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金艷 濮陽縣市場監督管理局
食品安全直接關系到國民的生命健康,對國家經濟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必須保障我國的食品安全。僅僅依靠政府的治理不能很好地保障食品安全,必須推動食品安全社會治理的多元化,充分調動政府、消費者、媒體、生產經營者等多方面的力量,共同維護我國的食品安全。本文分析了媒體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前提,并提出了幾條對策,希望對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有所幫助。
當前,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很多的生產經營者為了牟取暴利,在食品中添加一些廉價的替代成分,有些成分對人體的身體健康會造成極大的危害,更別提一些售賣過期食品的商家。相關部門的不作為以及消費者維權意識的淡薄更加助漲了不良經營生產者囂張的氣焰,導致食品安全問題愈演愈烈。食品安全是要依靠政府、消費者、媒體、生產經營者等多方力量共同維護的,只有協同好各方的力量,才能有效地保障我國消費者的正常權益。
在食品安全監管問題方面,僅靠政府的力量已經不再行得通,必須實現食品安全的社會共治。食品安全的社會共治包括政府的引導、媒體的監督和披露、消費者的自我保護以及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自覺性等多方面力量。必須保證食品安全治理的多元化,才能更好地保障我國的食品安全,才能從根本上維護好我國消費者的根本權益,維護社會的長久與穩定。
新聞媒體作為食品安全問題的披露者,是保障國家食品安全的重要力量,同時也是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渺小的,在實際的社會生活中,當一個消費者遇到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時,更多的時候只會申訴無求,難以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對不良生產經營者構不成什么威脅。而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相對于個人而言就十分強大了。媒體通過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披露和傳播,引起社會上很大的反響,對生產經營者造成極大的輿論壓力,迫使生產經營者做出改變。所以說,媒體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具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媒體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前提包括:生產經營者感知聲譽損失的敏感程度、媒體參與社會共治的主觀價值判斷、政府需要對監管保持常態化而非“運動式”監管處罰。
媒體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需要國家相關部門建立完善的社會聲譽制度。媒體要想有效地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必須要有社會聲譽制度作為保障。食品安全監管者要加強對違規者的懲罰和問責,以及通過社會服務令來增強社會聲譽制度的權威性和有效性。
媒體有效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需要形成全覆蓋的媒體監督體系。只有形成全覆蓋的媒體監督體系,才能對食品安全的違規行為產生威懾作用,有效減少擾亂食品安全的不法分子作亂的情況。其中,全覆蓋的媒體監督體系主要包括權威媒體和新媒體。
加大對自媒體的監管力度,推動媒體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隨著媒體在食品安全監管上的深入推行,一些自媒體為了知名度,故意散播一些食品安全的虛假消息,在社會上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這與媒體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必須加大網監部門對自媒體的監管力度,包括對微博、facebook、微信、Instagram等自媒體信息傳播的監管,督促自媒體的相關工作人員始終保持嚴謹端正的工作態度、克己奉公的精神,不弄虛作假,不違背公德,對于獲取到的信息來源、真實性進行及時的考據分析,不敷衍、不濫信。同時,對于出現在自媒體平臺上的關于食品安全的虛假報道,有關部門要及時將其上報至食藥監局新聞檢查部門,及時撤銷食品安全謠言,以避免引起社會上大范圍的恐慌。對于屢次觸犯法律、散布謠言的自媒體,依法進行處置,絕不姑息,以儆效尤。
食藥監局新聞檢查部門應開設面向全社會的暢通的食品安全信息熱線(電話、郵箱或其他)。社會團體或者個人如果發現食品安全的問題,可以通過食品安全信息熱線與食藥監局新聞檢查部門進行聯系,食藥監局新聞檢查部門就可以派遣專人前往舉報地區進行調查取證,及時處理。食藥監局新聞檢查部門還可以向社會媒體開放特別聯絡熱線,加強媒體與國家相關食品安全檢查部門之間的聯系,通過媒體監督和政府監督的結合,提高我國食品安全檢查的有效性。
食品安全關乎民生大計,必須引起政府、社會、消費者等的高度重視。媒體是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重要組成力量,在食品安全社會共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加強媒體在國家食品安全社會共治中的參與度,并發揮其最大的價值,是公眾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