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冰
(石家莊市農藥監督管理站 河北 石家莊 050021)
近年來,隨著土地流轉的加快,專業合作社、現代農業園區、家庭農場、休閑農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迅速在石家莊崛起。伴隨而來的是農業病蟲草害防治的逐漸專業化,新型植保服務組織越來越多。截止到2018年7月底,石家莊市已成立植保專業化防治組織216家,擁有大型噴藥機械696臺,無人植保機239架,年服務面積達到302萬畝次。由于植保服務組織水平參差不齊,隨之而來的是藥害發生次數明顯增多、且受害面積呈加大趨勢。另外,近年來石家莊特色經濟作物種植逐年增多,但小宗作物缺乏登記農藥,農民不得不自己摸索用藥,這也導致藥害事故頻發。筆者依據石家莊近幾年數十起農藥藥害案例及鑒定處理結果,對藥害產生的原因及預防辦法進行了初步探討分析。
農作物藥害是指因施用農藥對農作物造成的惡性傷害。農作物產生藥害后,表現為落葉、落花、落果、葉色變黃、葉片凋零、灼傷、畸形、徒長及植株死亡等,有時還會降低農產品的產量或品質。
農藥藥害分為急性藥害和慢性藥害。施藥后幾小時到幾天內即出現癥狀的,稱急性藥害;施藥后不是很快出現明顯癥狀,僅是表現生長發育遲緩,延遲結實,果實變小或不結實,籽粒不飽滿,產量降低或品質變差,則稱慢性藥害。
2.1 農藥本身原因
2.1.1 假、劣農藥導致藥害。這在藥害案例中占的比例最大。這是因為假劣農藥中常常含有導致藥害的雜質,如在殺蟲劑、殺菌劑中含有除草劑成分或植物生長調節劑成分。例如:2011年在石家莊市某地梨農使用劣質農藥乙鋁·多菌靈后,落葉、落果,果農損失達230萬元。又如:2016年在石家莊某地農民使用的苦參堿中,檢測出了植物生長調節劑多效唑,該藥被判定為假農藥,使用后造成了黃瓜、番茄、茄子等幾十畝地的絕收,損失達30余萬元。
2.1.2 標簽標注不規范,隨意擴大防治范圍,誤導使用產生藥害。某些不法農藥生產企業擅自修改標簽內容,隨意擴大防治范圍。農民在非登記作物上使用后,造成農作物藥害。
2.2 人為原因
2.2.1 超范圍用藥。超范圍使用農藥一般是因為經營人員誤導,也有的是因為施藥人員責任心不強,麻痹大意造成的,但都可能造成藥害。例如:氯磺隆在水稻上使用沒問題,但用于小麥除草則極易出現藥害。又如2018年石家莊市某農戶將三環唑(登記作物水稻)用在了梨樹上,導致梨樹落葉,產量受損。
2.2.2 超量用藥。任何一種農藥針對不同的作物或防治對象用藥量是不一樣的,擅自加大農藥用量極易產生藥害。例如唑草酮用于小麥除草時,畝用有效成分超過1.5 g時,如噴灑不勻,則極易對小麥葉片產生灼燒斑藥害。
2.2.3 施藥時間不對。例如二甲戊靈除草劑,要求在播后苗前使用。2014年石家莊市某區菜農在芥菜上噴施,由于種植面積大,在噴施過程中部分芥菜已經發芽出土,導致藥害產生,出現嚴重缺苗斷壟。
2.2.4 作物敏感期用藥或誤用到敏感作物上。作物的不同生長階段對藥劑的敏感程度不一樣,施藥時要注意避開敏感期。例如:一般農作物的敏感期是幼芽期和抽穗揚花期,這時候使用除草劑容易產生藥害。如2,4-D丁酯在小麥3葉前和小麥拔節后到開花期使用,容易產生藥害,表現為葉和麥穗扭曲,出現畸形穗或不抽穗。另外,要避免將藥液誤噴到敏感作物上,例如將噻嗪酮噴到白菜、蘿卜等作物葉片上時會出現褐斑和白化等藥害癥狀;另外,敵敵畏對高粱、月季、瓜類有明顯的藥害,不建議使用。
2.2.5 施藥方法錯誤。農藥施用方式有噴霧、灌根、拌種、底施等。施藥一定要嚴格按照標簽標注的方法使用,擅自改變使用方法易產生藥害。例如:“百草枯”一般用于荒地莖葉噴霧除草,如在玉米生長期間定向噴霧不注意,藥液濺到葉片上,則會產生“枯葉、斑點狀”藥害。另外,大多數土壤處理劑用于莖葉噴霧時容易產生藥害。
2.2.6 農藥混配不當。不同的農藥酸堿度不一樣,有的混用后會失效,有的則產生藥害。例如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等農藥由于其滲透力強,一般不需要另外加助劑,也不能和乳油類農藥混用。否則,會造成葉干枯、甚至落葉。2018年石家莊市某縣果農在梨樹上使用嘧菌酯并和乳油類農藥混用,導致梨樹大面積落葉,產量損失極大。另外,像煙嘧磺隆不能和有機磷農藥混用,否則會造成玉米黃葉、心葉扭曲、抽不出、玉米矮縮不長。
2.3 環境原因。施藥時的環境因素是造成藥害的另一主要原因。例如施藥時的溫濕度、土壤酸堿度、土壤類型不適宜、農藥殘留等等,均會導致藥害出現。這類情況約占藥害案例的20%。
2.3.1 溫度過高或過低。2018年石家莊多縣、市小麥出現黃葉、死苗等藥害癥狀,經檢測所用農藥甲基二磺隆質量沒問題。分析原因主要是因為去年冬季施藥期間氣溫較低(低于10℃),加之部分苗情較弱,抵抗力差,因此產生不同程度的藥害。另外,施藥時溫度過高也會產生藥害。例如煙嘧磺隆、唑草酮等除草劑,在氣溫超過35℃時施藥就會對作物產生藥害。
2.3.2 濕度大。堿式硫酸銅、氫氧化銅、波爾多液在潮濕多雨的環境下使用容易產生藥害。如:氟唑磺隆對禾本科雜草雀麥有極好防效,并能很好防除野燕麥,但如用藥后遇雨、疊加低溫,就會使小麥產生藥害。
2.3.3 砂地、土壤瘠薄地有機質含量低。這類地塊在使用除草劑時,由于土壤對除草劑的吸附能力差,藥劑容易淋溶到作物根部,致使局部濃度過大,抑制根系生長,影響作物正常生長發育。例如2018年石家莊市某縣在大棚甜瓜地使用二甲戊靈,發現同等用藥量,沙質土壤藥害重,而一般土壤地塊藥害輕。
2.3.4 飄移導致藥害。也稱被動性藥害,主要是其他施藥者噴藥時,由于刮風等原因導致藥液飄移到相鄰敏感作物上所致。2011年石家莊市某地在小麥田使用2,4-D丁酯,因為當天有風,產生藥液飄逸,導致旁邊相鄰的梨園發生藥害,影響產量。又如個別農戶習慣用草甘磷進行道路旁除草,噴施不注意,藥液飄移到其他作物田,導致受害作物全株干枯死亡(因該藥具有內吸傳導作用,且是滅生性除草劑)。另外,7月份石家莊地里種植的闊葉蔬菜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卷葉、葉片皺縮等藥害現象,這是因為7月份是石家莊夏玉米大量噴施除草劑的時間,這期間大量使用莠去津和煙嘧磺隆等除草劑,他們的飄移造成相鄰闊葉蔬菜產生藥害。
2.3.5 土壤農藥殘留導致藥害。24%煙嘧·莠去津是石家莊地區玉米苗后常用除草劑,一般畝用量為100 ml,但個別用戶用到400~500 ml。土壤中殘留的莠去津和煙嘧磺隆,會使下茬小麥出現分蘗少、植株矮化等藥害癥狀。又如:使用莠去津的玉米田,后茬一般不提倡種植菠菜、甘藍,這兩種蔬菜對該藥敏感,土壤中殘留藥物會對它們造成藥害。
3.1 開展安全科學用藥培訓。農藥使用者技術水平低和安全用藥意識不強是導致藥害產生的主要原因。因此農業技術部門、農藥監管部門和大型農業企業都要加強對農藥使用人員的科學用藥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和安全意識才是防止藥害出現的最根本的辦法。從2018年開始,石家莊市財政已有專項培訓經費,市農藥監督管理站已經開始對大型藥械機手、園區技術員、植保飛防組織等陸續開展培訓。
3.2 嚴格按照農藥標簽規定指導和使用農藥。新修訂《農藥條例》出臺后,對擅自修改標簽內容處罰力度非常大。因此,正規企業在標簽標注上一般不會擅自擴大防治范圍或防治對象。從正規經營者處購藥,認真閱讀標簽,嚴格按照規定的使用方法和安全間隔期用藥,基本上可以避免藥害的產生。
3.3 做好試驗、示范,再推廣。目前,我國好多小宗作物產品登記很少,甚至無藥可用。鑒于這種客觀現狀,為解決農民的實際用藥困難,建議農藥經營者在推薦一種新藥時(尤其是沒有登記的農藥),一定要先親自做好小面積試驗,再進行小范圍示范,最后才能推廣。否則一旦產生藥害,經營者將全部承擔因藥害產生的損失。推廣新藥一定要慎之又慎,做到試驗、示范、推廣“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