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1月4日文章,原題:中國債務纏身的“千禧一代”能否繼續購買喜歡的奢侈品牌? 匯豐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90后的債務與收入比已達到驚人的1850%,該群體欠各類信貸機構的平均債務超過12萬元人民幣。
相比之下,這幾乎是美國“千禧一代”債務的一半。美國西北相互人壽保險公司2018年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千禧一代”平均欠債約合24萬元人民幣。中國申請消費貸款的人群中,約85%是1980年后出生的。
中國對奢侈品牌的購買夢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國的“千禧一代”消費者。據全球管理咨詢公司貝恩估計,到2025年,這些購物者將占到該市場購買量的46%。但如果這種充滿希望的前景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債務推動的,那又如何?
在上海一家公關公司工作的26歲女白領于玉亭(音)就是超前消費的中國90后大軍中的一員。于每月收入9000元左右,其中約95%的收入用于房租、基本必需品和其他支出。于女士目前在各類信貸平臺的欠款總額約為5.7萬元,每月支付利息近1900元。“在我工作的單位,從接待員到經理,每個人都至少擁有兩個豪華手提包。我的大多數同事都通過消費貸款為這種生活方式買單。”于說道。“我回家的時候,我會求父母幫我還清(欠款)。”當被問及是否擔心債務壓力時于如此說道。
于對債務狀況的樂觀顯示中國年輕人消費觀念的變化。“這些‘千禧一代消費者大多是獨生子女。”智威湯遜公司創新集團亞太區總監陳美曄(音)說道,“他們沒有父母那一代人的種種限制。”“中國90后對住房和汽車的購買態度與前幾代人截然不同。”歐析管理咨詢公司合伙人帕斯卡·馬丁說道,“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放棄購房,轉而享受當下。”▲(作者Yiling Pan ,胡建坤譯)
環球時報201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