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元
(長治市科技發展戰略所 山西 長治 046011)
農村科技特派員隊伍就是活躍在鄉村土地上,推廣農業科學技術,利用現代科技創新創業,培育示范基地向產業化集約化發展,示范輻射帶動廣大農村群眾脫貧、增收、致富的一支生力軍。本文通過介紹長治市實施科技特派員創新工程的做法和經驗,探討了如何將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緊密結合,促進“三農”工作開展,盡快讓我國的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長治市從2008年實施科技特派員創新工程以來,到2018年年底,總共累計派遣了2 007名特派員,選派了法人科技特派員30人;在農村,科技特派員所創辦、領辦、培育的企業以及農村經濟合作組織達到了660余個,其中有100余個基地被認定為科技特派員示范基地;引進并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以及新成果達到了500余項;初步形成了市、縣、鄉鎮、示范基地四級科技特派員管理服務網絡。全市科技特派員示范、輻射、帶動農民群眾脫貧、增收、致富、奔小康達70余萬人。
2009年,長治市科技局被國家科技部授予“全國科技特派員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李生貴、楊承建等5名同志被評選為“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2010年,“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事跡巡回報告團”在長治市做報告,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李生貴代表長治市做了經驗交流;2014年,長治市科技特派員示范基地“壺關太行紫團飲業有限公司”、“長子方興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分別被國家科技部命名為“國家級科技特派員創業基地”和“國家級科技特派員創業培訓基地”。
2.1 圍繞長治市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發揮市、縣涉農部門專業技術人員科技特派員作用,把農業科學技術、人才、管理機制從城市導入田間地頭。市、縣涉農部門專業技術人員是長治市科技特派員隊伍中的一支主力軍。近年來,長治市涉農部門將科技部門營造多年的“農村技術集團承包”項目、“三區人才”結合起來,將其中的技術骨干選聘到科技特派員隊伍中來。這些技術骨干長期在農業戰線上工作,承擔著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新技術推廣,無公害高產示范栽培等工作,有著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對本地區的農業情況了如指掌,對當地的鄉情民意、農業發展思路也都做過細致的調研。因此,應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給予他們“科技特派員”的身份,使他們能更好地將農村科技推廣服務與本職工作相聯系,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當好農業企業、合作社和農民群眾的“智囊”和“參謀”,更好地服務三農。通過“法人科技特派員+公司+農戶”、“科技特派員+公司+農戶”等多種模式,大力推廣各種農業新技術和新品種,并對村民進行農業技術培訓,實現鄉村經濟的科學發展、協調發展。例如:長治市科技情報研究所退休果樹專家楊成建,人退心不退,仍然常年奔走在長治市各個果園,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長治市畜牧獸醫中心畜牧專家、市優秀科技特派員宋明則,長期在農村生產一線進行指導,指導畜牧養殖場規劃以及疫情防疫等多項工作,在工作中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并開展了150余場培訓;市農機研究所索文斌、市蔬菜所李文斌等農業專家經常深入農村基層,針對農民在生產實踐中遇到的技術難題,手把手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為農民解決了很多技術難題,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及時雨”和“科技特派員快速反應小分隊”??萍继嘏蓡T長治市農機研究所的嚴聚人所長,創建的“山西省農業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為該市科技特派員服務團隊的代表,為長治市農村科技特派員科技服務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F在,長治市初步形成了畜牧養殖、蔬菜種植、果樹栽培、農機服務等農業專業技術全覆蓋的,老、中、青三代結合的科技特派員專業技術人員服務隊伍。
2.2 圍繞長治市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發揮“土專家”、“田秀才”科技特派員示范引領作用,輻射帶動一方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長治市科技特派員工作從農村基層入手,圍繞“引得進”、“扎得下”、“留得住”做文章,根據長治的實際情況,將各種人為設置的“門檻”打破,從科技部門所培養出的優秀隊伍之中選取科技特派員。這些科技特派員長期在農村扎根,通過自己所創辦、領辦的科技特派員示范基地,利用“示范基地+科技特派員+農戶”、“專業合作社+科技特派員+貧困戶”等多種模式,與當地特色產業以及主導產業結合,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并針對用戶的需求以及實際問題進行試驗示范。在這個過程中,科技特派員向農村引入了大量的先進實用技術和優良品種,使廣大農民深切體會到科技蘊含的巨大生產力和財富,堅定了他們依靠科技精準脫貧、增收致富的信心。如科技特派員李生貴發明了“生貴式大棚”,經過實踐,很快在長治市各縣區及周邊一些省地市普及推廣,推廣面積達100多萬畝;平順科技特派員耿記賢發明的“菌菜雙棚技術”給傳統蔬菜大棚增加了新內容,產生了新效益;長治縣科技特派員張付保創造了干旱山區種植優質果樹品種的新模式;武鄉縣科技特派員、養雞大戶李旭根立足自己創辦的企業“大山禽業”,以“公司+科技特派員+貧困戶”的模式,利用全縣荒山荒坡建立集中連片又各自獨立的雞舍,搞散養雞養殖,公司統一為農戶提供雞苗,統一疫病防治,統一收購有機雞蛋等,使每戶貧困戶年收入平均增加1 000元以上。像這樣的實例還有很多,他們執著地在長治市農村綠色的土地上播種著希望,帶動了當地農民群眾學技術、早脫貧、早致富、奔小康。
2.3 圍繞長治市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第一書記”、“三區人才”等科技特派員知識新、頭腦活、闖勁足的特點,帶動農民朋友不斷提高科技致富水平。自長治市組織部門開始選拔“大學生村官”、“第一書記”、“三區人才”以來,市科特辦與市、縣組織部聯系,每年從大學生村官、第一書記中優選出一批科技特派員,瞄準他們有知識、頭腦活、熱情高、有闖勁的特點,和能長期扎根基層,住到村里的實際情況,采用“村官、第一書記科技特派員+公司+農戶”、“示范基地+大學生村官、第一書記科技特派員+農戶”等模式,切實發揮他們的人才輻射帶動作用,開創了農村科技人才培養的新局面。如黎城縣的科技特派員江利斌大學畢業后回鄉,創辦了“利斌生態專業合作社”,利用寸草不生的河灘地,發明了新式大棚培育香菇技術,獲得成功,示范輻射帶動周邊10多個村的2 000多名農民群眾脫貧增收。黎城縣東陽關鎮的大學生村官科技特派員鄭新,針對當地實際,利用業余時間編印了 《創業農技信息》,介紹相關的農業政策和農業科技知識,讓農民及時了解農業信息動態,深受農民群眾的歡迎。長子縣丹朱鎮的科技特派員趙守波,建立了獨立的短信平臺,全年為菜農免費發送各類農技短信10萬余條,及時便捷地為菜農提供生產管理信息。長治縣的科技特派員梁軍為所在村創辦了養豬場,平順的科技特派員陳帥在西溝村辦起了土特產超市等等。長子縣大學生村官科技特派員組成團隊小組,在農時分組進村入戶,深入到田間地頭,根據群眾需要,采用讓群眾“點菜”,然后“下廚”的方式講授科學施肥、田間管理、暖棚養殖等農業技術,指導農業生產,同時及時傳達黨和國家的惠農政策,力爭提高群眾的科技意識,引導農民群眾走上科學生產的路子。下一步,這些大學生村官特派員團隊將致力于培育靈芝、木耳、羊肚菌等高附加值的食用菌,輻射帶動一方鄉親脫貧增收致富。由于這些特派員在農村基層科技創業中做出了突出貢獻、受到了表彰,許多特派員已被提拔到了更重要、更能展示他們才華的崗位上。
根據國務院、山西省政府對科技特派員工作的有關文件精神,長治市也下發了 《關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實施方案》(長政辦發[2017]174號),對科技特派員工作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政策措施、組織實施等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這為我們深入實施“長治市科技特派員創新工程”明確了任務,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們將以培育壯大“星創天地”等示范基地為抓手,把實施科技特派員農村創業行動與全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結構調整、特色優勢產業培植以及鄉村振興戰略進行緊密結合,并圍繞著全市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以及重大項目來開展各項工作。將新農村建設作為科技特派員在農村創業中的助產長,讓鄉村振興成為科技特派員的首要任務,使科技特派員隊伍成為新農村建設、農業產業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支生力軍和重要支撐力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