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會芳
(彌渡縣紅巖鎮(zhèn)農(nóng)業(yè)工作站 云南 彌渡 675601)
大蒜在我國不同地區(qū)均有種植,為百合科蔥屬,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據(jù)皮色差異主要有白皮種與紫皮種2種。大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維生素C,且富含有礦物質等,栽培后主要產(chǎn)品包括蒜苗、蒜薹和蒜頭,具有極高的食用價值。
選擇優(yōu)良品質的蒜種是確保大蒜高產(chǎn)優(yōu)質的基礎。彌渡縣適宜的大蒜品種為二季早、紅七星、小早熟、溫二早、遲蒜等。種瓣是大蒜幼苗的主要營養(yǎng)來源,其大小好壞對產(chǎn)品器官形成影響很大。因此,應根據(jù)品種特性,選頭大、瓣大、瓣齊的蒜頭作種,播前剔除霉爛、蟲蛀、破碎的,并按大小進行分級。蒜瓣大的一般播種后成活率較高,長勢良好,但種植成本較高[1]。種蒜選好后必須進行處理,方法是:用井水浸泡12~15h,撈出后再用1%的石灰水浸泡30min,撈出后再用0.2%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浸泡4~5 h。
大蒜種植田塊要輪作,以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灌便利的砂質土為宜,能夠保證根系發(fā)達,盡早抽薹,且生長出的蒜頭個頭較大,蒜香味重。播種前對土地進行深翻曬壟,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強土壤微生物轉化,為大蒜生長提供良好土壤環(huán)境。一般翻耕深度為20~30 cm,結合耕翻畝施腐爛熟肥1 500 kg或復合肥100 kg、硼砂5 kg、硫酸鋅2 kg,并細耕、耙平、耙實,確保無明顯坷垃。畦的長短選擇要根據(jù)水源位置、田塊來確定,畦寬一般1.2~2 m。
彌渡縣大蒜種植時間一般為9月下旬到10月中旬,若天氣溫涼可適當提前播種,若天氣溫熱則適當延遲播種。蒜薹和蒜頭的產(chǎn)量是由每畝株數(shù)、單株蒜瓣數(shù)和瓣重三者構成的。應按品種的特點做到適當密植,一般每畝田栽種大蒜4萬~5萬株,早熟品種適當密些,晚熟的適當稀些。大蒜適宜淺栽,播種方式為點播,行間距約為20 cm,株間距約為10 cm,將蒜瓣直立點入已經(jīng)整理好的畦上,覆土厚度3~4 cm。
大蒜根系生長較淺,其再生能力及耐旱、耐澇能力較弱,因而應注意做好大蒜栽種肥水工作。點播后應立即澆水1~2次,確保苗生長整齊,齊苗后退母期應注意控制田間水量,可畝施8~10 kg高氮復合肥,促進幼苗生長。大蒜在花芽、鱗芽開始分化時,進入旺盛生長期可澆水施肥2次,每畝可追施復合肥15~20 kg、尿素10 kg、硫酸鉀25 kg。蒜薹采收前5~7d停止?jié)菜?,使植株稍顯枯萎,以使“口松”易采薹。采薹后立即澆水1次,并畝施高氮復合肥15~20kg,以滿足蒜頭膨大對養(yǎng)分的需求。大蒜整個生長階段通常需要灌水6~8次,施肥一般與灌水聯(lián)合進行。
5.1 病害防治。大蒜病害主要有白腐病、紫斑病、葉枯病、銹病、軟腐病等,可采用10%世高粉劑1 500倍液或25%菌威乳油1 000倍液,或25%施??巳橛? 000倍液,或25%苯醚甲環(huán)唑2 000倍液進行防治。依據(jù)藥劑使用說明進行用藥,7~10 d使用1次,幾種藥劑交替使用[2]。
5.2 蟲害防治。大蒜常見蟲害有薊馬、斑潛蠅、蔥須鱗蛾等。蟲害防治方法可采用黑光燈進行物理誘殺,也可選用愛福丁、滅蠅胺、吡蟲啉、5%甲維鹽或菊酯類等農(nóng)藥進行噴霧防治。
5.3 草害防治。播種澆透水,且田間水分落干后,每畝使用45 g敵草隆兌45 kg水均勻噴霧;或是在大蒜苗齊到三葉期前噴施敵草隆。
當蒜薹生出葉鞘口8~15 cm,上部打彎成“秤鉤”形狀且總苞變白時采收,蒜薹質地柔軟、產(chǎn)量高。收獲時間一般選在上午或午后較為理想,提薹時應注意保護蒜葉,防止葉片被拔起或折斷,影響蒜頭膨大生長。適時收獲蒜頭,可實現(xiàn)蒜頭產(chǎn)量、質量的有效提升;過早收獲會導致蒜瓣含水量高、過嫩、失水量大,進而導致產(chǎn)量受影響;過遲收獲盡管能提高蒜頭產(chǎn)量,但裂瓣偏多,不易采收,商品率低,無法實現(xiàn)理想的經(jīng)濟效益。蒜頭收獲后進行晾曬,晾曬時注意只曬秧、不曬頭,防止蒜頭灼傷或變綠,經(jīng)常翻動蒜苗,2~3 d后待莖葉干燥,即可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