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長霞 王 瑤 王玉清 劉均革 劉 藝 劉德利
(天津市靜海區種植業發展服務中心 天津 靜海 301600)
津粉207番茄是由天津市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選育的番茄新品種,耐寒、耐弱光、早熟,生長勢強,連續坐果性好,畸形果少,成熟果粉紅色,果面光滑,果臍小,果實硬度好,風味佳,深受市場歡迎,耐臍腐病,抗TY病毒病害,適宜日光溫室早春栽培。
11月中旬至12月初播種,播種前進行溫湯浸種,把種子在55℃的溫水中浸泡10~15 min,不停攪拌,水溫降到30℃時再浸種4~6 h,然后將種子投洗干凈后用細紗布包好,放在28℃~30℃的溫度下催芽,70%種子發芽時即可播種。
采用72孔穴盤育苗,應提前準備育苗基質,基質可直接購買商品育苗基質,也可自行配制,基質配比按草炭∶蛭石∶珍珠巖3∶1∶1,每立方米基質中加入三元復合肥2kg,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200 g和3%辛硫磷顆粒劑200 g,堆好后用塑料薄膜悶蓋5~7 d后揭膜,待藥氣散盡后方可播種。將基質裝入穴盤,穴盤疊壓壓實,澆足水,每穴放入1粒種子,然后覆蓋1 cm厚的育苗基質,覆土不能過薄,否則苗容易戴帽出土,也不能過厚,影響出土后的苗勢,覆土后再噴1次水,最后覆蓋地膜保溫保濕。每畝栽培約需種子3 000粒。
播后至出苗,白天氣溫保持在25℃~30℃,夜間18℃~15℃;3~4 d秧苗基本出齊,撤去地膜,降低苗畦內的溫度,以防高溫幼苗徒長,白天16℃~18℃,夜間12℃~10℃;待第一片真葉顯露,白天控制在20℃~25℃,夜間15℃~13℃;定植前7~10 d,降低苗床溫度,溫度控制在白天15℃~20℃,夜間10℃~8℃。在幼苗生長過程中,視土壤和幼苗的長勢及時補充水分,基質要見干見濕。出苗后為防治立枯病要在苗床上噴施1次72.2%普力克水劑或25%阿米西達懸浮劑1 500倍液,每平方米苗床噴藥液0.5~1 kg。
定植前20 d扣棚增溫,扣棚后,夜間蓋保溫被。津粉207番茄喜肥水,底肥每667m2施有機肥5 000~7 500 kg、高鉀復合肥30~50 kg、過磷酸鈣25 kg,生物菌肥50 kg,深翻耙平作成高畦。畦面寬80~90 cm,溝寬40~50 cm,畦高15~20 cm,畦面中間留20 cm寬澆水溝并覆蓋地膜。
番茄苗長至4葉1心,溫室畦內10 cm地溫連續1周穩定10℃以上,開始定植。每畝2 500~2 800株。每畦定植2行,株距40 cm,行距60 cm。定植時注意土埋住育苗時基質的高度即可,不宜太深。定植后及時澆一次水,澆水量要小,以達到土壤深度20 cm左右,番茄下部根系能吸到水即可。
3.1 溫度管理。幼苗定植后的4~5 d,密閉溫室,提高溫度,促進緩苗,白天25℃~30℃,夜間18℃~20℃;緩苗后要降低室溫,加大放風量,白天22℃~25℃,夜間13℃~15℃;開花坐果期白天25℃~28℃,夜間18℃~16℃;結果期白天22℃~26℃,夜間15℃~13℃。當夜溫不低于15℃時,可晝夜通風。
生長后期,外界氣溫已高,要進行大通風,防止溫度急速上升。白天應早通風,放大風;當氣溫穩定通過10℃時,晚上可以不蓋保溫被,并進行晝夜通風;在穩定通過15℃時,可將棚膜上下兩邊揭起放大風,形成通風道。
3.2 水肥管理。定植后7~10 d,根據田間墑情和植株生長情況,在晴天上午大水澆1次緩苗水。緩苗水要澆透,至果實膨大前不再澆水追肥,如果發現葉片在中午稍有萎蔫時,應及時在膜下澆小水。
當植株第1穗果長至核桃大小時,開始澆水追肥。每畝施高鉀復合肥15 kg。澆水應在晴天進行,澆水后應適時放風排濕,在保證溫度的前提下增加放風量。進入結果期后要保持土壤濕潤,尤其是果實膨大期不能缺水,但每次澆水量不宜過大。為促進果秧正常生長,采取“穗果穗肥”的追肥原則,每畝每次施高鉀復合肥15 kg。同時在果實膨大期,用0.5%的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進行2~3次葉面噴施,以提高坐果率,并促使果實膨大。
3.3 光照管理。津粉207番茄整個生育期植株都要多接受光照,盡可能增加光照面積,延長光照時間,即使是陰天,在保證不受凍害的前提下,也要盡可能打開保溫被增加散射光和光照時間。
3.4 植株調整。當秧蔓長到30 cm時開始吊蔓。采用單干整枝,每株留4~5穗果打頂,每穗花留4個果,把每穗花的第一朵花打掉。打頂應在最后一穗果的上部留2片功能葉,保證果穗有養分供應。整枝打杈,應在晴天露水干后進行。每穗果采收后,摘除果下所有葉片,減少養分消耗,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3.5 保花保果。采用人工輔助方法保果,在上午9:00到下午3:00以前用坐果靈按推薦劑量的80%點花柄。或采用熊蜂授粉,當番茄植株開花數量大約達到20%以上時放入溫室,每畝溫室放置1箱,水平放在溫室中間位置,距離走道不要超過5 m,蜂箱要避免陽光直射,上面增加遮擋。
3.6 采收。津粉207番茄果實表面70%轉色后即可采摘上市。在采收前1周左右,禁止澆大水。
4.1 灰霉病。在開花前1周,用40%施佳樂懸浮劑7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凱澤水分散粒劑倍液1 000倍液噴霧防治,或用38%灰核熏清煙劑每次每畝200~300 g進行熏棚,隔7~10 d用藥1次,連續2~3次。
4.2 早疫病。發病初期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劑800~1 200倍液噴霧防治,7 d 1次,連續2~3次。
4.3 晚疫病。可選用68%金雷水分散粒劑500~600倍液,或52.5%抑快凈可濕性粉劑2 500倍液,或80%烯酰嗎啉水分散顆粒劑5 000倍液噴霧防治,7 d 1次,連續2~3次。
4.4 葉霉病。加強通風,控制棚室溫濕度,發病初期用47%春雷霉素+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或32.5%阿米妙收懸浮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每7 d 1次,連續3次。
4.5 病毒病。首先注意及時防治蚜蟲、白粉虱等傳毒害蟲。發病初期可選用83增抗劑100倍液,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每7 d 1次,連續3~4次。
4.6 白粉虱。發生早期,可選用0.6%精品粉虱500倍液,25%阿克泰水分散粒劑2 000~3 000倍液,25%撲虱靈1000倍液噴霧防治,或異丙威煙劑,每667m2每次用250~300g,5~7d用1次,連用2~3次。
4.7 蚜蟲。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倍液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