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 明 管永林 李 建 向月波 鄭 剛
(1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 都江堰 611830;2四川大學輕紡與食品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互聯網的發展帶動了各行業的進步,各式各類的商品也在互聯網中進行了銷售[1],我國的精準扶貧政策下的各地區農產品也逐漸朝著電商的方向發展,并取得了十分可觀的經濟收益[2]。四川山區的信息流通程度、交通便利程度、群眾的意識形態都存在明顯的短板,嚴重制約了其農產品電商上行策略的落實,本文對四川省山區農產品結合扶貧政策的電商發展模式進行了研究,以期促進四川偏遠山區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電子商務經濟在我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我國各大山區以及農村也逐漸走向了電商發展之路。我國的各大企業為了提高企業的知名度,促進企業在全國范圍內的發展,在企業營銷的過程中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投資,并啟動了農村電商的項目,希望能夠在滿足互聯網以及精準扶貧政策的情況下,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提高企業的知名度。電商扶貧其實有幾種方式,一是通過和偏遠山區農戶簽訂合同,約定豐收的農產品采購價格、收購數量等。如目前成都市四川元坤綠色果業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省涼山州偏遠山區的桑葚、蘋果農戶簽訂了常年的合同,收購桑葚和蘋果。考慮到保護山區美好生態環境、堅持綠色環保理念等特色,將果汁生產線建在四川省德昌縣白鶴溝輕紡食品工業園區,而電商銷售及管理總部則是在成都市開發區,便于將產品發往全國各地。四川福仁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則考慮到仁壽縣交通便利、枇杷果不能長途運輸等因素,采取了屬地原則,在仁壽縣文林鎮文林工業區建廠以及銷售。作為四川省最大的枇杷產地,每一年枇杷都沒有滯銷和浪費的情況,枇杷的價格每一年都很穩定而且處于較高價位。二是電商以及其它商家沒有同農戶進行常年的合作,而是在農產品滯銷或者遭遇重大自然災害時臨時幫助農戶銷售農產品。如2017年8月8日九寨溝景區附近遭遇了7.0級地震,對當地旅游業、人們生活造成了破壞性的打擊,為保證游客安全,九寨溝景區停止接待游客,再加上外運通道受損,導致該縣高原蜂蜜嚴重滯銷。據統計,全縣17個鄉(鎮)共有13萬多斤蜂蜜嚴重滯銷。同時,九寨特產的優質脆紅李在地震前每斤12元都供不應求,但是地震后游客幾乎為零,反而全部滯銷。通過四川省扶貧辦以及鄉鎮政府和各方媒體的共同努力下,有20多家電商幫忙銷售。這也充分體現了互聯網+電商的強大作用。
四川省的山區也在扶貧項目之內,習近平總書記于2018年深入四川大涼山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考察時講道:一個是這里發展生產,實事求是地講能抓什么,實實在在地抓起來。一個就是從公共服務的角度,像這種貧困村,應該給它什么保障,切切實實地保障起來。第三個就是為了下一代能做些什么事,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下一代將來都能夠有受教育的機會。1月16~18日,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心支持基層一線扶貧干部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據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開展扶貧慰問調研活動的有關要求,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戴東昌帶隊赴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慰問基層扶貧干部。也再次看出交通、互聯網、電商結合的重要性和推動力,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在高科技的引領下,扶貧之路會逐漸走出來。
將農產品引入到電商市場之內,雖然工業產品處于上行的態勢,農產品在發展態勢上略顯不足,但是在近幾年之內,四川省的山區經濟得到了明顯的發展[3]。
在2018年阿里巴巴四川省電商發展的數字經濟發展報告中提到,四川省的電商銷售以及電商消費排名在全國的前十,是西部唯一一個進入前十的省份。經過對比分析,2017年四川山區的農產品電商銷售同比增長了110%左右。在四川山區,2017的快遞進口業務在3 000萬件以上,快遞業務進口在1 000萬件以上,進出口的比率過大,農產品產量以及電商銷售量也在逐年的遞增,并取得了很大的經濟效益,極大地帶動了四川山區的經濟發展。據四川省電子商務大數據中心統計,2016年一季度,全國農村電商網絡零售額達1 409.49億元,四川以119.02億元的交易額排名第4,僅次于浙、蘇、粵。其中,四川農村電商在全省網絡零售中的占比達21.94%,高出全國平均10.32個百分點。
雖然在近幾年之內,四川省的電商上行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成效,但其發展的力度還有所不足,以下是影響四川省山區農產品電商經濟發展的因素[4]。
2.1 優質農產品不足,市場競爭力低。互聯網內的商品信息極為繁雜,電商經濟的發展不是將商品放置在網絡中就可以實現銷售的最終目標,特別是農產品的電商發展,在上行的過程中會受到嚴重的阻礙,如何增加網絡購買的力度以及農產品的流量成為了各大地區電商上行策略落實的重點[5]。以四川山區為例,擁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但是在電商上行的過程中,存在優質農產品不足的現狀,相比較沿海地區,更加缺乏農產品的優質特色,嚴重地制約了其電商上行的發展。四川山區農產品的開發種類過于繁雜,導致其缺乏品牌市場競爭力。農產品的資源過于分散,不利于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實[2]。
2.2 電商農產品規模化不足。農產品電商的發展需要以地方的商品特色為主要的依托,并能夠在上行的過程中滿足市場的需求。農產品是我國必需的產品之一,在世界各地都有著十分廣泛的需求,甚至在地域的需求上呈現出一種區域化的特點,購買力以及規模都十分的巨大,雖然四川省山區農產品電商經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在發展的過程中由于規模化的生產程度不足,電商經濟的發展過于分散,其產品的生產也受到地理特征的影響,無法將各個山區的農業經濟力量進行科學的整合,缺乏組織性的電商經濟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不夠,這是四川山區電商上行發展的主要阻礙因素之一。
2.3 缺乏電商上行的長效策略。雖然我國政府給予了各山區以及農村電商上行的政策支持,并建立了眾多精準扶貧的項目,但在電商運營的過程中還受到了一定的阻礙。在政策推行的前期階段,由于四川山區的農戶對電商經濟不太了解,在經濟協議的簽署過程中受到了阻礙,其實際發展的結果與預期的目標存在一定的差距。在2017年之前,上行意識的嚴重不足是影響電商發展的最主要因素,四川山區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缺乏持續性的農產品經濟開發是影響上行策略落實的重要因素。
3.1 建立農產品品牌,重視優質產品開發。四川山區的農產品電商上行要發揮地域特色優勢,重點開發優質農產品,并最大程度地提高農產品的品牌知名度,在此基礎上推行電商農產品上行政策。已知四川農產品的電商品牌包括川茶、柑橘等,在優質農產品的品牌建設上還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為了提高四川山區農產品的電商上行力度,首先,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重點將四川的知名水果以及農副產品進行推介。例如,四川的瓜果類以及大棗在全世界都有知名度,四川山區可以將適合種植的農產品打造成知名的品牌,在電商網絡平臺上出售。另外,有關部門可以在扶貧的過程中為山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一個便捷的渠道,將四川山區的民族特色以及文化內涵融入到農產品的品牌之中。其次,在精準扶貧對象的選擇上,改變傳統的銷售觀念,將產品外銷的品牌規模擴大,并將農產品的規格以及型號進行統一,將其品牌的知名度最大化。最后,在農產品的質量上,要保障產品質量,在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基礎上,在市場上推廣生態化的農產品,進而實現最終脫貧的目標。建立農產品的知名品牌,重視優質農產品的上行是實現電商上行的重要路徑之一[3]。
3.2 企業帶動發展,提高電商上行規模。四川山區的農產品生產規模過小,在電商發展的渠道上過于狹隘,導致其無法獲得最大化的經濟效益,農產品的標準化以及規模化嚴重不足,這是電商經濟發展初期的必然結果[6]。四川山區在農產品的供應上無法大規模的進行,最終導致扶貧的效果不佳。首先,有關部門可以建立電商上行的規模企業,利用企業的發展模式帶動四川山區的經濟發展,在農產品的生產以及銷售渠道上進行統一管理,在保障其生產能力的基礎上提高其銷售能力。另外,在東京、天貓、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上,能夠建立自己的旗艦店,并盡可能保障售后服務的優質性。其次,針對四川不同的山區,可以形成產業化的企業規模,不同的企業以不同的農產品品牌為目標,并建立不同的農產品銷售網絡,進而實現扶貧的最終目標。在電商上行發展的過程中,政府可以借助政策的支持,促進當地的農產品龍頭企業與電商企業合作,以系列化的農產品銷售為主要目標,并將地區的特色融入到電商上行的過程之中,進而促進農產品電商的規模化和制度化發展[7]。
3.3 強化農戶上行意識,提高產業影響力。短期的農產品電商發展無法給予四川山區長期的經濟效益,為了保障農產品電商上行的持續性,需要強化電商銷售的意識,提高農產品電商在我國的影響力。首先,在政府的支持下,有關部門可以建立電商示范地區,將某個地區作為標桿實驗基地,在推行電商上行政策的過程中展示其經濟效益,進而實現促進農戶上行意識的最終目標。除了建立示范區之外,政府也可以派遣專門的人員下鄉,了解當地農戶的種植情況,并對當地農戶傳輸電商上行的知識,將產業的規模擴大,進而提高農產品電商的產業影響力。在農產品運輸的渠道上,有關部門可以設立相應的電商銷售網絡點,提高網點在四川山區的輻射范圍,并將產品進行分類,制定特級、優質、優享的農產品標準。農戶的電商上行意識是保障互聯網精準扶貧的基礎[8],也是帶動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
在農商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各地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地方特色,最大限度的將電商上行的策略深化落實,促進地區農業經濟的發展。電商上行發展策略是以扶貧為最終的目標,在四川省山區推行尤為重要,能夠在發揮地方特色的前提下,實現促進山區地方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并實現我國共同富裕的終極目標。
基金項目:四川省教育廳課題 (課題編號:17ZB0376);四川省經濟化信息管理委員會,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定點扶貧項目,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課題 (課題編號:2017SA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