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能源是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和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物質基礎。近年來,鎮平縣農村能源各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特別是農村聯戶沼氣建設成為全縣新農村發展的一個亮點,較好地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提高了農民生產生活質量。新時期為了更好地發展、建設鎮平縣農村能源,鎮平縣農業農村局總結多年來全縣在農村能源方面發展的成績和不足,深入了解農村、農民對農村能源的要求,本著“開發與節約”并重的方針,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找準發展方向,立足鎮平縣實際,對全縣農村能源建設提出以下發展思路和建設對策。
鎮平縣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南陽盆地西北緣,是河南省糧食生產核心區。全縣面積1500 km2,轄19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410個行政村,總人口約10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7.93萬人,耕地面積7.86萬hm2。鎮平縣屬亞熱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有利于多種農作物的生長發育,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畜牧養殖大縣。在農村能源方面,鎮平縣形成了以電力、煤碳、石油為主,薪柴、沼氣、太陽能等為補充的農村能源格局,其存在以下幾個特點:
鎮平縣地層屬太古及遠古代。多年的地質勘探工作,在全縣未發現礦產能源和地熱能源, 小水電只有少量可開發利用。據調查,全縣可開發人均能源為177 kg標煤,是全國人均量的1/4。在生產、生活用能方面,主要以電、氣為主,秸稈、薪柴為輔,鎮平縣現有能源只能滿足農民能源要求的20%,外調商品能源現狀十分突出。
鎮平縣除以生物質能為主外,還有太陽能、沼氣、風能等 。一是品種較多,但總量少,并且商品能源煤、油、電、氣大部分靠外調。二是人多地少。據計算,秸稈人均量屬稀少區。三是由于鎮平縣屬北亞熱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5.1 ℃,四季分明,溫差較大,因此風力屬不可利用區,只有兩個風口部分可嘗試利用,太陽能屬一般區。
多年來,鎮平縣為進一步優化農村能源結構,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污染,保護生態良性循環,建設美麗新農村,在農村能源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出臺一系列政策,大力發展沼氣建設,鼓勵推廣太陽能利用,大力推廣秸稈能源化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目前,全縣已建設戶用沼氣2.6萬座、沼氣工程18處、沼氣服務網點32處、培訓沼氣技工600名;建設利用太陽能熱水器3.6萬臺,溫室、大棚、地膜作物種植面積0.25萬hm2,太陽能溫房12處3600 m2,太陽能光發電較大的有70多處155 000 m2,烘干灶,烘干房2000處。2017年全縣農作物秸稈總量95萬t,綜合利用量79.77萬t,其中在能源化利用方面主要有直接燃燒、沼氣、生產乙醇等,利用量為6.35萬t,占8.4%,沼氣利用量0.18萬t。
1.部分鄉村環保意識薄弱,發展差距大。鄉鎮與鄉鎮之間發展不平衡,村與村不平衡。部分農民不能認識到發展沼氣是節約能源、方便生活、保潔環境的便民惠民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舉措,發展沼氣是“找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發展空間受到限制。鎮平縣是手工業大縣,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外出務工經商人員逐漸增多。隨著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農村用電、用氣比較方便快捷,相對來說也不貴,使用者逐步增加,這樣一來較大程度上影響了沼氣發展。
2.農戶配套建設資金較大。從沼氣建造到點火,需投入3500~4200元,國家補貼1600元,農戶需籌措2000元左右,相當一部門農戶不舍得投入,資金缺口較大。
3.沼氣使用率逐年下降。部分農戶建設沼氣池使用新鮮度過后,逐步放棄了管理,甚至棄而不用,沼氣后續服務滯后。服務網點人員收入低,形不成產業,部分轉行,在職的服務積極性不高,部分沼氣用戶得不到較好服務。再加上經濟條件、人員結構、維護投入、新農村建設等因素,造成每年使用率下降8%左右。
1.使用方面單一,不能全面普及。全縣主要利用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清潔能源,大部分農戶基本樂于接受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利用是一個系統工程,部分農戶由于供水配套問題解決不了仍無法安裝使用。
2.太陽能銷售及管理方面比較薄弱。在太陽能熱水器方面,沒有完善管理依據,農村能源部門人員、經費等原因,造成太陽能熱水器品牌相對混亂,安裝不規范,管理不到位。
3.資金投入少。政府對沼氣建設投入較大,對太陽能利用方面投入較小,就退耕還林太陽能項目來說,僅投入500元,占總投入的20%。秸稈(薪柴)直接燃燒仍存在為鎮平縣農村生活的一種原始用能方式,熱利用效率低,利用水平不高;秸稈高附加值利用方式少,示范推廣成型經驗不多,農作物秸稈能源化綜合水平較低。
根據全縣農村能源特點,結合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奔著“因地制宜,多能互補,綜合利用,講究效益”的農村能源方針和總的發展方向,在搞好節能提高的同時,建立山區丘陵薪柴綜合利用基地、平原區秸稈能源化綜合利用示范區。根據農戶需求,適量發展戶用沼氣,大力建設養殖廠大中型沼氣工程,為全縣農民提供充足的生物質能。強力扶持農村能源項目建設,加強農村能源的科學技術推廣和研究。充分利用太陽能,大力發展太陽能利用設施,探索發展小水電、風能,推廣厭氧凈化處理技術,處理好農村糞便、污水,凈化環境,發展高效生態農業。
農村能源關系到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質量的重要問題,必須建立一個能統攬全局的縣級管理機構,要有一定的人、權、物,集中統一領導,統一管理,把農村能源的規劃、建設、生產分配、調度、科研培訓等相關工作結合起來。鄉鎮要成立相對應的專職機構,各行政村要設立1名專職能源管理員,形成縣、鄉、村三級農村能源管理網,以加快農村建設步伐。
煤、油、氣價格不斷上漲,鎮平縣主要依靠商品煤、油、氣供應,節能就顯得尤為重要。一些農村生產作坊和中小企業應降低產值能耗,實行節能改造,大力推廣節能技術,充分利用生物質能,提高生產競爭力,加快農村商品經濟發展。
在農業發展中,北部山區丘陵區應形成能耗小、產薪柴較多的、適宜大面積種植林果基地、薪柴基地;北部還有近0.67萬hm2的荒山、坡地可以開發種植林木,應采用聯合、承包、租賃等多種形式,大力開發薪柴能源;采取有力措施,進一步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在平原區,繼續搞好路邊、溝河旁、廢棄地等植樹造林工作,增加薪柴產量,建設一批薪柴能源化綜合利用企業,改變農村用能結構和方式。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擴大高產飼料型作物種植面積,改變牲畜飼料成分,擴大農作物秸稈能源化利用,在推廣秸稈能源化利用技術上有新突破,大力發展秸稈沼氣,力爭達到農民用能自足。
太陽能是最廉價的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完,成本低,無污染,是新能源研究和大力推廣的發展方向。應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在土地、資金等方面大力扶持,主要發展太陽能熱水器、太陽灶、太陽能照明燈、太陽能暖房、溫室、大棚等,把太陽能轉化為其可利用的能量,使95%以上農戶利用太陽能,減少商品能源利用量,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鎮平縣北部山區、丘陵區適合太陽能光伏發電廠建設,應大力扶持建設一批項目。同時,應設定太陽能利用專項資金,對太陽能利用設施,按投入不少于20%的補助,大力宣傳、鼓勵發展利用太陽能。
經過近幾年農村戶用沼氣建設,鎮平縣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美化農村環境,增加了農民收入,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但在建設發展過程中存在部分制約因素,限制了戶用沼氣的發展。在戶用沼氣建設中,要結合農戶意愿、人員狀況、住房條件、經濟能力等實際因素,進一步搞好規劃,示范引領;特別是發揮“三沼”綜合利用效益,建設一批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示范戶、示范社、示范村。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好后續服務和配套建設,積極、穩妥、適量發展。建議對已建成的戶用沼氣,因多種原因,確實不愿使用的,可報廢或填埋。財政每年拿出沼氣專項資金,愿意使用并且能持久發揮效益的,由鄉村上報,沼氣服務網點核實,相關部門檢查后,用一卡通形式每戶每年補助360元;對沼氣網點按照其服務農戶數量、服務效果、“三沼”綜合利用情況等進行綜合考評,每年按考評情況給予一定獎勵和服務補助。對“三沼”綜合效益比較明顯,并能起到示范帶動作用的,每年也給予一定的補助,總之通過政府引導帶動,進一步鞏固沼氣建設成果,使其發揮最大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目前,鎮平縣有一定規模的養殖廠達110個,年養殖大牲畜近萬頭,家畜12萬頭,家禽40萬只,這些養殖廠產生大量的污水和糞便,不經過處理,不僅嚴重污染周邊環境和水源,甚至影響到農戶居住和下游水源安全。鎮平縣大中型沼氣工程剛剛起步,已建、正建、擬建的不到10座,占養殖廠總數的10%以下,并且大部分建設池容小,養殖廠自身所產生的糞便、污水還不能完全得到無害化處理,再加上部分農產品加工點排出的污水,增加了污染源總量。鎮平縣已進行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出臺更加嚴厲的農村污染保護措施,這就要求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處理好污水、糞便等污染問題,建設美好家園。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是處理污水、糞便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并且能提供廉價的生產、生活能源;要集中財力、物力,采取超強措施,強制要求各養殖企業必須建設厭氧發酵設施,對所產生的糞便、污水、污泥進行厭氣無害化處理,對建設設施給予一定的財政補助,使養殖廠、農村加工企業所產生的糞便、污水100%達到無害化處理,達標排放。
在國家農村能源新成果的基本上,選擇適宜全縣縣情、鄉情的農村能源建設項目,搞好推廣和示范建設,如秸稈連戶小型氣化裝置、小型秸稈乙醇轉化裝置、小型太陽能光伏發電、太陽能公益設施裝置、大型集中連戶供氣工程、沼氣發電、無公害有機肥廠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