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葛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陳建玲
許豆8號是許昌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的高產多抗大豆新品種,該品種為有限結莢習性,具有分枝適中、節間短、結莢多、籽粒大、耐高溫干旱、抗病蟲害、抗倒伏、宜機收等特點。審定編號為豫審豆2011001。
許豆8號屬夏播中熟大豆品種,生育期108 d。有限結莢習性為:葉披針形,綠色,中部偏大,上部漸小,通風透光性好,株高 81.2 cm,有效分枝數3.2個;紫花,灰毛,褐色莢,以主莖結莢為主,單株有效莢數40.7個,單株粒數75.4粒,百粒質量22.3g;籽粒圓形,種皮黃色,褐色臍,有光澤,整齊度好,成熟落葉性好。
許豆8號于2008—2010年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測定,蛋白質 (干基)質量分數分別為41.14%、41.45%、38.32%,平均蛋白質 (干基) 質量分數為40.30%;粗脂肪(干基)質量分數分別為19.81%、19.62%、19.74%,平均粗脂肪(干基)質量分數為19.72%。
許豆8號于2009—2010年經南京農業大學國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種鑒定結果表明:許豆8號對花葉病毒病SC-3株系和SC-7株系均有抗性。經河南省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田間自然鑒定結果表明:許豆8號抗紫斑病(紫斑率0.33%)、褐斑病(褐斑率0.57%),抗倒伏(倒伏級為1.3級),癥青株率1.5%,不裂莢、不炸莢,綜合抗性優良。
2008年許豆8號參加河南省大豆區域試驗,11點匯總平均產量為3 069.9 kg/hm2,比對照豫豆22號增長6.02%,差異極顯著,在13個參試品種中居第6位。2009年續試,12點匯總平均產量為3 097.45 kg/hm2,比對照豫豆22號增長9.47%,差異極顯著,在15個參試品種中居第2位。2010年參加河南省大豆生產試驗,9點匯總,平均產量為3 184.05 kg/hm2,比對照豫豆22號增長11.29%,居7個參試品種第1位。
許豆8號于2011—2013年在長葛市百畝示范方示范種植,平均產量 3 967.6 kg/667 m2;2014—2016年千畝示范方平均產量3 772.7 kg/667 m2;2017—2018年萬畝示范方平均產量3 712.8 kg/667 m2。近2年在大豆生長中期遭遇嚴重高溫干旱氣候條件下,萬畝示范方取得了較高產量,比非項目區平均增長8.58%,充分顯示了該品種抗綜合性較強,結實性、穩產性好,籽粒商品性好的特性,適合在長葛市大面積推廣。
生產基地周圍不得有大氣污染源,要求土地平整、疏松肥沃,與禾本科作物輪作2年以上,避免迎茬種植,以利于提高產量和品質。
播前種子剔除病粒、蟲粒、破粒、霉粒。精選后大豆種子與菌肥、微肥混拌后在陰處曬干備播。
為了避開高溫對早播大豆產生不利影響,適宜播期在6月10—20日,最遲不應晚于夏至。播種量為75~90 kg/hm2,行距40 cm,株距13 cm左右,種植密度20萬~22萬株/hm2。播種時要足墑,墑情不足時,應先造墑后播種,確保一播全苗、苗齊苗壯。
有條件的地方播前采用旋耕,施有機肥15t/hm2、硫酸鉀復合肥(15-15-15)300 kg/hm2,地下蟲害嚴重的田塊施用土壤處理劑30 kg/hm2作底肥,旋耕后播種。種肥異位同播施專用肥120~150 kg/hm2,分枝期或初花期追施磷酸二銨135 kg/hm2。開花后到鼓粒期噴大豆有機水溶肥2.25 kg/hm2,可提高粒質量,增加籽粒光澤。缺硼的地塊,在始花期用0.15%的硼酸溶液噴施;缺鋅的地塊,在花期用0.1%的硼酸溶液噴施;缺鉬的地塊,在苗期至開花前可用0.1%鉬酸銨溶液噴施。噴施微量元素溶液不得低于750 kg/hm2。
高溫來臨之前要先澆水,預防和減輕高溫熱害。開花結莢期要求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間持水量的70%,適時澆水防高溫引起的熱害,可以增花保莢。整個生育期中午大豆葉片萎蔫就必須澆水。
苗期化學除草應掌握在1~3片復葉期、雜草2~5葉期進行。以禾本科雜草為主的田塊用8.8%精喹禾靈0.6 L/hm2或10.8%高效氟吡甲禾靈0.6 L/hm2防除;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混合發生的田塊用6.9%精噁唑禾草靈乳劑0.75 L/hm2+20%氟磺胺草醚水劑0.75 L/hm2,或10.8%高效氟吡甲禾靈乳油0.45 L/hm2+20%氟磺胺草醚水劑0.75 L/hm2防除;防除莎草用48%滅草松2.25~3 L/hm2,單獨施用,間隔7天以上。
夏季水、肥、光、熱資源充足,大豆容易徒長,要適時化控。大豆分枝末期至初花期有旺長趨勢時,及時用15%多效唑0.6 kg/hm2或烯效唑0.4 kg/hm2對水不低于450 kg噴灑控旺,避開盛花期施藥。一般薄地、長勢弱的地塊不建議化控。
大豆地下害蟲有蠐螬、金針蟲、螻蛄、地老虎等,播種期要做好防治。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主要防治二代黏蟲、薊馬、棉鈴蟲、甜菜夜蛾等,用5%甲胺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75g/hm2+4.5%高效氯氰菊酯750 mL/hm2對水450 kg 均勻噴霧。中后期主要防治甜菜夜蛾、豆天蛾、造橋蟲、豆莢螟、蚜蟲、霜霉病、葉斑病等病蟲害,用20%康寬(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50 mL/hm2+25%戊唑醇600g/hm2或2.5%咯菌腈450 mL/hm2,重病田間10天左右噴1次,連噴2~3次。施藥時可以加入磷酸二氫鉀或有機水溶肥,以增加粒質量,提高產量。
一般在9月下旬大豆成熟期收獲。收獲標準為絕大部分葉片脫落,莖、莢全部變黃褐色,搖動豆株時有響聲。10:00點以前、16:00點以后機收,防止炸莢落粒而減產,并及時晾曬,待籽粒含水量降到13%時即可入庫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