張、部分領域產能過剩以及周邊省市激烈競爭等挑戰,內需增長怕也難掩外部沖擊影響。未來一段時間內浙江經濟發展很可能承壓下滑,尤其是寧波、金華、嘉興等嚴重依賴對外貿易的城市。
中美貿易戰加劇了浙江同業間的競爭態勢。浙江傳統的核心出口產業增速放緩,“長板特別長,短板特別短”的特征被進一步加強。各市之間出口結構極為相似,容易引發同業間的激烈競爭,而此次中美貿易戰無疑加劇了同業競爭烈度,加征關稅也勢必會侵蝕原本就微薄的行業利潤。浙江核心出口產業出口增速變動劇烈,2018年1-10月的單月數據中有6個月增速低于GDP增速。雖然受春節需求旺盛和季節變動影響,2月實現同比增速接近100%,隨著美國開始對中國出口產品加征關稅,3月同比驟降35%,并在此后低位徘徊了4個月,直至8、9月在企業“搶出口”帶動下才出現恢復跡象,但10月再次下滑。傳統核心出口產業出口量走出了“V字形”之勢,但在10月再次下滑。
浙江對美出口下降最為顯著,其他市場出口增長顯乏力。受中美貿易戰的沖擊,浙江傳統核心出口產業和各市出口增速都遭受重創并持續近半年之久。以杭州市為例,1-10月杭州出口2809.89億元,增長0.2%,對美國出口555.63億元,下降1.1%;對歐盟出口645.90億元,下降1.1%;對日本出口180.30億元,下降3.3%;對東南亞聯盟出口318.77億元,增長13.5%;對俄羅斯出口60.91億元,下降3.1%;對非洲出口142.08億元,增長6.6%;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出口880.42,增長4.9%。
浙江出口產業陸續被覆蓋,部分對外出口產品劇烈下降。受美國對中國出口產品加征關稅層層加碼的沖擊,浙江主要產品出口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影響最為劇烈的產品同比下降近100%。在受影響最大的前40種產品中,以農產品、飲食飲料、輕工業品、礦產品原材料為主,核心產品出口中機電產品、紡織織物等產業受中美貿易戰沖突的影響尚未真正地顯現出來。省內各區域產品出口受影響總體相似,但寧波的機電、紹興的紡織和服裝、溫州的鞋類、舟山的船舶受到影響較為嚴重。
浙江民營企業進口原材料成本壓力飆升,出口遭受限制明顯增多。作為浙江經濟主力軍,2017年浙江省民營企業出口占總出口的76.9%,部分地市占比也高,溫州為89.8%、寧波為69.0%、杭州為67.3%,民營經濟出口占絕對的主導地位。中美貿易戰導致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增加,OPEC及非OPEC國家紛紛宣布減產,直接推升國際油價飆升,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由3月最低點的63.19美元/桶飆升至10月最高點的84.11美元/桶,最高累計增幅達到33.1%。在通脹推動下,進口原材料成本也節節攀升,擠壓了原本就薄如刀片的利潤,民營企業競爭力被削弱。此外,中美貿易戰以來,針對浙江民營企業出口的驗關趨嚴,流程延長,扣貨次數增多,貿易糾紛頻發,受到限制條件明顯增加。受此影響,民營企業出口增速放緩,以杭州為例,1-10月民營企業貨物出口1884.44億元,增速僅為0.7%,持續發展面臨考驗。
外商投資合作意愿下滑,浙江利用外資情況不容樂觀。因中美貿易戰帶來的更多不確定性,外商對浙江投資合作意愿下滑,數量上,浙江省10月外商直接投資企業中合資企業個數同比下滑5.2%,合作企業個數同比下滑100%,避險情緒濃厚;金額上,合同外資中外商直接投資下滑18.5%,合資企業投資下滑11.1%,合作企業投資下滑100%,外資企業投資下滑36.2%,收縮投資速度加快。各市區看,1-10月合同外資,溫州同比增速下滑54.4%、紹興下滑38.1%、金華下滑26.6%;1-10月實際利用外資,金華同比增速下滑45.7%、麗水下滑37.3%、紹興下滑4.6%。貿易關系緊張導致外商企業紛紛怯于合作、放棄合作,浙江利用外資前景堪憂。
實際上,中美貿易戰引發的匯率波動、清關和倉儲物流效率降低、海外平臺政策轉向保守、目標市場消費者轉向敵對、相關國家對自由貿易態度的轉變、貿易摩擦可能進一步延伸到相關行業和領域等,這些問題都有可能增加浙江對外經濟轉型升級的不確定性。
從長期來看,中美綜合實力的消長與經貿競爭力的變化決定著中美貿易戰的必然性和常態化,也決定著中美貿易沖突的最終走向。此次貿易戰的勝負還不僅僅在于短期損失大小,更在于長期承受力的強弱。浙江作為地處改革開放的前沿省份,全面參與國際分工和資源全球化配置,必須防微杜漸,主動適應中美貿易戰所帶來的深刻影響,積極應對。
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實現對外貿易結構的轉型升級。通過引導提升出口商品的綜合競爭力、開拓多元化的國際市場、鼓勵企業走出去等方式,提升外貿企業對貿易風險的應變能力。改變傳統加工貿易,深耕自主品牌,做強做優外貿龍頭企業,扶持企業從貼牌、代工向自有品牌生產轉型發展,推動競爭優勢由價格優勢向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等綜合優勢轉變。依托“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突出高端裝備制造、機電裝備、電子信息等產業優勢,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依托智能制造、“機器換人”等多舉措,變初加工、粗加工為深加工、精加工,提升產品附加值和主導產業品質,提高國際競爭力。
保持長板、補齊短板,提升核心競爭力,降低對美的技術依賴。由于歷史的原因,浙江對外貿易中長期存在長短板差距懸殊的問題。在維持現有出口產業優勢情況下,補齊短板,提升產品的不可替代性和國際競爭力是需要努力的重點方向。從中美貿易結構來看,對美貿易的比重基本維持19%之下、進口比重在8%左右,對美貿易依存度并不高,但對美的技術依存度高以及在高端制造、關鍵核心技術等方面存在著懸殊差距。必須加大研發投入自主研發,引資、引技、引智相結合,購買兼并與學習積累并重,繼續推動出口產品結構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轉變。同時,還要選擇合理的技術路徑,重新定位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提升核心技術的競爭力。在美國的技術封鎖下,加大與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技術合作,進行技術的轉移升級。
內外聯動拓展市場,化解產能過剩。除了“走出去”,不少浙江企業認識到國內市場潛力無限。在貿易戰中主要出口產業陸續被覆蓋、部分對外出口產品出口受阻下,化解產能過剩顯得尤為必要。一方面要繼續發揮國際海港、陸港、空港和信息港的門戶和樞紐作用,構筑義甬舟、沿海兩大開放通道,推動沿海與浙中、浙西南地區聯動開放發展,同時加大區域產能精準合作,打造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推動浙閩贛皖四省九市協同發展,構建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浙江跨境電商的豐富經驗和競爭優勢,打造“浙江標準”,利用跨境電商平臺助力產能出海,并以“一帶一路”推動境內境外、線上線下多渠道聯合,發掘亞洲、非洲等國家地區的潛在市場。
鼓勵支持企業互助,救助、幫扶受困企業,共渡難關。在傳統核心出口產業增速放緩情況下,救助、幫扶受困企業,避免同業惡性競爭,建構一個良好有效的出口競爭體系是當前浙江外貿轉型的當務之急。民營經濟是浙江經濟崛起的重要力量,增強民營經濟活力是化解貿易危機的關鍵所在。要放寬民營企業的市場準入、融資等方面的限制,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在活下來的前提下加速轉型升級。同時,組織分領域分行業評估沖擊影響,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強化培訓,協助出口受阻企業轉向內銷或其他新興市場。集中培育本土優勢跨國公司,提升浙江大企業的跨國經營能力。要支持企業加快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重新打造全球價值鏈,將終端產品的生產環節更多地移往國外,推動國內生產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
進一步優化親清營商環境,主動升級招商服務,加強產業鏈精準招商,招大引優,激發轉型活力。新形勢下區域經濟發展合作競爭已從單獨的企業之間逐步轉變為產業鏈之間,倒逼傳統的招商服務從一般性招商引資轉向圍繞“兩個高水平”建設、聚焦引擎性項目上的精準招商。同時,也以要“互聯網+政務”的方式轉變政府職能,簡化流程,提高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數量,并輔助性地以稅收優惠和費用減免等舉措進一步強化吸引外資,放寬外商投資領域,延長外商投資的優惠期限,放松外商企業經營的自由度,加強外商投資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全方位增強吸引外資能力,推動浙江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