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姜是博愛縣地理標志農產品,其外觀地理特征明顯:塊節緊湊、絲細色黃、味道鮮辣、質地致密、久煮不爛、抗逆力強、含水量少、易加工儲藏。懷姜及懷姜深加工已經成為博愛縣農業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筆者針對博愛縣懷姜產業的發展思路、存在問題,特提出如下建議。
博愛縣懷姜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是“突特色、創品牌、廣開發、強營銷、促種植”。
首先,把懷姜產業定位為電商產業。其次,把懷姜產業定位為大眾創業的平臺。博愛縣懷姜種植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有1700多年的種植經驗,有地方種植標準作為依托。在加工業方面,博愛縣已有數百年的手工制作經驗。在營銷方面,博愛縣依托電商大廈為孵化中心,走以電商銷售為依托,線上線下同步發展之路。最后,把懷姜產業定位為一二三產融合示范。我們必須要以全產業鏈的視角去統領懷姜產業發展,重點是讓懷姜產業鏈拉長。我們的目標是站在發展懷姜產業的頂端去統籌一二三產業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融合示范。
一是原產地原則。重點抓好“公司+農戶”種植模式和企業訂單模式。近年來,博愛縣80%的懷姜生產企業走向了訂單農業,確保了原料原產地。二是市場原則。博愛縣對全縣的懷姜生產企業,從產品的定位、產品的價格、產品的包裝與推廣、產品的廣告訴求、產品的直銷和促銷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引導和指導,真正讓全縣的懷姜企業在市場的大潮里破浪前行。三是堅持合力原則。目前,博愛縣在發展懷姜產業上有“四駕馬車”,即懷姜產業領導小組、產業辦、產業協會和各企業。我們的目標是讓大的企業強起來,讓小的企業活起來。
一是以產品引領產業發展。博愛縣懷姜產品堅持研發一代、儲存一代、推廣一代。2017年,全縣重點推廣了姜糖膏,全國市場占有率達到了80%;懷姜茶類產品作為2018年的重點推廣產品,附加值高、適應人群多,通過打造,產品由成長期達到高峰期,實現了倒逼產能,經濟效益和品牌效益實現雙豐收。二是以標準引領企業的發展。博愛縣通過與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全方位合作,在懷姜的“十一”大核心價值上下功夫,開發多類產品,分別制定實施標準,讓企業上檔升級。三是以線上引領線下發展。抓好線上是營銷的關鍵、是捷徑、是效益,多研究市場、多細分市場,主攻珠三角、長三角、閩南市場,根基打牢后,再有序拓展區域營銷
全縣懷姜種植面積不足330 hm2,占全縣耕地面積的1.9%,懷姜售價高于外地的2倍以上。博愛縣懷姜多用于市場零售及百姓日常生活需求,本地加工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對懷姜的需求不積極,致使大部分企業及家庭作坊所需要的懷姜均采用外地姜冒充,不利于企業品牌的維護。
目前,博愛縣懷姜制品加工企業數量多,但是沒有一家龍頭企業,作坊式生產普遍存在。同時,姜糖膏沒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指導,制約著產品的市場開拓。
目前,博愛縣在網上銷售的“姜糖膏”品牌很多,但知名品牌少、競爭力差;很多企業都是代加工或貼牌生產,質量難以把控,對“博愛懷姜”的聲譽帶來了負面影響。同時,博愛縣懷姜的公共品牌建設由于經費問題,還沒有落實到位。
博愛縣沒有準確把握懷姜的文化品牌、保健功能、藥理特性,企業營銷理念簡單、定位不精準,放大了價格定位,失去了懷姜的賣點。
博愛縣在縣懷姜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成立了由分管縣長任組長,協調懷姜產業辦、發改、財政、電商辦、質監、藥監、農業、工商、國土、商務、文化等相關單位一把手任成員的專項打假領導小組,凈化懷姜市場。
協會各成員之間通過強化行業自律,形成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享有統一的種植技術、產品公共品牌、質量標準和市場標準,抓大放小,扶持龍頭企業,力爭在3年內實現全博愛縣有5~8家懷姜生產企業產值超千萬元,2家企業產值超5000萬元,1家企業產值超億元,一般納稅人的企業達到20家。
一是要建設標準種植示范基地,通過品種示范、種植技術研發,降低懷姜生產成本。二是加大產品研發經費的投入。列出單項研究經費,依托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在天然產物行業的優勢,進行全面合作,共建“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博愛懷姜研究所”。鼓勵懷姜深加工企業創新,培育龍頭企業,打造產業集群,使“懷姜”成為影響全省、輻射全國、走向世界的名優品牌。通過技術創新和緊密合作,建設懷姜先進技術和產業化示范基地,力爭通過5年時間,推動博愛縣懷姜產業規模產值在10億元以上。
懷姜產業園包括3個園區:一是懷姜文化產業園規劃,規劃建設懷姜博物館,提升博愛縣懷姜的知名度;二是懷姜制品工業園區規劃,培育懷姜龍頭企業;三是建設懷姜集中倉儲園區,倒逼企業走訂單農業,擴大博愛縣懷姜的種植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