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杰
(東豐縣拉拉河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吉林東豐136302)
目前,東豐縣的農村各鄉(鎮)專業技術人才有2450人,主要分布在種植業、養殖業、農村經濟管理服務、林業、水利、農機、文化廣電、衛生計生、教育等行業,其中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268人,中級478人,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占總數的30.4%。從2015年開始,落實在農村工作滿30年不受專業技術崗位設置指標限制可聘任為副高級、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政策。
全縣共有市級以上科技特派員61名。2018年以來,組織科技特派員深入各鄉(鎮)開展科技培訓達40余次。其中:開展管理人員培訓20余次,培訓管理人員2000余人;開展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14次,培訓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420人次、新型職業農民730人次、一般農民980人次。通過實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有效地促進了全縣科技成果在農民脫貧致富實踐中有效轉化,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人才保障。
農村專業技術人才中40~55周歲年齡段的人數占比超過70%,老中青結構比例不科學;第一學歷為中專、大專的居多,所學專業與實際從事專業不一致的占有一定比例;科技特派員隊伍總體文化程度偏低、技術能力有限,不能完全跟上現階段全縣鄉村振興發展的要求。
由于每名農村專業技術人才從事的工作性質不同、承擔的工作量不一樣,有的地方出現了高工資的“無所事事”,低工資的“被迫無奈”,同時缺乏科學的、民主的定性、定量考核應有的激勵機制,很難調動農村專業技術人員的積極性,一些專業技術人員工資薪酬與實際承擔的業務總量很不適應。由于鄉(鎮)事業站所(院、校)不具備獨立申報業務獎項的資格,專業技術人員多數沒有資格主持完成專業技術獎項,一部分專業技術人員即使工作勤勤懇懇,也很難晉升副高級以上職稱,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工作的積極性。
東豐縣財政收支缺口較大,缺乏專項資金,在農村專業技術人才和科技特派員的培養、選拔、繼續教育、職業技能提高、獎勵機制工作中,不能注入更多專項資金予以支持,制約了農村人才隊伍的開發。
緊緊圍繞全縣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中心任務,以培養一支業務精湛、熱心農業、愛崗敬業、扎根農村、熱愛農民的農村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為目標,整合農業、教育、科技、衛生計生等各類優勢資源,充分運用好國家、省級項目資金,著手創辦東豐縣鄉土人才數據庫,打造一批農村專業技術人才培育基地,提高全縣開展農村專業技術人才培訓的整體能力和水平。
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重要任務,結合縣域特色產業,加大三大產業人才隊伍的培養。堅持鞏固現有“國家隊”專業技術人員培育基礎和實力,延伸“鄉土型”實用型人才培育和發展空間。把農村土專家、土秀才挖掘好、應用好,發揮他們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全力施展才能和才華。強化農民畫產業人才培養,依托東豐縣農民畫館、南屯基鎮劉丹農民畫館、呂延春農民畫創作室等基地,在農民畫人才培養上加大載體建設,出精品、出新人,為農民畫長遠發展、向更高層次發展提供人才,提供后續力量。
強化梅花鹿人才培養,依托梅花鹿國際創投園、江城梅花鹿養殖基地、橫道河鎮馬記鹿茸合作社,在梅花鹿飼養、鹿產品加工、銷售等方面加大各方面的人才培養,壯大梅花鹿產業。強化農村食用菌技術人才的培養,依托佰晟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源潤食用菌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對食用菌產業人才進行更大的投入,為他們創造更多的技術交流和生產銷售的機會,做大食用菌產業。
創造有利于農村專業技術人才成長、人才培育、人才應用、人才考評、人才獎勵的健康環境,努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新型農村人才隊伍,為發展現代農業、綠色農業、創新型農業、智慧農業,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