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紅姑
(閩侯縣青口鎮農業服務中心 福建 閩侯 350119)
目前,青口鎮有38個村、2個社區、4個經濟管理區。各村采取多種措施努力發展村集體經濟,部分村依托地理優勢、資源優勢而發展起來的租賃經濟成為促進農村集體增收的亮點,但發展極不平衡,穩定性差,缺乏持續性發展的有利因素。主要表現如下:
1.1 集體資產總量已達到一定規模。村級集體資產總量(2016年農經年報):全鎮擁有資產1.91億元,其中總資產1000萬元以上的有5個村,500萬元以上有9個村。1.2 發展水平有所提高,但發展極不平衡。2016年度全鎮村集體總收入2 082.54萬元,平均每村47.3萬元。其中經營收入1 008.99萬元,發包及上交收入118.88萬元,補助收入784.43萬元,其他收入170.24萬元。集體經濟經常性收入(經營收入、發包收入、其他收入)100萬元以上的有3個村,收入30萬~100萬元的有7個村,還有21個村10萬元以下,有6個村1萬元以下,甚至有個別村沒有收入。
1.3 剛性支出進一步提高,收入難以維持正常運轉。2016年總支出1 980萬元,每村平均45萬元。其中經營支出520.51萬元,管理費用1 177.85萬元(其中村干部報酬541.76萬元),其他支出282.14萬元。僅經營支出、管理費用2項就占了總支出的85%。當年有收益的村有17個,經過提取應付福利費進行收益分配后,有收益的只有5個村。
2.1 收入渠道減少,發展后勁不足。目前集體收入最多的3個村為梅嶺、付竹、前街,主要靠收取店面租金和土地金。村集體經濟收入中經營收入、發包收入2項占了58%,這2項收入主要是靠企業發展帶動,廠房出租受企業影響大;店面銷售受到網購的沖擊,店面租金上漲趨勢放慢,甚至幾年保持租金不變。
2.2 福利支出增大,財政出現赤字,沖擊集體積累。隨著經濟的發展,村民要求集體發放福利,最好逐年增加。2016年全鎮當年收益102萬元,提取應付福利費977萬元,當年年末未分配收益紅字875萬元。如梅嶺村每一季度都要給60歲以上老人發放生活補助金45萬元,即每人700元,一年就是2 800元,每人發口糧65 kg,按市價折算約190元,都需要村級集體有較強的經濟支撐。臨近村村民互相比較,其他村財力不足也要發放相應的補助,造成當年收益分配出現赤字。
2.3 在思想觀念上,少數基層干部和群眾還存在模糊認識,缺乏引領發展、創新發展的能力。一部分村干部有等、靠、要的想法,對集體資產流失不想管、不敢管,認為3年任期太短,等一等時間就過去了,實在不能拖了,就靠上級部門來處理。這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敢擔當的思想,不利于集體經濟的發展,更別說有所突破。
2.4 在客觀上大部分村集體基礎薄弱,隨著小城鎮建設進程加快,征地拆遷、環境整治、維穩等工作日漸繁多,村級組織忙于應付,少有精力投入集體經濟創收,導致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實力普遍不強。
3.1 招商引資,利用汽車城落戶本鎮的有利因素,擴大增收渠道。
3.1.1 付竹村興建建材市場予以租賃,并以點帶面,帶動周邊村經濟發展。蓮峰、梅嶺依托建材市場建設綜合樓,也可獲得較高的租賃收入。
3.1.2 建設標準廠房,招商引資,增加集體收入。青圃片7個村興辦標準廠房可獲得穩定的租賃收入。
3.1.3 在穩定租賃收入的情況下,注重集體積累,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供堅強的資金保障。在征得村民代表同意后適當引入職業經理人,實行股份制經營,走市場化運作,從單一的租賃經濟向多樣化經濟發展,促進村集體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3.2 因地制宜,發揮區域優勢,多樣化經營,壯大集體經濟。
3.2.1 靠近汽車城的村莊,由于前期土地補償費收入沒有充分發揮作用,以至于坐吃山空,沒有財力維持日常運轉。對此,村集體組織要對可經營利用的土地資源進行整合,做好以地生財的文章,增加村財政收入。
3.2.2 經濟薄弱的山區村,依山傍水,林業資源豐富,空氣清新。充分運用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原理,積極主動與各類企業溝通聯系,招商引資,吸引企業建立特色產業村。如西臺村有知青點、革命老區概念,可發展特色農業(林下經濟)、觀光農業,進行休閑旅游,帶動經濟發展。
3.2.3 個別財產權在聯隊的村集體,首先村干部要轉變自己的思想,改行政為服務,替聯隊出謀劃策,做好經濟管理人,成為新型村級機構。其次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等新型經濟組織,為農民提供專業化、社會化服務,形成利益聯合體,聯營合作,共贏發展。
3.3 加強監督管理,提高村集體收入。
3.3.1 加強村級財務監管。對村級資金收支情況實行民主監督,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使用事項,要求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商議決定,確保集體的資源、資產和資金安全運行。
3.3.2 對村集體穩定性收入加強管理,避免村財流失。如付竹村2015年經營性收入286萬,而2016年經營性收入僅有182萬元,要分析具體原因。對長期拖欠租金、承包金不還的承包方應終止合同,重新發包;同時對欠款走法律途徑追討,減少村財流失。
3.3.3 盤活用好閑置資產。可采取租賃、承包、使用權有償轉讓等形式,盤活存量資金。
3.3.4 完善店面、林場等資源、資產發包制度,對這些出租發包全部由鄉鎮招標代理中心招投標,采取公開招投標方式,制約權力包、人情包。這樣既可增加村財收入,又減少征收店租、承包金的難度,保持村級經濟的良性循環。
3.4 對經濟薄弱村積極開展對口幫扶。一方面可以實行財政資金扶持,幫助薄弱村修建基礎設施,優化外部投資環境。另一方面還可以實行強弱村幫扶,經濟好的村發揮資金優勢,弱的村發揮資源優勢,引進優質企業,實行股份制共同興辦發展項目,促進集體經濟發展,同時增加農民收入。
3.5 充實集體班子,組織保障有力。首先,要選拔有文化素養、有擔當的年輕人參與換屆選舉,充實集體班子;其次加強村干部的業務培訓,或者以會代訓,提升村級組織管理能力。結合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改革,調動農民的積極性,發揮主人翁的作用,參與并監督村財政收支情況,使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更加壯大,讓社會主義新農村越來越和諧,全面奔向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