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陽市圍繞“四優四化”布局,著力調優調強糧食種植結構,大力發展優質強筋小麥,基本實現了專種、專收、專儲、專用,有力推動了糧食產業向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發展。本文研究分析安陽市推進優質專用小麥的經驗做法,以供借鑒。
安陽市制定出臺了《推進種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項實施方案》《種養業攻堅方案》等文件,明確了發展優質強筋小麥的規劃布局和目標任務,形成了以廣潤坡0.67萬hm2高標準糧田示范區為核心,以安陽縣、內黃縣、湯陰縣為重點的優質強筋小麥生產基地。
安陽市政府列支2000萬元現代農業獎補資金,重點對優質強筋小麥規模經營主體給予以獎代補。有關縣也出臺了相應政策,如湯陰縣對種植優質強筋小麥133.33 hm2以上的,獎補10萬元。在各項扶持政策的激勵下,2018年全市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達到4.67萬hm2,占小麥總面積的23.3%。
安陽市多次組織召開優質強筋小麥生產現場會、座談會和培訓會,邀請種糧大戶參加。通過現場說法、市場分析、政策宣講等方式,傳經送寶,積極引導和調動了種糧大戶種植優質強筋小麥的積極性,并通過訂單生產、技術培訓、托管代管等形式,解除了農民群眾調換品種,種植優質強筋小麥的后顧之憂。全市有百畝以上種糧大戶390戶、糧食專業合作社326家和家庭農場430多家新型經營主體種植了優質強筋小麥。
根據安陽市的土壤、氣候特點和品種特性,制定了以鄭麥366、新麥26、西農979等為主的優質強筋小麥品種布局意見,積極推行單品種整村或整鄉規模化種植,解決了混種混收的難題。
積極整合綠色高產高效、測土配方施肥、專業化統防統治等技術模式,加強良種良法配套和集成技術應用,提升了優質強筋小麥的抗逆性、抗倒性、抗病性,夯實了豐產基礎。2017年,全市優質強筋小麥平均每667 m2產量在550 kg左右,高產地塊每667 m2產量達650 kg。
大力推廣綠色防控和化肥、農藥減量化技術。2018年4月,安陽市在緊急防控條銹病、赤霉病的嚴峻形勢下,市縣級財政緊急安排專項資金1500萬元,對全市8.13萬hm2小麥,特別是對優質強筋小麥,開展了航空植保統防統治,有效遏制了病害蔓延,減少農藥施用量30%左右。為確保優質強筋小麥的品質和質量安全,安陽市政府出臺了專門的文件,從2018年起,將連續3年把航空植保統防統治經費列入財政預算。
一方面,依托農技推廣區域站,建立了專家、科技人員網格化分包聯系制度,為群眾提供零距離技術服務。另一方面,積極推廣農企合作共建,引導支持全豐航空植保、標普農業等社會化服務組織進駐農技推廣區域站,為優質強筋小麥生產提供專業化系列服務,實現公益性與社會化服務有機融合,確保各項技術落到實處。
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支持引導企業、合作社與農戶開展融通對接、協作發展,建立利益聯結機制。
大力扶持安陽縣廣源種植合作社,通過“統一供種、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加價回收”的模式,發展訂單生產,“鄭麥366”訂單面積達到2.67萬hm2。
政府牽線搭橋、以銷定產,引導加工企業開展定向投入、定向收購,推動了優質強筋小麥迅速發展。如湯陰縣政府與益海嘉里(安陽)公司簽訂了0.67萬hm2優質強筋小麥訂單生產協議。
2018年5月19日,安陽市組織舉辦了“河南·安陽優質強筋小麥產銷對接推進會”,中糧集團、五得利、今麥郎等12家國內知名企業與安陽市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簽訂訂單30萬t,較普通小麥高出0.2/kg元以上,實現了優質優價。
安陽市大力扶持發展產業龍頭,實施項目帶動,積極推動優質強筋小麥產業向產前、產后延伸,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鏈增值。
培育壯大了益海嘉里、安良面粉、銀江面業等7家面粉加工企業和泰豐食品、溫生記等12家食品精深加工企業,積極發展高檔專用面粉、速凍食品、休閑食品等主食加工品,延伸產業鏈條。
支持諾金、嘉士利等發展“生產基地+中央廚房+餐飲門店”等新模式,延伸標準化原料基地;扶持廣源合作社、立早種業、農管家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建設了0.67萬hm2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基地。
支持和幫助龍頭企業引進先進精深加工項目,占領中高端市場。謀劃實施了總投資2億元的益海嘉里年加工40萬t小麥項目,投資10億元的10萬t非油炸六糧方便面項目等一批重點項目,實現優質強筋小麥從田間到廚房、餐桌、超市的根本轉變。
目前,大多數優質強筋小麥品種在抗逆性能力較弱,特別是抵抗“倒春寒”能力較差。豫北地區春季經常發生“倒春寒”,容易對優質強筋小麥造成晚霜凍害,影響產量和效益。因此,發展優質強筋小麥應通過加入農業保險,搞好自然風險的防范,解除農民群眾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