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珺 周云霞 陳樹婷 劉蘭英
1 杭州醫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 浙江 杭州 310012
考試焦慮是指在應試情境刺激下受個人的認識、評價、個性等影響而產生的以對考試成敗的擔擾和情緒緊張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應狀態,是評價情境中一種特殊的焦慮。有研究表明,目前初中至大學的學生考試焦慮情況仍普遍存在,初高中學生的考試焦慮發生率居高不下[1]。從中醫學角度分析,考試焦慮表現為睡眠失調、頭暈、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記憶減退、焦慮和消極情緒等,多以思慮太過,勞傷心脾,肝失疏泄,氣血不足為主要病機。本病影響患者的學習生活,因此找到有效且副作用小的治療措施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近年來中醫藥治療考試焦慮的進展綜述如下。
1.1 辨證治療:采用中藥復方辨證治療考試焦慮,臨床取得了良好療效。如蔡光先等[2]采用辨證分型對考試緊張綜合征的患者進行治療:肝郁氣滯證者服用逍遙散,陰虛血少證服用天王補心丹,脾胃不和證服用六砂君子丸,肝脾不和證服用痛瀉藥方,營衛失和證服用玉屏風散,氣血兩虛證服用八珍湯。邱志濟[3]治療考前綜合征重視肺脾腎虛損,為補虛益損,采用補中益氣湯合青娥丸為主方。馮志江[4]采用自制高中丹(生地黃、茯苓、黃芪、蓮子肉各90g,人參、遠志、丹參、木香各15g,玄參50g,桔梗、酸棗仁、柏子仁、天冬、麥冬、當歸、山茱萸各60g,五味子、石菖蒲各20g)治療門診患者30例,療程1個月。結果顯示,中藥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1)。張曉艷[5]報道了1例加味小建中湯治療考前焦慮癥的案例,小建中湯溫補中氣,化生氣血,養心祛煩,癥見思慮過度,虛火上炎,治療療效顯著。苑建齊等[6]利用疏肝健脾法對考試前應激狀態的12名考研大四學生進行干預,服用自制疏肝健脾方(柴胡、白芍、佛手、茯苓、黃芩、川芎、小麥、大棗、甘草等組成),結果表明該方對考試焦慮者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夏朝云等[7]針對考試焦慮有明顯失眠癥狀的虛證型,采用自制的夏氏睡眠一號(由黃芪、夜交藤、淮小麥各30g,白術、棗仁、合歡皮、茯苓各15g,丹參20g)治療。經阿森斯失眠量表和焦慮自評量表進行評分,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01)。宋玉潔[8]采用自制養腦安神丸(西洋參、茯苓、當歸、川芎、酸棗仁、石菖蒲、遠志、白芍、雞血藤、鉤藤、珍珠母、麥冬、五味子、甘草)對86名考前焦慮的學生進行治療,療效滿意。顏紅[9]采取自擬祛煩益聰湯(柴胡、陳皮、香附、淡豆豉、梔子、生龍骨、生牡蠣、百合、龍膽草、胡桃肉、益智仁)對40例考試焦慮的門診患者進行治療,癥狀改善總有效率為91%。秦竹等[10]采用甘麥大棗湯為主治療考試焦慮癥,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達91.18%。
1.2 中成藥:張建芳等[11]使用安神補腦液對80例初高中生進行治療,結果發現總有效率達到93.75%。孔慶晅等[12]人認為治療考試焦慮當以脾胃為主,因此選用了補中益氣顆粒,治療高中在校生58例,取得較好療效。馮志江等[13]認為考試焦慮是由心血不足,心腎不交,心神失養造成的,故利用天王補心丹對60名門診考試焦慮病人進行治療,有效率為86.66%。許波良等[14]對64名出現考前緊張的患者使用了養血清腦顆粒,有效率89.06%,與治療組68.75%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趙建宛[15]報道采用逍遙丸為主治療考前緊張綜合征大學生108例,有效率達91.67%。白學敏等[16]以焦慮自評量表為依據選取了116例初高中生,其中58例單用烏靈膠囊治療,療效與黛力新相當。
2.1 針灸治療:不少臨床報道顯示,針灸療法,對緩解焦慮失眠有較好的療效[17],體針、耳穴和踝針治療在考試焦慮的治療同樣中發揮良好療效。如麥方永等[18]依據“思傷脾”的原理選取穴位足三里、中脘對患有考前焦慮的患者進行治療,針刺組的有效率83.3%。陳華德等[19]將42例患有考試焦慮癥的患者分為耳穴貼壓組、百會穴普針組、百會穴長留針組。結果發現,百會穴長留針組的治療效果更好。袁靜等[20]將學生分成考前組79例和考期組49例,考前組選取主穴為大椎、百會、風池、神門、三交;考期組選取穴位為四神聰、太陽、印堂、百會。結果顯示,考前組的有效率為98.83%,考期組的有效率則達到100%。趙正芳[21]采用耳穴貼壓配合心理治療考試焦慮的患者,耳穴貼壓心、肝、神門、皮質下和交感。治療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為86.7%,優于對照組為66.7%(P<0.05)。曹國娟等[22]采用頭針療法(針刺枕上正中線、頂中線、額中線,平補平瀉)治療大學生考前焦慮所致睡眠障礙,效果顯著。鄭建宇等[23]運用穴位埋線治療考試焦慮160例,選穴神庭、百會、神門、三陰交、肝俞進行穴位埋線,同時配合耳穴貼壓神門、皮質下、心、肝、脾、腎穴等,治療結束后總有效率達96.25%。舒適等[24]采取腳踝針的方式治療考前緊張綜合征60例,療效顯著。
2.2 推拿治療:考試焦慮多因情志所傷,臟腑氣血失和引起,推拿手法輕柔緩和,以醒腦調神,調和肝脾,益氣活血,能有效緩解考生緊張情緒。如郭爭鳴等[25]通過“天地人”三步推拿法,選取頭部、足部和背部進行推拿,治療考試焦慮患者30例,在考試前的1周內每天推拿治療1小時。結果發現患者考試焦慮量表得分顯著下降。李恩榮[26]在患者肩頸部、腰部、頭面部進行推拿治療,96例考試焦慮患者在10~20次的治療后均獲得癥狀改善的效果。孫榮花等[27]運用穴位按摩取穴太陽、安眠、內關、膻中、神門、太沖、三陰交配合心理治療對40例有考試焦慮的高中生進行了治療,結果發現有效率達到90%。
情志療法作為中醫特色療法,在考試焦慮的治療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如宋陽等[28]報道,五行情志法即悲勝怒法,喜勝憂法,思勝恐法,治療大學生考試焦慮,每3天1次,共3次,根據考試焦慮量表和焦慮自評量表進行評價,試驗組較對照組焦慮癥狀有顯著的改善(P<0.05)。宋陽等[29]還報道根據中醫身心理論,采用情志相勝法配合音樂療法、導引法等對38例考試焦慮者進行治療,取得良好的療效。
在考試焦慮的治療中,中醫藥療法相較于西醫治療具有副作用低和療效優良的特點,在臨床上受到認可。目前可以通過個體的差異性對考試焦慮的患者進行中藥內服,辨證施治;針灸和推拿也在考試焦慮的治療中起著重要作用,中醫的情志療法也可作為治療考試焦慮的一種手段。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從目前的文獻報道看,涉及中醫藥治療考試焦慮的機理機制研究較少,且對中醫辨證分型觀點還不統一,對考試焦慮治療效果的評價標準也沒有嚴格規定。筆者認為,可以從上述問題入手,開展進一步研究,以期讓中醫藥療法在考試焦慮的治療中發揮更大的優勢,提高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