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美張巧玲(指導)
1 浙江省松陽縣象溪鎮中心衛生院 浙江 松陽 323401 2 浙江省麗水市人民醫院 浙江 麗水 323000
張巧玲主任中醫師系麗水市名中醫,從醫30余年,臨床上常根據患者的癥候特點,辨證運用毛刺法、關刺法、揚刺、輸刺等多種針刺手法,進針深淺有度,運針手法獨特。筆者選取驗案三則,與同道分享。
葉某,女,19歲。2018年1月就診。主訴:右側口眼歪斜1年余。病情:患者1年前出現右側口眼歪斜,右側眼瞼閉合不全,右側額紋消失、鼓腮漏氣,鼻唇溝變淺,口角向左歪斜,于當地醫院治療,具體治療經過不詳,未見明顯好轉,遺留后遺癥。診見:右側眼瞼明顯閉合不緊,抬眉較健側低,鼓腮時口角均明顯向左側歪斜,無頭痛頭暈,無耳后疼痛,胃納一般,睡眠欠佳。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西醫診斷:面癱后遺癥;中醫診斷:口?(氣血虧虛)。治療以補益正氣,疏風通絡為主。處方:地倉、迎香、承泣、四白、睛明、瞳子髎、太陽、陽白、百會、風池、翳風、牽正、足三里、中脘、氣海、關元。操作方法:足三里、中脘、氣海、關元用溫針灸,補法;地倉、迎香、承泣、四白、睛明、瞳子髎、太陽、陽白、百會、風池、翳風、牽正,采用毛刺針法。隔天1次,10次為1療程,療程之間間隔3天。治療1周患者眼瞼閉合好轉,經過5個月的治療,閉眼、鼓腮二側基本對稱,面部肌肉無歪斜,臨床痊愈。
按:“毛刺者,刺浮痹皮膚也”,毛刺法是以針淺刺皮膚的方法,因其邪在淺表的皮毛部,用浮淺的刺法來治療,故稱“毛刺”。如《素問·刺要論》所說“刺毫毛腠理無傷皮”。毛刺法是一種獨特的皮部刺法,性質偏補,屬《靈樞·官針》“十二刺法”之一,具有疏表散邪、化瘀宣痹作用。面神經位置表淺,皮下毛刺針法治療時,充分利用皮膚表層廣泛的感受器,來調理機體的機能。
殷某,女,31歲。2018年4月就診。主訴:小便不能自解半月余。病情:患者半月前突然出現小便不能自主排出,無其他明顯不適。來我院泌尿科就診擬“尿潴留原因待查”收入住院。住院期間予以留置尿管,B超、MR、膀胱鏡等各種檢查,均未發現異常,故請針灸科會診。初診:患者小便難出,臉色較紅,情緒焦慮,有口渴、口苦,口渴不欲多飲,大便不暢。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發病當天,患者跟友人外出聚會,飲大量自釀紅酒致醉酒,半夜醒來,發現自己不能自主排尿。西醫診斷:尿潴留;中醫診斷:癃閉(濕熱下注)。治療應清熱利濕,疏調膀胱氣化功能。處方:曲池、三陰交、中極、陰陵泉、膀胱俞、行間。操作方法:中極深刺,針感要往前陰方向傳導;曲池、三陰交、陰陵泉、膀胱俞、行間,用瀉法。針刺1次后,患者即有小便排出。
按:張師在中極穴深刺時,要求使針感往前陰方向傳導,充分刺激髂腹下神經前皮支,調動膀胱氣化功能。又患者證屬濕熱下注,采用瀉法,疏泄濕熱之邪,膀胱通利而收效。
王某,女性,53歲。2018年9月就診。主訴:雙下肢無力半年余?;颊甙肽昵熬氳べぷ霰P腿動作時,由于教練用力壓了她的雙腿,導致雙下肢麻木、無力。曾予西醫藥物營養神經、理療等治療均未效。診見:左足略下垂,踝關節背屈、趾關節伸趾受限,小腿外側、足背以及腳趾皮膚感覺遲鈍,面色無華,神疲乏力,寐欠佳,胃納一般,大便溏。舌質紅、邊有齒痕、苔白,脈細無力。西醫診斷:腓總神經麻痹;中醫診斷:痿證(脾胃虛弱,肝腎虧虛)。治療以調理脾胃,補益肝腎為主。處方:足三里、解溪、陽陵泉、絕谷、申脈、丘墟、足臨泣、太沖、中封、沖陽。操作方法:陽陵泉采用關刺法,足三里穴采用溫針灸,其余穴位常規針刺,每天1次,10天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3天?;颊哚槾?個療程后訴左足踝關節背屈、趾關節伸趾活動較前好轉,小腿外側、足背以及腳趾皮膚感覺反應較前敏感,共4個療程后患者上述癥狀完全消失。
按:《靈樞·官針》載“關刺者,直刺左右盡筋上,以取筋痹,慎無出血,此肝之應也”。關刺筋會陽陵泉,不僅能調節經絡氣血運行,活血止痛,調理臟腑,還能針至病所,疏通局部經絡,使筋脈得到濡養而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