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立新
甘肅省榆中縣蔬菜產業發展中心,甘肅 榆中 730100
近年來,蘭州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以打造高原精品蔬菜品牌為目標,以壯大提質蘭州高原夏菜產業為中心,在高寒地區病蟲害發生輕的有利條件下,因地制宜,創造性發展二陰地區冷涼特色蔬菜基地,因勢利導,采取旱作全膜壟溝栽培技術,推廣綠色防控技術,蔬菜生物肥應用、精準施肥技術,突破性培植特色蔬菜產業,打造蔬菜健康生產,促進蔬菜產業提質增效。至2020年,蘭州榆中發揮區域性冷涼型氣候資源優勢,必將成為甘肅和我國黃土高原重要的冷涼型“高原夏菜”生產基地、西菜東調基地、內陸型出口創匯蔬菜基地和西北地區冬春淡季鮮菜供應基地,將蘭州高原蔬菜產業打造成助推精準扶貧的主導產業。
榆中縣及蘭州各縣區都在生產蔬菜,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生產區域在黃土高原、青藏高原,海拔都在2000-2400m以上,生產季節都是以夏季為主,具有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等氣候特點,生產的高原夏菜營養豐富、色澤鮮亮、菜香濃郁、口感品質甜脆,富含各類人體所需有機物,尤其是蛋白質和維生素C含量高于外地蔬菜的31%和28%,這是與南方蔬菜具有顯著的區別。因此,以榆中縣為代表生產的蔬菜命名為“蘭州高原夏菜”,并被定為甘肅省蔬菜品牌,至此高原蔬菜有了一個地域品牌。
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大量引進適銷對路的蔬菜品種,依據海拔高度,梯次安排播期,形成了梯次上市,實現了蔬菜生產在區域、時間、品種等的合理優化配置,從質量、品種上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尤其是“榆中菜花”“榆中蓮花菜”“榆中白菜”已成地理標志產品。“蘭州高原夏菜”品牌從此叫響了大江南北。目前,蘭州高原夏菜產業已成為甘肅省高山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隨著商品蔬菜生產種植規模的擴大,蔬菜產品市場流通和蔬菜市場交易活躍,數量供應劇增,品種豐富,部分蔬菜實現周年供應相對均衡。據有關統計分析,甘肅2018年進入市場的蔬菜達到了40大類250多個品種,名、特、稀、優、新蔬菜數量劇增,綠色蔬菜、凈菜、包裝菜數量顯著增多。蘭州榆中周邊,種植品種達30多個種類、200多個品種的優質高原夏菜,形成了以甘藍、花椰菜、西蘭花、娃娃菜、西葫蘆、百合等優勢蔬菜產品為主的“高原夏菜”亮點和“名片”,年銷售量突破1000萬t。通過“一帶一路”走上我國22個城市的大眾餐桌,正好從時空上有效填補了中國東部及南方蔬菜“伏缺”季節的市場供應,并出口新加坡、馬來西亞、加拿大、日本等地。
據研究分析,蔬菜基地先進實用技術推廣普及是提升擴大種植的科技支撐,是生產力發展是關鍵因素。近年來,榆中縣大量引進和推廣應用了“蔬菜良種種苗集約化統繁統供技術”、“高品質‘高原夏菜’標準化技術集成與配套栽培技術”“設施蔬菜機械化、自動化等輕簡化栽培技術”“設施蔬菜節本增效‘精量化’水肥一體灌溉技術”“榆中全膜覆蓋三壟栽培為主的旱作區露地蔬菜栽培技術”“食用菌菌棒(袋)集約化工廠化生產技術”“蔬菜病蟲害生物、物理無害化防控技術”“老舊蔬菜設施高標準輕簡化改造技術”等先進實用集成技術應用于生產種植。同時一大批輕簡化建造、有機生態無土栽培、椰糠基質栽培、水培、水肥一體化技術、物聯網監測病蟲害等現代園藝技術也為蘭州高原夏菜提速增量奠定了堅實基礎。
蔬菜產業發展緊緊圍繞精準扶貧、培育富民產業的要求,在省市縣政府扶貧政策引導和加大產業扶持力度推動下,農戶種植積極性很高,涌現出了農戶利用產業扶貧貸款進行種植大棚改造浪潮和自發組成“聯戶聯保”進行病蟲害綜合綠色防控,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據統計分析,高原夏菜每畝收益在1~1.5萬元,增長了3-4倍,為鼓起當地農民的“錢袋子”和豐富城鄉居民的“菜籃子”發揮了重要作用。蘭州榆中農民從蔬菜產業中獲得的人均收入可達250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0%以上。蔬菜供求關系由過去的有什么吃什么變為現在的吃什么有什么。
蘭州榆中被農業農村部列為西北內陸出口蔬菜基地示范縣、高原夏菜成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特色優勢產業,成為我國“西菜東調”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一,蔬菜產業成為帶動農民致富、農業和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主導產業。近兩年,面對國家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歷史性戰略機遇,省委、省政府及各級農業部門將齊心合力,把甘肅打造成我國重要的“西菜東調”基地、西北冬春淡季蔬菜供應中心、2019年蘭州榆中打造創建了“千畝”直接供港、澳、粵蔬菜基地。
蘭州高原夏菜產業發展重點以“技術先行、市場引導、強化扶持、穩步發展、提質增效”為根本,積極開拓市場,完善終端銷售,讓菜農只負責基地種植,蔬菜經紀人負責收菜拉運,外地客商駐蔬菜保鮮庫負責外銷,形成產業化營銷鏈條。
發揮校企聯動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新品種選育、新技術開發水平大幅度提高。由省農業農村廳牽頭,聯合甘農大、蘭州大學、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組建科技攻關隊伍。重點圍繞土壤安全評價、集約化育苗、新品種培育、輕簡化栽培、綠色防控、食用菌發展等15個制約蔬菜產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環節開展科技攻關,并組建“設施農業專家指導組”加強蔬菜高新科技和常規技術相結合的科技推廣體系建設,加強對菜農的技術培訓,大力推廣先進實用技術,提高蔬菜種植水平。隴椒系列、航椒系列等一批優良品種得到示范推廣;成功試驗并開發出了全膜雙壟旱作栽培技術在蔬菜栽培上取得了重大進展;建立了設施輕簡化建造示范點,示范推廣規模達到10 000畝。其建造便捷、抗災能力強等突出優點,受到了各地農業部門、農業合作組織和農民的高度認可。
榆中縣全面貫徹落實標準化創建活動,提出的“五化”、“六統一”和六個“百分百”的考核目標,豎起“高原夏菜”一大品牌、建設“露地、設施蔬菜”兩大基地,通過創建農業農村部蔬菜標準園、北方大中城市冬春淡季設施蔬菜規模化生產基地和省級高原夏菜標準園、設施生產標準化小區。項目考核驗收,達標率98%以上。建設推廣的標準示范園生產的蔬菜產品農殘抽檢合格率達100%,在保障蔬菜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發揮了巨大的示范引領作用。種植茬口由一大茬擴展到早春、秋冬、深冬等多茬口,實現了周年供應。栽培模式由單一提升為多樣,“糧菜”“菜菜”“果菜”“棉菜”間作套種、復種得到推廣應用,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通過建立高質量發展規范化生產技術標準,蔬菜中“三品一標”產品的比重大幅度提高,蔬菜產品品質顯著提高,生產從注重產量向高質量發展并重的方向加快轉變。突出特色,立足引導,加大扶持,形成了科技示范園區和生產基地。不斷擴大甘藍、花椰菜、西芹等集中連片面積大、種苗需求量多的露地蔬菜統一供苗范圍,極大地提升了蔬菜育苗安全性和標準化水平,種苗統共率從“十二五”末不足的5%提高到現在的15%。“高原夏菜”優勢設施蔬菜產品為主的反季節蔬菜享譽省內外,在全國大中城市蔬菜質量安全例行監測中,合格率為96%。
全省蔬菜保鮮庫貯藏能力、精深加工年加工量、創收方面明顯增強。一方面有效抵御我省“高原夏菜”集中上市和南方蔬菜發生時間沖突等矛盾,讓高原夏菜產得出賣得掉,防止菜價劇烈波動;另一方面,為保證蘭州等大中城市冬春淡季蔬菜市場供應,發揮了巨大的調節作用。以蘭州為例,按照蘭州市區360萬人口、每天蔬菜消費量1 800t、共5-7天應急消費量的標準。實施冬春蔬菜儲備計劃。蘭州加大冬春季節蔬菜儲藏,事實證明,儲備蔬菜投放市場后,在保障供應的同時也有效地平抑了省會蘭州的冬季菜價,這一舉措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