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麗娜 方曉華 蔡文韜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
營養標簽具有向顧客提供預包裝食品的營養含量信息,協助顧客按照自己飲食計劃選擇食品購買更為合理、營養和健康的食品的作用。營養標簽的規范實施可以有效減少國民由于營養攝入不足或過剩導致的疾病。例如:Nimhurchc在2017年通過對比研究發現經常使用營養標簽的消費者比不用營養標簽的消費者身體狀況更為健康。
不同國家的營養標簽法規發展水平不同。目前,一些國家對營養標簽采取強制標示的規定,而大多數國家只有涉及營養聲稱的出現時才會要求強制標示營養標簽。在2013年之前,我國實施的《食品營養標簽管理規范》,對營養標簽標示并不強制規范。直到2013年我國發布了GB2805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以下簡稱《通則》)才開始強制實施營養標簽制度,標志著我國食品營養標簽管理制度進入新階段。一些較為先進的國家為了保證和監督食品營養標簽法規得以有效實施,國外成立了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并且適應食品安全行業的發展和變化,還根據消費者的變化而不斷更新、改進營養標簽管理法規內容。
本文從食品營養標簽的標示范圍、強制標示項目、營養聲稱和營養成分表述方式四個方面,比較分析美國、歐盟等國家的營養標簽法規與我國《通則》差異,以期促進我國食品標簽制度的完善。
各個國家地區要求食品營養標簽的標示范圍不同。美國營養標簽標示的范圍最為全面、嚴格,要求營養強化食品必須標示營養標簽,且一般性食品的營養標簽標示范圍也較廣,幾乎所有包裝食品上都要求有營養標簽,涵蓋了生鮮農產品新鮮水產品和加工食品,甚至涉及飲食服務。我國營養標簽的標示范圍的廣度比韓國、日本等國家更全面,例如:我國食品營養標簽還包含了咖啡、飲料和茶類等,但是與美國相比,我國的營養標簽標示范圍還有待于不斷擴大,以便能更全面地滿足我國消費者的需求。
通過比較,筆者發現歐美國家食品營養標簽的強制標示項目比我國強制標示的項目更多。我國食品營養標簽強制標示項目采用“1+4”的模式(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日本的食品營養標簽強制標示項目與我國一樣,也是“1+4”的模式。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這四個國家的營養成分標示內容包含了更多的營養成分信息,美國甚至達到了“1+14”模式,包括能量、脂肪提供的能量百分比、脂肪、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酸、膽固醇、總碳水化合物等。此外,雖然歐盟沒有達到“1+14”的模式,但是對涉及的部分營養素,強制采用“1+7”模式標示。我國目前除了 “1+4”模式所規定的營養素外,其他不強制標示的營養成分是由食品廠家自行決定標示。
根據我國《通則》規定,食品營養標簽包括營養成分表、營養聲稱和功能聲稱。其中營養成分表是食品預包裝中必須標示的,而對于營養聲稱或功能聲稱,在食品預包裝中標示了某種營養成分的營養聲稱或功能聲稱的情況下,則要求必須標示該營養成分的含量及其營養素參考值NRV的百分比。
關于功能聲稱,美國和CAC規定須保證其正確性,不誤導消費者,功能聲稱的營養要求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向社會公布和執行。中國要求功能聲稱與保健食品的審批程序一樣,進行個案審批才可標注。由于功能聲稱或健康聲稱具有向消費者傳遞食品營養功能信息的作用,隨著消費者的健康需求的變化,美國針對功能聲稱的規定也相應更新,列出了與飲食營養相關的一些疾病的健康聲稱,包括鈣與骨質疏松癥、膳食脂肪與癌癥、鈉與高血壓等;加拿大也首次允許使用一些預防疾病相關的健康聲明。
在能量單位的使用上,我國食品營養標簽中的能量單位相比于其他國家能量單位的種類多、自由度更大,沒有進行統一規定。
在字體的規范上,美國和加拿大要求最嚴格,對其字形、字體、線條粗細都有詳細的規定。對需要嚴格控量的營養素,比如反式脂肪、總能量等,英國和美國還分別采用“紅綠燈”方法或加大明顯字體的方式進行突出標示。我國對字體的規范有待于細化和嚴謹。
本文比較分析了美國、歐盟等的營養標簽法規與我國《通則》的差異,并提出以下建議:我國的營養標簽標示范圍還有待于不斷擴大,以便能更全面地滿足我國消費者的需求;為了便于消費者更加詳細了解食品中的營養成分,我國強制標示的項目需要適當增加;參考國外關于健康聲稱的規定,利用好營養標簽這一幫助消費者直接獲取營養知識的手段,制定適合中國人健康國情的詳盡具體的健康聲稱要求;進一步促使食品營養標簽制度嚴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